莫让全国评酒会变为巴拿马式的噱头

谈酒,就不能不提曾经办的五届全国评酒会。特别是中国白酒圈,从“四大名酒”,到“八大名酒”,再到“十七大名酒”,个个品牌都在掰扯,硬生生以冠誉吸引市场,甚至是今天收藏老酒的重要参考。

那历届评酒会到底哪一届最有含金量?为什么评酒会只办了区区五届呢?“名酒”和“名酒”是否一样?

一如冷战前的奥运会,受政治格局影响,每一届因参与国家数量不同,金牌的“含金量”存在极大的差异。像第22届奥运会,由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加拿大等实力强劲的国家均未参赛,使得这届运动会水准大为降低,金牌的分量自然也失色不少。

评酒会也一样,受历史客观因素影响,历届含金量也有非常大的差异。

第一届评酒会是在1952年9月,当时西藏和平解放不久,各行各业都百废待兴,酒业也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相比后几届,有实力的品牌在当时还在潜心调整,参评单位有限,评奖结果的水分就要大得多。所谓“四大名酒”,有极强的历史局限性和狭隘性。第一届评酒会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

首先第一届参赛的品牌就少得可怜。当时的参评标准总共有四条:

1、品德优良,

2、酿造方法独特,

3、在市场上获得了广泛的好评,

4、历史悠久且在全国有售。

而就是这第四条,把绝大多数白酒品牌都挡在了门外。要知道,当时国家刚刚解放,除少数已经完成公私合营的酒厂外,大多数还都是前店后厂的作坊式经营,产能非常有限,即使当时产量最大的汾老大,其峰值年产能也仅仅只有200吨左右,因此没有几款酒可以做到在全国有售。因而最终只有19个品牌参与了此届评选。

其次,第一届评酒会没有统一的酒类产品检测评比的项目和规范,也没有规范的检测方法,条件比较差,评选基本是根据市场销售+化验指标来选的,缺乏口感尝评环节。也就是说产品并不是靠基本的色、香、味获胜,更多是当时粮食短缺的历史条件下,谁产能多卖得多,就能收获幸运。

“四大名酒”相对来讲跟“好喝”没有多大关系。

十多年后,1963年举办的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中国酒业才算真正迎来了严格意义上的全国评酒会。

到了这一届,酒类生产管理单位由国家专卖局,转变为国家轻工业部负责,参赛样品的选拔动员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评酒会成为真正意义的全国总动员的行业盛事。

是时,经过基层认真选拔,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了196种酒参与评选,其中白酒达到75种,较第一届翻了4倍。

在这次评酒会上,也第一次制定了评酒的规则,主办方对酒样进行了密码编号,评酒委员不掌握酒样的具体信息,只根据酒的色、香、味表现按照百分制打分写评语。

最终按得分高低评选出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酒、全兴大曲、茅台酒、西凤酒、汾酒、董酒成为中国八大白酒。

由于此次评比覆盖面广、影响力大、公信度高,“八大白酒”的名号响彻市场,一直影响至今。

从这个排名不难看出,由于参选品种增加,竞争加剧,第一届的“四大名酒”排位明显有所滑坡。曾经的老大茅台,被第一次参赛的五粮液成功取代,也一举奠定了其浓香老大的江湖地位。

而到了第三届,参赛酒样进一步扩大,达到了108个。同时,评选标准也更加严格规范。最为关键的是,在该届评选中,首次划分了白酒的香型,并根据度数以及糖化发酵剂,液态法、固态法等进行了分类评比,采取了色、香、味、格四大标准的百分制判定。

但这一届由于第一次划分香型,导致全兴大曲、西凤酒等传统知名品牌错报香型,错失参评资格,也成为了该届评选的一个遗憾。但同时也成全了洋河大曲和剑南春,取代全兴大曲和西凤酒,首次进入中国八大名酒行列。

自此,评选的判选标准已经基本确立,第四届除了酱香酒多了一个空杯留香的评分选项外,基本和第三届没有太大区别。这一届共评出国家名酒二十八种。其中白酒共十三种: 五粮液、茅台酒、汾酒、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 酒 、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

进入90年代的中国,市场经济浪潮席卷中华大地,一派欣欣向荣。但同时,各种评选活动因为经济利益的渗入,导致评选造假泛滥成风,让公众对评比结果的信任度急剧下降。

在这样的背景下,第五届全国评酒会召开,也难逃这一恶象,不少品牌送选的样品是为了参加评选而特别制作的,市场上根本买不到,不能反映产品的真实水平。

因此,这一届评酒会虽然是获奖品牌最多的一届,也可以说是水分最大的一届。第五届评酒会最后共决出金质奖17枚,银质奖53枚。在十三大白酒的基础上,新加入武陵酒、宝丰酒、沱牌曲酒以及宋河粮液。

应该说,全国评酒会对中国白酒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八大名酒、十三大名酒仍然是不少白酒品牌最重要的品牌资产。但特殊的历史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必经的历史曲折,也导致评选结果参差不齐,含金量不一,为消费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特别要警惕,莫把全国评选搞得和巴拿马金奖一样,成为糊弄消费者的噱头。

过去的辉煌毕竟只代表过去,中国白酒要实现更好的发展,必然不能躺在过去的功绩牌上沾沾自喜,而应踏实放眼未来实干苦干。切忌在掩耳盗铃式的自我陶醉中舍本逐末,凡必以四大、八大自居,却不重视品质,不能真正给市场、给消费者真东西、好体验,市场如炬,一切花里胡哨的吹嘘和弄虚作假的卖弄终将被市场抛弃,曾经位列八大名酒如今却已凋零的也并非孤例。荣誉并不是品牌塑造的全部,根植于品质的品牌价值,才是根本。

本内容转载于今日头条-消费评论酒类融媒体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