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FESTIVALS丨露从今夜白 秋意日渐深

寒露,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七个节气,秋季的第五个节气。干支历戌月的起始,在每年公历10月7日-9日交节。寒露是一个反映气候变化特征的节气。

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昼夜温差较大,秋燥明显,少雨干燥,晨露更凉。随着太阳的直射点在南半球继续南移,昼渐短,夜渐长。

寒露三候

一候鸿雁来宾

等到寒露时,鸿雁排成一字或人字形队列大举南过,此时是最后一批。这些晚归的鸿雁姗姗来迟,三三两两,不紧不慢,像三请而后至的客人,古人称后至者为“宾”。

二候雀入大水为蛤

深秋天寒,雀鸟都不见了,古人看到海边突然出现很多蛤蜊,并且贝壳的条纹及颜色与雀鸟很相以,所以便以为是雀鸟变成的。

三侯菊有黄华

华是花,草木皆华于阳,独菊华于阴。寒露渐近尾声,深秋百花皆感阴气而凋零,唯黄菊独盛开,所谓“满城尽带黄金甲”写的便是寒露时节的菊花之盛。

传统习俗

吃芝麻。寒露到,天气由凉爽转向寒冷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四时养生理论,于是,民间就有了“寒露吃芝麻”的民俗。

秋钓边。在江南地区,每到寒露时节,气温快速下降,深水处太阳已经无法晒透。鱼儿便都向水温较高的浅水区游去便有了人们所说的“秋钓边”。

吃花糕。寒露节气一般与重阳节在时间上相近,因而九九登高之后,有吃花糕的习俗。因“高”与“糕”谐音,故应节糕点谓之“重阳花糕”寓意“步步高升”。

吃螃蟹。寒露前后,虾蟹繁多。俗话说“寒露发脚,霜降捉着,西风响。蟹脚痒。”此时雌蟹卵满黄膏丰腴,正是吃母蟹最佳季节。

饮食养生

寒露后,雨水减少,天气干燥,容易出现咽干、鼻燥、皮肤干燥等症状。宜多吃些芝麻、梨、银耳、萝卜等有滋阴润燥念胃生津作用的食物

运动健康

塞露过后昼短夜长,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沉降。此时应继续保持“早睡早起”,早睡可顺应阳气收敛,早起可使肺气得以舒散。

秋天气候适宜,空气质量佳,不妨多接近自然,进行适量的体育锻炼,如散步、登高等,有助于调畅气血,强身健体。

凤凰网广东发自东莞

来源:东莞规划院

编辑:邹瑞宝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