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节,你妈催你结婚了吗?

春节即将结束了,大家在春节期间有没有被催婚啊?

“90后”、“00后”迅速成长,“80后”最年长的已经38岁了,他们当中不少人成了“被催族”。也就是指到了该结婚生子的年龄,却没有“成家立业”,因而受到父母或亲人的催促。

null

尤其是春节期间,各位长辈齐聚一堂,“催婚”的话题总是不绝于耳,于是他们恐惧回家,恐惧过节,更恐惧家庭聚餐。

据调研数据显示,有大量90后为了逃避春节回家被逼婚,选择外出旅行。而旅游过年的90后年轻人中,有三分之一属于“恐婚族”。

为什么中国父母喜欢催婚?

对此主持人孟非说过一段非常霸气的话——“就闲的呗,没有自己的生活。”

中国式催婚逼紧了可能会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甚至是“被催族”付出生命的代价。

为什么父母长辈要催婚呢?

他们害怕我们不能在“合适”的年龄组建家庭,养儿育女,臆想你的生活一定孤苦无依,凄凄惨惨戚戚……

然而据一份统计资料显示,早在2010年,全球已经进入单身时代:英国结婚人数已经跌至150年来最低;法国每三户人家就有一户单身;德国柏林独身人口达到54%;日本30——34岁男青年未婚率为47.1%,女青年为32%;韩国正式宣布进入“单身全盛时代”;在我国,大龄未婚的人数也呈现出不断增多的态势。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不愿意结婚呢?

首先,如果一个人也能活得那么精彩,何必要委屈自己,去将就一段婚姻呢?

在综艺节目中,柳岩谈到父母催婚,柳岩说觉得她不知道婚姻的目的,现在找不到结婚的理由,还说要领养孩子。

null

汪涵则说:“不一定,有的人他就需要婚姻,但有的人不需要。”

null

其次,没有该结婚的年龄,只有该结婚的感情。婚姻的基础是爱。没有遇到合适的人为什么一定要委屈自己也委屈别人呢?

60岁不婚无子的杨丽萍说:“有些人的生命是为了传宗接代,有些是享受,有些是体验。而我是生命的旁观者,我来世上,就是看一棵树怎么生长,河水怎么流,白云怎么飘,甘露怎么凝结。”

再有,现在年轻人对婚姻的标准越来越高。当一个人物质和精神都很富足,那么他希望能找到一个“灵魂伴侣”,找到一份自己想要的爱情。

根据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种: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前面几个需求是生存层面的需求,到了后面两个层级,就到了个人成长层面,开始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虽然能够达到自我实现的人很少,但很多心理学家都曾提出,人有天生趋向完满,自我实现的动力。

这是一种生命自发的内部张力。晚婚不婚的人追求的基本已经在第四、五个层级。

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婚姻和未来伴侣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更期待和伴侣有精神上的共鸣,两个人可以一起进步,彼此忠诚,有话聊有情趣 ,从而达到精神层面的富足。

因为幸福的婚姻像天堂,不幸的婚姻像地狱。也正因为他们想要对自己的婚姻负责,所以才会选择等待。 他们宁愿一直等下去,也不会为了物质和另一个人凑合一生。更不会为了满足别人,或者因为传统观念随波逐流。

其实在没有找到合适的、想携手共度一生的人之前,单身也未尝不好。婚姻从来都不是选择题,单身也只是一种自然的状态。

null

没有另一半,生活照样充实有意义,即使一个人,也可以保持最美的状态。无论结婚还是单身,都是一种外在的生活方式,最终,此生的幸福快乐,还是取决于人的内心,一个具有独立人格而不断成长的人,或早或晚,彼岸花开。

对于择偶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要想拥有自己期望的那份感情、那份婚姻,首先来说你要打理好自己的生活。让自己变得优秀,拥有去选择的权利。

即使一个人也要充实自己,打理好自己的生活,去拥有一份不错的工作,再通过理财让自己的财富保值增值。

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 低质量的婚姻,还不如高质量的单身呢!

面对父母的催婚,如果你深思之后依然无法接受,那就别接受了。

晚婚或者不婚,并不是一个真正的人生命题,更重要地是要坚定地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存在的意义,所追求是什么,并为此坚持。

如果你明白这些,自然会明白自己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伴侣,过什么样的生活。

很多路很孤独很难走,但唯有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对于生命是真正有意义的,婚姻这条路亦是如此。

面对父母长辈的催婚,被催婚的你准备好了吗?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