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7日,著名黑人演员西德尼·波蒂埃(Sidney Poitier)在其位于洛杉矶的家中安详去世,享寿94岁。波蒂埃从影五十余年,在《炎热的夜晚》《猜猜谁来吃晚餐》等经典影视作品中都有过精彩演出,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的黑人演员,也是公认的好莱坞历史上首位黑人电影明星。表演之外,波蒂埃还热衷于参政议政,以及就社会议题发声,有着“电影界马丁·路德·金”的美誉。
无法被删除的角色
1927年2月20日,西德尼·波蒂埃意外出生在美国迈阿密。之所以说“意外”,因为他的父母都是加勒比海岛国家巴哈马的公民,平时为解决生计会就近来到邻国美国贩卖自家种植的农产品。2月20日那天,距离小波蒂埃原本的预产期尚有两个月的时间,但“急性子”的他竟然就在母亲来迈阿密赶集时提前降生了。多亏迈阿密医院的技术过硬,他这个早产儿总算拣回了一条小命。
童年时代,因为家贫的缘故,波蒂埃在巴哈马只念到小学毕业就踏上了社会。16岁时,按照出生地原则本就拥有美国公民身份的他,离乡背井来到纽约闯荡。然而,既无学历又没法说流利的英语,他能找到的工作就是在餐厅后厨洗碗。
《野百合》剧照一次偶然的机会,波蒂埃主动找上成立不久的美国黑人舞台剧团(American Negro Theater),想要报名当演员,结果却因为那一口浓浓的巴哈马口音的蹩脚英语,被拒之门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韧劲,波蒂埃靠着坚持听广播自学,硬是纠正了自己的发音,最终获得了黑人舞台剧团的录用。1950年,已在百老汇舞台上历经数年演技磨砺的波蒂埃,终于获得机会在电影《无路可走》中出演男二号,实现了自己的银幕处子秀。在这部由名导演约瑟夫·L·曼凯维奇自编自导的作品中,他饰演一位正直善良的医生,虽无辜成为当地白人种族主义者的眼中钉,但仍秉着一腔正气,尽力救助仇视他的白人男主角。就当时的美国大环境而言,《无路可走》的故事可谓相当大胆激进,在呈现美国种族矛盾问题上毫不掩饰,也获得当年奥斯卡最佳编剧奖的提名。而初次“触电”的西德尼·波蒂埃,虽演技仍显稚嫩,却凭其优雅脱俗的不凡气质,给广大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炎热的夜晚》剧照在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好莱坞,黑人演员在数量上相比过往已有明显增长,但留给他们的发展空间依然十分狭窄,演来演去都是一些仆从、乐师或者悍匪之类的打酱油角色。这些黑人角色普遍与故事的主线关系不大,为的就是方便美国南方地区的某些影院将他们的戏份整个删去,好满足那些种族主义观众的偏见心理。然而,随着波蒂埃的出现,这种“剪刀手”的做法,终于开始踢到铁板——删除他,那等于删除了整部电影存在的意义,而他也就此成了美国主流电影中第一位不再扮演刻板印象角色的黑人演员。改写历史
1955年,年近三十的波蒂埃在《黑板丛林》中饰演高中生,表现毫无违和感。1958年,他又在《逃狱惊魂》中饰演一名囚徒,在和托尼·柯蒂斯饰演的白人种族主义者密切相处的过程中,扭转了对方的顽固偏见。凭借这次演出,他获得第31届奥斯卡奖最佳男主角奖的提名,而这也是奥斯卡成立三十多年的历史上,首次有黑人演员获得该项提名。不过,最终还是输给了《鸳鸯谱》的大卫·尼文。
1964年,波蒂埃凭借《野百合》一片再度获得该项提名。这一次,他击败保罗·纽曼、阿尔伯特·芬尼和理查德·哈里斯等被提名人,成功捧得小金人,再度创造美国影史的纪录。在此之前,仅有海蒂·麦克丹尼尔(Hattie McDaniel)凭《乱世佳人》里的女佣一角,在1940年时获得过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1964年,波蒂埃凭借《野百合》获得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奖也是在1964年,美国黑人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美国国会正式通过了民权法案,从法律意义上赋予黑人平等的权利。美国社会正在迎来剧变,而波蒂埃的奥斯卡奏捷,无疑也成了时代新声中重要的音符。用作品为黑人民众树立自信
1967年,西德尼·波蒂埃迎来了自己从影以来的巅峰。他在当年有三部作品先后上映,结果《吾爱吾师》《炎热的夜晚》和《猜猜谁来吃晚餐》悉数取得了票房成功,彻底奠定了他好莱坞一线巨星的地位。更关键的还在于,这三部影片都在不同程度上触及美国社会的种族主义问题,尤其是由斯坦利·克雷默(Stanley Kramer)执导的《猜猜谁来吃晚餐》,大胆涉及跨种族婚姻议题。再对比该片当初拍摄时,全美国尚有17个州依然有法律明令禁止黑人与白人之间通婚,其社会意义更显突出。
《猜猜谁来吃晚餐》剧照不过,随着波蒂埃电影事业越来越成功、越来越被美国主流观众所青睐,来自黑人群体内部的批评声音也逐渐出现。他们指责波蒂埃戏路太过狭窄,演来演去都是一些形象正面的中产阶级黑人,俨然已成了好莱坞用以麻痹黑人群体的糖衣炮弹,而在他看似体面的形象背后,呈现的其实依旧是美国白人心目中的理想黑人形象,反而掩盖住了大量美国黑人仍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的残酷现实。对此分析,波蒂埃自己其实也早有感觉,但他始终觉得,早期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本就带有强烈偏见和局限,直至自己出现,才让观众意识到黑人演员也可以拥有伟光正的银幕形象,这对于全美国乃至全球黑人民众的自信心的建立,权衡之下属利大于弊。说到底,还是当时好莱坞的黑人演员总体仍是少数派,依然缺少话语权。
为此,波蒂埃也想了不少办法来提携同侪,包括走入幕后自己担任导演来襄助更多黑人演员获得演出机会。从1972年的西部片《布克与传教士》开始,波蒂埃共执导过9部电影作品,其中尤以1980年的喜剧片《油腔滑调》最为成功。该片上映当年拿下一亿美元票房,创下美国黑人导演作品的纪录,同时也捧红了担任主演的黑人谐星理查德·普莱尔(Richard Pryor)。
黛安·卡罗尔与波蒂埃银幕之下,波蒂埃的个人生活也相当多姿多彩。他在1950年与胡安妮塔·哈迪结婚,育有四个女儿。两人在1965年分道扬镳,背后很大的原因在于他和已婚女演员黛安·卡罗尔(Diahann Carroll)长达九年的婚外恋。两人是一起拍摄歌舞片《乞丐与荡妇》时产生的感情,据说波蒂埃曾向黛安许诺,一俟双方各自成功离婚,他就会正式迎娶她。结果,两人倒是都恢复了单身,但波蒂埃并未遵守承诺。1976年,他与比自己年轻16岁的加拿大女演员乔安娜·辛库斯(Joanna Shimkus)结为夫妇,之后生有两个女儿。
乔安娜·辛库斯与波蒂埃晚年,波蒂埃告别银幕,走上政坛。1997年至2007年,他担任巴哈马驻日本大使;2002年至2007年,他还兼任巴哈马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使。2009年,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奥巴马授予他总统自由勋章。
2009年,奥巴马授予波蒂埃总统自由勋章2002年,西德尼·波蒂埃获颁奥斯卡终身成就奖。而那年的奥斯卡最佳男女主角奖,也分别授予了《训练日》的丹泽尔·华盛顿和《死囚之舞》的哈莉·贝瑞。前者是距离波蒂埃获奖38年之后,再有黑人演员获此殊荣;后者是奥斯卡历史上首位黑人最佳女主角奖得主。从丹泽尔·华盛顿手中接过人生第二尊小金人时,波蒂埃激动地表示,“22岁那年,我初到好莱坞,那是一个与现在大不相同的时代,按照那时的标准,五十三年后的今天,我完全没有机会站在这里。”随后他感谢了曼凯维奇、克雷默等勇敢挑战传统偏见、给予他机会的前辈导演,“正是他们的努力,让我获益,让这个行业获益,让美国获益,甚至是让全世界也都从中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