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在《道德经》里频繁地提出“德”,强调人们顺应自然法则做事才能称为“德”。“德”是“眼界”“心量”“行动”。
漫步在清新幽静的德园,感受这里人们的悠闲和恬静,我们在这里开始连接:与天地连接、与生命源头连接、与老子连接……来到德园,仿佛回到了原点,知道了自己是谁,能治愈自己,也能获得方向、力量和勇气。这里已成为涡阳人崇尚老子思想的新地标,自然也成为感悟老子修身之道的好去处。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老子是在告诉人们,修身之道即是“以道为本,以德为行”。我们一生的追求无非是内心的安宁与外在的从容。眼界要足够宽大,心量要足够庞大,如此,内心就安宁了,外在就从容了。
这是一种“顺其自然”的生活态度,有助于个人复归生命本真,不与自然对抗,而是与之和谐共处。
站在观景台上,环顾四周,欣赏德园的明澈、通透、幽静,感受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更能感受到涡阳人的真挚和淳朴。
“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老子告诉我们,一个真正有德行的人,应该时刻“葆有赤子之心”。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应该拥有一颗纯真、善良、向往美好、热爱生活的心。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守住自己的“赤子之心”,要做到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我们无论经历了什么,都不应该意气用事、逞强好胜和贪得无厌,而是要回归初心,问一下自己为什么出发,正如老子所说,“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通过回归和复原,我们就能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就会减少欲望和不强求,就能达到内心的平静和生活的和谐。
巨大的青铜浮雕浓缩了这座古老县城幽馨的历史气息。在老子飘逸的衣袖之间,实现历史的穿越;悠长的汤汤涡水,诉说天长地久的传承和修身真谛。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现实生活中,人们常常面临各种诱惑和挑战,而知足和知止成为了维护个人内心平衡的重要原则。只有我们认知到自身真正的需求,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内心的贪婪与不安,从而提升个人的精神境界。我们可以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找到自身定位,保持心灵的宁静、人生的平安。
老子饱满的额头承载着高阶的生命智慧,那是一种可以划破黑暗的光,照进每一颗混沌迷蒙的心,让一切变得明丽清朗。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老子认为,世人对于宠爱和耻辱的反应往往呈现出极端惊恐的态度,表现出对名利的执着追求和对失宠、受辱的恐惧。
“宠辱不惊”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智慧和力量的体现。它要求人们在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时,要“葆有赤子之心”,我们的生命和灵魂要“寄托”自身上,还要“寄托”在天下,我们就能保持内心的平和与清醒。
我们的内心应该是充盈的、丰沛的、富足的,我们要做的是帮助和给予。
这是来自东方神话的象征,青牛,满载惊世骇俗的智慧,乘着满天的紫气,款款走过函谷关,将洋洋洒洒五千言留给了我们。
在《道德经》中,老子以其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哲学思想,给出了具体修身路径,“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