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圣雄,一代枭雄被抓内幕......

原标题:林圣雄,一代枭雄被抓内幕...... 关于知名人物林圣雄,坊间有诸多版本。作为一位温州平阳人

原标题:林圣雄,一代枭雄被抓内幕......

关于知名人物林圣雄,坊间有诸多版本。作为一位温州平阳人 ,他的人生跌宕起伏,直至事发入狱听判。

咸蒸日前获取一份“林圣雄案情简介”(真假尚待相关部门认定),详细记载了林出事的前后经过。现对其人生前半截做一梳理,以此方式纪念这位曾经的枭雄——


人物经历——

林圣雄1966年1月出生于平阳县腾蛟镇一个世代务农、家境贫寒的家庭。家乡秀美的山川,并没给他带来果腹的食粮。生计的艰难,使年仅16岁的他初中还没毕业就被迫辍学而随父外出打工,开始了走南闯北的创业生涯。他不识字,最后乱整整出了名堂,靠着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和公平竞争的机会,迅速从一个农家孩子成长为一名成功的青年企业家。

自1989年以来,他先后参与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西气东输等多个国家重点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他所施工的项目均达到了省部级以上优良工程标准,多次受到嘉奖,并荣获先进集体光荣称号。现在,他的圣雄集团已成为承建国内大中型水利水电、矿山井巷工程项目,注册资金16668万元的著名大型企业。涉及工程建设、矿产开发、房地产业、制革业和公益事业等诸多行业。

他致富思源,富而思进。在创业的过程中,他深切地感受到企业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自己应该回报社会,为父老乡亲解愁分忧,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为此,他每年都捐出巨资用于慈善事业,到目前为止,他已经为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和扶贫帮困等公益事业各类捐款5000多万元,也是内地为希望工程捐资最多的个人之一。

2006年3月28日,他又捐资400万元,援建18所希望小学,实现了援建100所希望小学的心愿。同时他还斥资1亿元设立“圣雄希望小学奖学奖教跟踪培养基金”,该基金每年从100所“圣雄希望小学”的六年级学生中,每所各遴选出3名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学生进行奖励,并一直跟踪培养至大学毕业;该基金每年还将对百所圣雄希望小学在教育、教学和管理中成绩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同时每年还对圣雄希望小学的教师进行集中培训。

林圣雄作为一名青年民营企业家,以实际行动弘扬了中华民族扶贫帮困、助学重教的优良传统,他的这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正感召着社会各界人士,他的爱心让整个社会充满爱的光芒。

人物评价——

林圣雄小时候家境清贫,初中没毕业就外出打工,后来带领一个只有20多人的施工队开始创业。

到1989年,他已经从一个小工头成长为拥有200余名员工的公司总经理。多年来,公司先后参与三峡工程、"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建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在海拔5000多米的西藏高原上,他们战胜恶劣天气和严重缺氧,胜利完成了沃卡河一级电站的施工任务。由他们承建的工程,验收质量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86%以上。

他积极回报社会,在浙江、西藏、内蒙古、山西、陕西、四川等地先后援建了71所希望小学,是迄今内地为希望工程捐资最多的个人。但是在部分乡镇的分企却出现了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有关部门长期对此漠视,不回应当地居民的多次投诉。其塑造的“优秀企业家”的形象在不少城镇人心中早已满目疮痍。


人物成就——

第十三届中国十大杰出青年,首届中华慈善奖获得者,浙江省2001年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浙江省十大杰出青年、首届浙江省十大慈善之星获得者,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九届、十届常委,浙江青年联合会副主席,浙江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浙江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温州市青年企业家副会长,温州市青联副主席。

据微信公号浙股君报道,正当浙江圣雄集团、新疆圣雄能源步履维艰之际,发生了香港《东方日报》头版的道歉事件,让林圣雄的命运雪上加霜。


有消息称,道歉事件发生后,林圣雄曾被带走调查,一度放出,后来又被带走。一度风光无限的圣雄集团和圣雄能源,彻底陷入困境中。

报纸出街后,钱峰雷在微博发帖:愿天下不再有误解……

但背后的较量并未停止。



2017年1月,林圣雄被免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届政协委员资格,公开说法是“涉嫌违法”。而此前到处刷存在感的钱峰雷,也在这场风波后清空微博,杳无音讯……



在宁波,钱峰雷是跟徐翔齐名的传奇人物。两人相差一岁,前者初中被“劝退”,后者高中辍学。


1976年,钱峰雷出生在宁波市鄞州区横街镇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他卖过螺丝、冰棍、西瓜,做过装修,搞过房产销售代理。


2013年轰动网络、给全班每位同学送一个苹果手机的 ,就是这位钱多多。


按案情简介内容,林圣雄的事发,似乎与钱峰雷有关—— 






2016年5月5日,林圣雄在杭州被抓。


这位草根枭雄走上神坛,又从神坛坠落。 

咸蒸从裁判文书网查询得知,涉及林圣雄的官司有18宗(浙江省内),大多为借款合同纠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