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宇春 偶像围城

高晓松曾这样描述过李宇春在《超级女声》节目中夺冠后的场景:为了能够签到这棵“摇钱树”,全北京的唱片公司都在门口拉横幅,上面写着“热烈欢迎春春莅临视察”。

当时的李宇春,一抬胳膊就是钱。一场活动下来,一伸手八个人给她换衣服,喂她喝水,立刻赶往下一个活动现场。

入住的酒店被粉丝三层外三层围着,根本见不到着路。为了帮她做专辑,需要沟通交流,实在没办法,大家只得合谋“把她抢出来”。

2005年的那个夏天,李宇春在300多万人的选择之下,背负着等量的期待与质疑横空出世,随即成为一个供资本运转的工具和符号。

她花了十年的时间去寻求一个解答——why me?在迷茫中证明自己,在虚无中构建自己。然而时至今日,她依然无法找到一个答案,随之和解。

​2017年,李宇春在威尼斯双年展中,反复看了三次关小的作品《David》。大卫可能被印在T恤上、帆布包上、卡片上……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消费他、吃掉他、破坏他、仰望他,但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大卫是谁。

不管是大卫还是李宇春,都置身于这座巨大的玻璃动物园,被选择,被陈列,被消费。

“以前我会觉得自己很可怜,但现在,我也在看着你们。”

不适应

李宇春的青少年时期,似乎都在不适应中度过。12岁的时候,身为警察的爸爸,决定让她住校,希望可以锻炼她的独立能力。

但是一个人面对集体生活,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似乎不是一件特别简单的事情。不过久而久之,她也开始享受独立生活。

读书的时候,李宇春觉得自己很笨。

小学的时候还因为老师讲“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所以喝了一小瓶盖墨水,想着这样是不是就能聪明一点。

但在音乐方面,她似乎有着与生俱来的吸引力。初二的时候,就因为参加校园歌手比赛,成为学校的风云人物。连续拿了三次冠军后,就再也没去参加比赛了,跟妈妈说让给别人拿。

当时还有同学在她的寝室楼下找她要签名,如果是不太熟的人,则会拜托同学帮忙找她签,代签费2块钱一张。

18岁的时候,高三即将毕业的她,举行了自己人生中的首场个人演唱会,作为自己的成人礼。

这场演唱会办得有模有样。找妈妈投资了两千多块钱,自己做海报,做伴奏,每天下课带着同学去公园排练,一身臭汗回家。从此以后,妈妈相信她不管做什么都能做成。

尽管学生时代已经在唱歌方面崭露头角,但李宇春的歌手梦却是从大学才开始的。

由于没有经过专业的音乐训练,李宇春就像12岁时刚开始住校一样感到不适,“我觉得自己走错地方了,不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学生跑到音乐学院来?”

不识简谱,器乐课更是艰难。再加上自身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又很强,也不太跟同学交流。于是在消极和自闭中,李宇春度过了自己的大一学期。直到在一次比赛中取得不错的成绩,才找到了一点自信。

但老师却欣赏她的认真,本来要求学生每学期背30首作品,她却背50首超额完成任务。在老师的影响之下,李宇春也开始有了歌手梦,甚至做好了北漂十年住地下室的准备。

​参加《超级女声》算是阴差阳错。

第一届的时候是真的想去,但因为要参加全国校园歌手比赛错过了,到报名现场的时候已经晚了没赶上。

而第二届的时候,倒没有什么强烈想参与的欲望了,只是陪着同学们一起过去看看,证件和照片都没带,看着报名现场的人海,她感觉整条街都快被压断了。

本打算想逃跑,却被何洁攥住去隔壁照相馆照了张寸照,最后在妈妈的鼓励下才报了名,“想着赶紧唱完走吧。”

曾和李宇春同一场参加海选的选手跟我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四川成都闷热的夏天,没有空调的小房间里,女生们都在躁动不安。李宇春一个人坐在角落里,带着耳机也不跟人说话,似乎没有什么强烈的存在感。但当她唱歌的时候,全场突然都安静了,“她身上有光环”。

你好像说不出她有什么特别,但就是会吸引人。

夺冠也是意料之外的,李宇春没有想到是这个结果,和很多观众一样,她心里的第一反应也是:“why me?”

那个晚上,李宇春的电话被打爆,所有的祝贺铺天盖地地砸向她。世界沸腾了,所有报纸的头版头条,都在用最激烈的词语描绘决赛的盛况。而她的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终于结束了。

爸爸单位的办公电话,成了歌迷俱乐部的热线电话。爸爸还因此买了个小灵通,应付各地的歌迷送上的关心和问候。

陆川评价说,“这是电视史上平民的第一次胜利。孩子们明明在意得失,却被教育、摆弄得故作淡然,我有强大的认同感。看到这些孩子,就想起自己为理想奋斗的过去。”

顶着超女冠军的头衔进入娱乐圈之后,李宇春还是不适应,“觉得我一切都不明白”。

21岁的她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不知道自己将会迎来怎样的未来。在全民娱乐的初期阶段,她甚至不明白为什么要和媒体打交道,“好像以前的生活有点回不去了,但是没有人告诉你为什么”。

直到现在,被人称作超级偶像和国民巨星的李宇春,面对镜头的时候依旧感到不适,“就是会有一种石化的感觉,但也许那种石化和镇定就是酷吧”。

还有一件没有变化的事,不管是十几年前,还是现在,经纪公司所热衷的还是不断地制造节目,但对人的关注,却一直停留在初级阶段,或者无。

why me

怀揣着想成为职业歌手的美好理想,李宇春最终在众多橄榄枝中选择了“太合麦田”。宋柯乐疯了,派了两位著名的制作人张亚东和高晓松,为她保驾护航。

张亚东称李宇春是个惊喜,“她人比较自然、干干净净,她的声音很有个性,爆发力强,舞台表现力真的很好。选择让你做就会非常信任你,很听话,但也会默默观察,看大家是怎么工作的,默默地学习和思考。”

刚出道的时候,有人告诉李宇春要用她的照片来做封面,正在喝水的她喷了出来“为什么是我?”

因为不明白,所以决定坚持不懈地努力,去找寻一个答案。同时也有不服气,为什么不能是我?

但是她得到的,似乎只有无尽的商业活动和代言,每天醒来要反应一下自己在哪儿。晚上飞回北京,凌晨录歌,第二天早上又要飞往另一个城市。

特别累,不喜欢,想逃跑。

无数次在商演后台,李宇春都痛苦到“想把自己砍死的心都有”,面对恶劣的现场环境和音乐设备,她不禁问自己:“我怎么出现在这儿呢?”

2006年的时候,为了留有精力录制新专辑,李宇春第一次跟公司拒绝了商业活动。这时她才知道,原来自己也有权利说“不”。

没有悲壮,也没有忐忑,单纯地不想做了。

爸妈都有工作,家庭也很幸福,没有人指望她工作来改变生活,自己也从来没有想发财致富的想法。在她看来,价值体现比价格更重要。

此后看到商演的设备不太好,她就会选择拒绝。经纪公司开始头痛,于是每年签合约的时候,都要写“不少于多少多少场商演”。

音乐是信仰,其他的是工作,分清楚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后,李宇春开始在娱乐圈里找到了某种平衡。

​但舆论没有工作这样好解决。

《超女》的出现,让电视行业从综艺时代过渡到了娱乐时代,从李宇春参加比赛以来,外界的质疑和谩骂就没有消停过,还呈现愈演愈烈之势。

2009年7月“草原音乐节”上,暴雨之中,台下的观众纷纷往塑料水瓶里装石头和沙子,疯狂地砸向台上的李宇春。最后场面无法控制,主办方只能让舞蹈演员打伞上台帮她挡。

李宇春在采访中承认这是一次印象深刻的经历,当时她没有躲,甚至还伸手去接,也不愿意听安排下场,“我一定要唱完这几首歌”。

于是在《Why Me》第五年的演唱会上,向来不回应争议的李宇春,借用了《大话西游》里椰子的比喻,给自己写了一封信:

“这五年,她是别人的。因为『公众人物』这四个字的意义。这五年,她有很多的流言。因为『艺人』这份职业的特殊性。庆幸的是,尽管如此,我,还是属于自己的。”

紧接着她翻唱了一曲周慧敏的《流言》,唱到“流言转来转去,请相信我的心纯如往昔”时,忍不住落泪。后来她解释说,是因为大屏幕上,正好切到了妈妈在哭的镜头。

不只是情不知所起,恨也常常没有缘由,却深入骨髓。

因为长达十几年的网络暴力,李宇春的父母学会了上网,一开始很难过生气,后来渐渐不大提起。但李宇春有时候会看到妈妈一个人在发呆,她知道,妈妈又在想那些事了。

李宇春在采访中谈及此事,承认自己也会受伤,但“也一定会愈合”。

既然说不清楚,那就索性不说,专注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她清醒地意识到,只有建立起自己的时候,你才能被尊重。

​李宇春一直想方设法让自己能够“配得上”。

出道多年后,她买了一把很贵的吉他,但觉得自己的水准还不配去弹它,所以一直远远观望。

有时身边的朋友会对她说“你疯了”,以她目前的名气,这种吉他买多少把都行。

但是她会反驳:“NO,因为我不配。”为了让自己配得上冠军身份,偶像标签,她在音乐上也开始寻求更成熟的表达。

随着首张专辑《皇后与梦想》发行,李宇春在音乐上几乎没有败绩。不管人们是否承认她的作品和才华,都无法否认她的成绩。

专辑销量冠军,霸占各大音乐榜单,含金量不等的最佳女歌手奖项也拿了不少。但是她自己也很清楚,其实早年的作品,更多是试水之作,缺乏思考和统一的风格。

从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她完整的思想轨迹。

2009年开始,由于音乐市场上已经很难收到好歌,在大家的怂恿之下,她决定自己创作,开始有了自己的表达。

第一首歌《下个,路口,见》交到公司的时候,李宇春觉得制作人家好热,手心在出汗。对方说特别好,但是自己不太相信,想着“他一定是不好意思说不好”。

2011年,因为与公司的合约问题,高强度工作了五年的李宇春,给自己放了几天假。她突然意识到,原来生活可以有另一种样子,于是写了《会跳舞的文艺青年》。

“谁说文艺青年不能旋转,谁说旋转出一定是圈,谁说圈就是规则是界限。”

虽然开始尝试打破约束和限制,从少年霸气转向心灵共鸣,但依旧稚嫩,“像个小孩儿,不太深刻,太浅了。”

2012年,有记者问李宇春你做过什么疯狂的事情吗?她答不上来。又有人说她年少成名,青春没有被荒废。她心里一惊,才发现出道七年,只有工作,觉得自己很可悲。

出门会被围观,那就不去了吧?工作也没什么不好,似乎也不太需要生活。朋友来她住的地方,都觉得是个仓库。乐器,演出服,堆满了货物。

永远在出差,回去就是睡个觉,李宇春突然检讨自己:“我怎么就活成这样了呢?”

跳过了青春的挣扎,同时也失去了青春的美好,于是她告诉大家《再不疯狂我们就老了》。但直到2016年《野蛮生长》开始,李宇春才真的开始进入另外一个新的阶段。抛弃了why me 十年的悲伤和怀疑,不再渴求他人对自己的认同。

这个改变也没有什么特定的事件或者强烈的主观意识,时机成熟,水到渠成。

​在表演上也是如此。

在2009年李宇春的第一部电影作品《十月围城》之前,她就已经接到过很多剧本,但会千方百计把别人吓走。

导演陈德森一开始只是想让她唱主题曲,但是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李宇春不太说话,感觉和片中方红这个角色性格比较像,于是想找她来演。

李宇春劝他说:“你不要找我拍戏啊,我会拖累你的,你会后悔的。”

在大家的坚持下,她决定去试一下。结果前期训练的时候,就感觉自己坚持不下去了,“想逃跑,原来拍戏这么难啊”。结果还是坚持下去了。

参演《如梦之梦》的过程也很坎坷,先是双方的工作人员秘密试探,等他们分别向李宇春和赖声川提出合作建议时,李宇春的第一反应是:“演话剧?怎么可能?”而赖声川的反应则是:“李宇春?怎么可能?”

合作结束后,赖声川说:“李宇春做什么事,都是没有失败的。”

但她还是有很多顾虑,表演上的困惑,自己的诸多不足。直到接《捉妖记2》的时候,她才开始找到表演的感觉。

导演许诚毅本身就是表演老师,于是她开始跟导演上课。导演让她演一个冰淇淋,告诉她“阳光强烈,你在融化”。

表演老师刘天池也教过李宇春一段时间,说她总是带着自我怀疑,“她每天都会问我:老师,我明天还要来吗?她好像在等待着我一个决定,就是你不适合演这个角色。”

怀疑的理由很简单,“如果没有学过,我怎么可能好?我又不是一个天才。”

人贵在自知,这句话不论何时都很有道理。

李宇春属于反叛得刚刚好的那一类型,保持着自己的个性和坚持,也不至于离经叛道,但“不管你处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阶段,都会有孤单,都会有失落,或者是不足为外人道的一些苦楚,都会有。”

许知远曾问过李宇春,她的驱动力是什么,她表示:“也许是一种饥饿感,因为你还是会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很想了解,而且不想仅仅只局限于那样小小的一个世界”。

或许就像她在《西门少年》中唱到的那样:“他们企图让我沦为被现实裹挟的人质,我梗着脖子摇头低声说了个不字。”

Hoodie

李宇春一直很喜欢连帽衫,认为这是属于草根和平民时尚单品。她也曾疑惑过,草根和血统的关系。

一个人拥有了超人的外套,可以幻想自己成为超级英雄,但实际上还是一个草根。

世界上天才永远是极少数,但是庸人们都在向往着不凡。

这或许也是偶像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某经纪公司的老板曾表示,偶像的标准就是李宇春。他还做过调查,发现“玉米”的社会地位,普遍都比较高。认为这是一种正面积极的偶像与粉丝群体关系。

成为“偶像”之后,李宇春形容自己像个猎犬,走到哪儿都会很警惕,讲话言行会很注意,担心会不会给粉丝带来负面影响。

她毫无疑问被偶像这个标签绑架,但她同样做得很好。大众对一个偶像的要求,她几乎都满足了。有一定才华,足够努力,积极正面,不犯错。

很难想象,一个明星在娱乐圈要怎么样才能做到十四年都不犯错,同样难的,还有在舆论中维持着一份做人的体面。

对于偶像这个身份,李宇春不可谓不恪尽职守。

她曾在《十三邀》中 这样评价自己:“我不敢说李宇春她多有才华多有天分,但是我希望说起码她一直在寻求说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并且说在她仅有的一些追随者当中,我觉得可以传递一些更好的东西给大家,并且把自己看到的更大的世界可以分享给大家。”

期待每一个人,都能成为更丰盛的个人。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