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甲骨文还早800年,山东出土的丁公陶文长啥样?

说到中国文字的起源,很多人会想到殷商时期的甲骨文,距今3000多年。甲骨文是我国目前所知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但是它却不是最古老的文字。那么,到底谁是中国文字的“老大哥”呢?

要认识这位“老大哥”,就要回到4200年前的史前时期了,那就是1991年在山东邹平丁公遗址被挖掘出土的山大丁公陶文。

丁公陶文刻写在一块近似梯形的泥质磨光灰陶片,计有5行11个字,右起一行为3个字,其余4行每行2个字,可以看出,这些文字笔画流畅,且清晰可见,字与字之间保留了一定的间距,使每个字可以独立成字。

在此之前的考古发现多为符号化、图像化的文字,而山大丁公陶文褪去了图画文字的特征,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性。

丁公陶文被发现后,考古学家判断其年代为龙山文化晚期,丁公陶文的“设计”比甲骨文早了800年左右。

这11个字到底记载着什么内容,考古学家们持有不同的观点且存在争议,有专家认为丁公陶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早期文字”,也有专家认为他是一种“误入歧途”的文字,至于这11个字的具体内容,有专家认为与古彝文有密切关系,是用来驱邪纳吉的。那么这位4200年前的“字体设计师”到底想告诉我们什么呢?

无论丁公陶文的争议有多大,山东龙山文化时期后期涌现出了大量类似文字现象,说明山东龙山文化处于文明社会的形成时期,古人们的衣食住行的生活方式已经出现,人类文明正在逐步形成。

说起原始时期,大家可能会想到“疯狂原始人”,生吞活剥、刀耕火种。其实在龙山文化时期,古人们的生活已经非常讲究了。

龙山文化时期的人没有衣服穿?

龙山文化时期,古人们已经开始用骨针来进行缝纫了,1985年山东泗水出土的骨针(现藏于山东大学博物馆)针眼仅0.1cm,这就要求缝纫用的线质量较高。除此之外,龙山文化时期的纺织水平已相当于现代农家腰织机的粗布纹水平,考古专家推测,那时应该已有了正式的织布机。

龙山文化时期的人茹毛饮血、生吞活剥?

龙山文化时期谷物已经成为主流食物,传统的“烧烤”方式对谷物来说是不合适的,而这个时期陶器的大量产生也许正是古人们对“美食”追求的最佳体现。充满智慧的先人们发明了甗、搭配箅子使用,相当于我们现在的蒸锅,有了甗,在当时吃一碗“大米饭”已经不是难事儿了。

除了“蒸锅”以外,古人们似乎还吃上了“火锅”。鬲与陶釜类似,人们将食物放入鬲中进行烹煮,但是古人到底如何使用鬲,我们也只是进行推测,也许在4000多年前,先人们也曾围坐在一起,像我们今天一样吃火锅,他们在鬲中倒入刚打来的山泉水,再放入新鲜采摘的食材,随着火越来越旺,山泉水咕嘟咕嘟地滚着......

龙山文化时期的人依旧住在洞穴里?

在龙山文化早期,房子以半地穴式房屋为主,即地下半层,地上半层,但到了晚期房子已经直接建在地上了,古人们还掌握了建筑技术,懂得使用柱洞、柱础石及夯筑技术,这可以使房子更加牢固、安全。通过复原图我们可以看出,龙山时期人们居住的房子已经非常“现代化”了。

龙山文化遗址中也发现了大型聚落遗址。这说明,4000年前的古人们已经创造了较为先进的古文化。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齐鲁大地日新月异换了新颜。但不论是先人还是现在的我们,都在这片土地上继续书写历史,谱写传奇。

来源:大众日报客户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