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开展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助力脱贫攻坚成效明显
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实施“不出校门放眼世界”工程,邀请外国友好学校到帮扶山区学校交流。通讯员 王 沫摄
推广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实施教育扶贫的经验,发动1009个市级以上文明校园结对帮扶1146个贫困地区中小学校;我省各高校组建200支“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奔赴省内62个扶贫重点县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文化扶贫暨百场儿童剧进校园”巡演活动在全省中小学校演出100余场,受益学生达21万人次……
扶贫先扶志,治贫先治愚。
精神扶贫、文化扶贫是事关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任务,今年以来,按照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精神扶贫文化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我省把精神文明战线的资源力量向脱贫攻坚主战场聚焦,提升了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和技能培训水平,为补齐精神文化短板奠定了基础。
创新“双结对”帮扶思路,为贫困学子打开“希望之门”
4月1日,石家庄外国语学校的友好学校——丹麦乐音高中的师生来到井陉县测鱼镇中心小学进行交流访问。从丹麦的师生们一进校门开始,测鱼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就围拢上去,用英文和他们交流。
“这是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对我们山区学校帮扶的结果。”中心小学负责人高兴地说。
让贫困地区的孩子接受良好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从2014年开始,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开展“教育扶贫工程”,对石家庄6个山区县12所学校实施帮扶共建,围绕山区学校校长、教师、学生的能力提升,实施九项帮扶工程,制定十年帮扶规划,打造一种“紧密型、全方位、常态化”的帮扶模式。
近年来,我省推广石家庄外国语学校“履行社会责任、实施教育扶贫”的经验,各地陆续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扶贫工程,为贫困山区学子打开了“希望之门”。
在此基础上,我省进一步丰富教育扶贫内涵,探索出文明校园结对帮扶“1+5”模式和文明单位结对帮扶“10个一”模式,激活脱贫攻坚的内生动力。
“1+5”模式即“1”为教育教学帮扶,“5”为传播文明理念、推动爱心传递、帮扶脱贫志气、提升脱贫智力、开展校外培训等5方面精神文化帮扶内容;“10个一”模式即帮扶结对乡村建设一个村民中心、一个文化广场、一条文明示范街、一批善行功德榜、一套村规民约、一个红白事理事会、一个道德讲堂、一支志愿者队伍、一支新乡贤骨干队伍,开展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
截至目前,全省已有1009所市级以上文明校园与1146所贫困地区中小学校结成了对子;6800多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帮扶贫困乡村项目1.78万个、帮扶对象3.13万人次,款物折计28.7亿元。
深化志愿服务,为贫困地区提供多方面援助
在河北农大,有一支以全校近千名师生组成的“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沿着李国保的足迹,把实用有效的技术带给群众,把脱贫致富的门路送给群众,不断深化志愿服务、助力脱贫攻坚。
不只河北农大,我省各高校已组建200支“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万余名师生参与,成为全省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他们奔赴省内62个扶贫重点县,特别是10个深度贫困县及206个深度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调查研究、科技支农服务、农村文化墙绘制、关爱留守儿童、爱心医疗等一系列服务活动,
记者了解到,我省发挥省、市两级志愿服务联合会(协会)的作用,以“李保国扶贫志愿服务队”为示范,组织引导各行业系统、群团组织、社会团体建立专业志愿者队伍,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为贫困地区提供智力、技术、医疗等方面援助。
为调动专业教师、扶贫干部、团干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今年,团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省人社厅、省扶贫办等开展了大学生和青年教师“体验省情·服务群众”“壮阔70年·助力扶贫攻坚,拥抱奋进时代”主题实践活动和大中专学生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省大中专院校35万余人,深入2000余个乡村、社区、街道,尤其是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实践活动。
实施文化扶贫,补齐贫困地区文化短板
日前,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教育厅、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主办,省话剧院儿童剧团承办的“文化扶贫暨百场儿童剧进校园”巡演活动来到衡水。在故城县聚龙小学和郑口第二小学,儿童剧《“下次开船”港》连续演出两场,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
一年来,巡演活动已在全省中小学校演出100余场,其中贫困、偏远山区演出场次比例达80%,受益学生21万人次。
文化扶贫是最根本、最长效的扶贫。一年来,我省组织推动文化系统文明单位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开展送戏、送电影、送演出、送图书下乡活动,开展“文化进万家”等重点活动,帮扶补齐文化短板,增强精神力量。
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建设,我省将争取到的中央和省财政资金3.67亿元,在1593个贫困村建设了包括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等在内的公共文化设施,将年度争取的中央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资金3713万和省内专项建设资金2000万元,全部用于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少年宫项目建设,使乡村学校少年宫成为启迪心智、普及科技、培养技能的阵地。
动员各方力量加大帮扶力度,我省“三下乡”活动聚焦脱贫攻坚,逐步延伸到理论、经济、司法、交通、水利、农业、金融等多个领域,涉及农村生产生活方方面面,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注入了新动力。 (记者 薛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