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参考消息援引外媒报道,近期在一项完全由机器人部队执行的任务中,俄军作战人员首次在没有人类步兵直接干预的情况下被俘。甚至押送俘虏的也是无人系统,无需乌军士兵踏足战场。
在这些士兵被俘虏之前,他们所在的俄军阵地遭受到乌克兰军方“无人机和自杀式地面作战平台”机器人部队的攻击。
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重大事件:历史上第一次,人类士兵在纯粹由机器人系统发起的进攻中投降。
据外媒发布的配图显示,承担乌军地面进攻任务的机器人很可能包括带有军事功能的机器狗。
作为支撑推测的另一个依据,此前乌克兰军方曾经多次公开展示其“机器狗”训练和演习的视频。
去年,乌克兰媒体在X平台上发布了一段视频显示,一架无人机在某未知地点的田野中投放了“战斗机器侦察犬”,该机器狗随后站起身并原地行走。
另一段由乌克兰武装部队在去年发布的视频显示,一名乌克兰士兵正在树林中利用机器狗的热成像摄像头进行侦查。
综合外媒的报道,乌克兰军方是从去年8月开始公开展示军事用途机器狗的具体视频信息的,包括一段军用机器狗在断壁残垣城市街道中巡逻的视频。
从展示的视频中可以发现,军用机器狗至少有以下几个用途:
(1)能够承担在危险环境中运送弹药和发动攻击的任务
(2)配备摄像和热成像等设备,能够帮助操控人员远程侦察
(3)体积小,热信号低,有一定的反侦测能力
(4)穿越障碍物、地雷区等复杂地形的能力可能也较好
(5)可能还有自爆的机制,能够在必要时防止被俘并进一步“杀伤”
当前还不知道乌克兰军方装备了多少机器狗,并且在多大程度和多广阔战线上使用了机器狗。也不知道俄罗斯军方是否也有类似的部署和战斗实践。
不过直觉可以告诉我们,在无人机已经成为俄乌冲突中“关键装备”的同时,更多机器狗的出现势必将改变战场的形式,增加复杂性,并可能弥补人类士兵的某些短板,从而有出其不意的效果。
机器狗的军事价值和局限
作为侦察用途为主的军事科技装备,机器狗相较于更小型、更高速的空中无人机具有三大优势。
首先,它能够进入无人机难以到达的区域。尽管有一些设计特殊的专用无人机可在建筑物内作业,但极为罕见,且实用性不高。机器狗则能以类似黑豹这样的仿生学设计原理,更容易地攀爬和钻入室内环境,从而搜寻房屋、掩体或壕沟系统。
其次,机器狗的载重能力一般也要优于无人机。能够帮助士兵在危机四伏的道路环境中运送重要的物资。有些机器狗的“四足”被改造成了履带,并配备了机械臂,可以用于排雷、防爆等任务,为人类士兵“开路”“挡灾”。
第三,相对体积更小的无人机,机器狗内置的电池容量往往更大。更长的待机时间可以帮助它们长时间潜伏或者执行更长时间的任务。
在军事历史上,美军曾经在较早时候就使用了类似机器狗的设备在伊拉克等战场上。当时这些履带式的狗形机器人主要被用来排爆,受到美军的好评。
当前美军所使用的四足机器狗最早可追溯至波士顿动力公司在2006年前后为美国陆军开发的BigDog机器人。该型机器人的最初的研发设想是能在复杂地形上稳定行走。随后,波士顿动力公司又开发了数款更小、更廉价以及使用噪音更低的产品。
据外媒报道,目前美国幽灵机器人公司(Ghost Robotics)的机器人产品正在美军中接受测试。有些该公司生产的机器人被当做移动摄像头使用,有些则配备了可远程操作的狙击枪,甚至反坦克火箭筒。
当然,欧美等国军事部署机器狗或者战争机器人的一大阻力还在于伦理层面的问题。社会和舆论界依然对在战场部署杀伤性机器狗或者机器人以“对付”人类,持非常的保留意见。即便目前国际社会还没有具体的立法可以避免这些部署。
另外还有军事专家也发出预测,集成了人工智能大模型的具身机器人(机器狗)一旦被使用到战场上,这将会是更加严重的“人性危机”。
原因是具身智能体在与物理世界的交互过程中,通过感知、控制和自主学习来积累知识和技能,并能形成智能并影响物理世界的能力。这无疑可以帮助机器狗脱离“人类操控员”的控制。
据中国军网的一篇文章所述,实施战术端打击任务的具身智能体,不再只是接受命令的“战斗员”,而是能够依据外部变化适时作出调整和干预的“指战员”,大大增强了作战行动适应性。
但这也意味着其在执行“战争任务时”,尤其是涉及攻击、伤害甚至杀害人类士兵时候,有了更接近自主的智能,伦理道德底线如何界定,还有待论证。
我国在具身机器狗领域的优势
七月初,在“智绘光谷”CMG世界机器人技能大赛的首赛上,由浙江大学人形机器人创新研究院研制的“新一代黑豹2.0”以10.3米/秒的速度打破由波士顿动力WildCat创造的8.89米/秒的机器狗纪录,成功改写了尘封十年之久的世界纪录。
据悉,团队从跳鼠和猎豹的运动方式中汲取灵感,采用仿生碳纤维小腿和猎爪式足垫,通过独立的结构让腿部三根分离的碳纤维小腿融合到一起,可以提升机器人高速运动过程中的强度、韧度等,让四足机器人在户外实现更高速的奔跑。
如果说这只是在“硬件方面”出彩,那么由宇树科技和智元机器人所引领的具身智能机器人产品则在智能化方面也走在全世界的前列。
今年初,宇树科技发布的机器狗产品B2-W的视频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轰动,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也转发该视频,并评论表示“未来的战争是无人机的战争”。
宇树的B2-W能够完成后空翻、高空跳跃、载人越障等一系列高难度的动作,甚至能从高达2.8米的高空腾跃而下,轻松翻越40厘米高障碍物,也没有任何受损。
据官网披露,这款机器狗可在空载状态下持续工作5小时以上,最大移动速度为每小时20km,直立最大负重可达120kg,负载40kg时最大续航里程达到50km。
另一家机器人独角兽企业智元机器人也有类似的四足机器狗产品:D1 ULTRA。其定位是专为特种及行业应用打造,基于RL强化学习步态,自适应各种复杂地形路面,具备自平衡、防倾倒、抗干扰能力。
目前宇树、智元等国内头部具身机器人企业的四足机器人已经在电力巡检、消防特种工作等领域有所应用,并都开启了商业化落地。云深处自研的X30四足机器人和数字化技术,已经成功交付新加坡能源集团电力隧道巡检解决方案。
据东吴证券研报,2023年,中国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已经达到4186亿元。随着大模型端的技术突破,具身智能市场规模增长有望逐渐提升,2027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6328亿元。国内宇树科技、智元、小米、优必选、华为、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均在具身智能领域积极布局,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2023年宇树的高性能四足机器人占据全球销售份额的69.75%。东吴证券预计2025年宇树出货量有望实现50%以上增长。2024年珠海航展上,中国兵器装备集团有限公司展出了自主研制的机器狼。随着军事应用领域的不断开拓,未来包括四足机器人在内的具身机器人有望拓展更多的使用场景。
尾声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具身机器人如同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帮助人类处理特种用途、消防、应急、安防等用途;另一方面,也可以被用在军事上,进而对人类士兵造成杀伤,并可能影响军事冲突的最终结局,这是新课题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
套用解放军报一篇文章作者的话说:国际社会应完善治理规则,确保人工智能始终在人类控制之下,反对滥用科技优势挑动军备竞赛。一些国家大力推进军事智能化建设,随之而来的诸多问题不容忽视。如何在发展军事科技与维护国际安全之间维持平衡,是各国必须面对的共同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