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今年年初《第一财经周刊》出了一期专栏讨论工作的意义,专栏里的文章,我读了好几遍。

在经济腾飞的十年前,身处上升周期的我们,往往很少思考工作的意义。

一切顺利,本身就是带来一种意义感。

想象一下,作为HR,看着自己招聘的团队规模越来越大,优秀的人才不断进入公司;作为市场营销,看着自己设计的营销方案带来了优质的客户;作为销售,产品总有客户买单……

在业务数字增长的同时,口袋里的收入也在增长——对,收入增长,升职加薪也是一种意义。

太顺利的背后,我们往往不太会深度思考,自己工作中哪些是依靠我们能力做到的,哪些其实是时代的趋势带来的。

就像牛市时,绝大部分人会认为自己是股神,却没有想过自己是不是真的具备超出普通人的投资经验和知识。

但是到了这几年情况不同了。

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开始思考,我为什么要工作。我的工作有什么意义?

在今天的文章里,我想引入一个之前在视频号直播中聊到的概念:ikigai。日语中的ikigai,大意是人生的价值/意义,如果实现了ikigai的状态,就实现了人生意义的完满。

大家可以对照了解一下,这个概念对应的四个维度。

价值和意义,往往只有干得不顺利的职场人才会思考。

我自己工作的意义在哪里?甚至只有在下行周期里,我们才会有更成熟的思考——在大环境好的时候,就算有思考,得出的结论,也很可能是:我在的这家公司不行,我得跳槽。

但进入到下行周期,叙事逻辑就不同了。

2023年年末上映的喜剧电影《年会不能停》中现代公司的场景,和2010年《杜拉拉升职记》的场景是极为相似的,相比之下2023年的办公楼场景可能还会更高级。

这里曾是80后90后梦寐以求的工作环境,当时的年轻人坚信“努力+运气=成功”,当时的大公司自带光环,吸引年轻人前赴后继加入。

但随着我们进入了下行周期这几年,普通职场人对顶级大公司的向往已经荡然无存。

大家看到的更多是光鲜背后的草台班子,看到了大公司里金字塔组织架构下职业发展的陷阱,看到了公司里太多无意义的加班内卷。

随之而来的是普通职场人对工作意义感的质疑——我在公司里做的这些事情,有意义吗?

我自己做职业规划,也能深刻感受到这种变化。

在2015~2017年,很多职场人的问题是关于offer选择,职业发展机会;到了2018~2020年,迅速变成了如何应对裁员;再到2022年之后,来咨询职业规划的人少了很多,相反我发现更多职场人,开始更愿意相信塔罗牌、星盘这些更偏向于情绪价值的东西。

这种情绪我能理解。

举个例子,如果你是在线教育行业的从业者,2021年整个行业说没就没了,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之下,谈什么职业规划发展方向呢?

这种情况,归结为水逆,可能是最能自洽的答案。

但在“工作的意义”的讨论中,还有这样一种观点:工作必然是不开心的,但你收到钱了,也就是企业在用钱来买你一段不开心的时间。

这是我很难接受的。

原因有二:

首先工作时间法定是8个小时,再算上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只剩下8个小时的生活时间,再算上上下班时间和加班时间,真正和工作相关的时间,其实已经占到了我们职场人50%以上的生活时间。

这意味着,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份不开心的工作,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50%以上的,我们很难能通过业余生活调节过来。

其次,很多人说钱多就可以接受工作不开心,但这种思路其实没有考虑一个核心点:企业开薪水的依据,不是我们是否开心,而是根据打工人的经验能力和工作投入度定薪的。

如果我们不喜欢这份工作,那我们是不可能有什么深度钻研和学习的,能力也不可能提升。

换句话说,做不开心的工作,不但对我们身心健康是一种伤害,我们也注定无法通过一份不开心的工作赚到大钱。

回到主题,ikigai的概念,翻译过来,大概的意思是:生命的价值/意义

它把人生的价值分成了四个维度:

热爱:我喜欢做什么事情,对什么事情感兴趣;

技能:我擅长做什么事情,有什么独特的能力;

金钱:做什么事情能够得到财务回报,能挣钱;

社会需要:做什么事情,对于社会对于其他人来是被需要的,有价值/意义的。

这几个维度的交集就很有意思。

大家感兴趣可以参考上面这张图,简单总结是:

热爱+技能=激情,你喜欢做,且擅长做的事情,就是你的激情所在;

热爱+社会需要=使命,你喜欢做,且被社会需要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使命所在;

技能+赚钱=专业,我们擅长做,且能够赚到钱的事情,就是我们术业专攻的领域;

赚钱+被社会需要=职业,一般来说现在所有的职业都具备这两个需求点。

更进一步:

热爱+技能+被社会需要=充实愉悦,但收入很少,比如说义工;

热爱+技能+能赚钱=满足,但世界未必需要,所以缺乏了意义感;

技能+能赚钱+社会需要=舒适,但有些空虚,毕竟不是我们喜欢的事情;举个例子,老友记中的Chandler;

热爱+能赚钱+社会需要=兴奋满足,但会很焦虑,因为不擅长可能未来会被取代。

最后,如果能把这4个维度,全部集齐,那就是ikigai的状态——生命的意义。

到这里,亲爱的读者可以停一下,问自己两个问题:

1. 我自己目前处于什么状态,欠缺了什么?

2. 猜一猜,生活中有多少人实现了ikigai的状态?

每个人的ikigai都是独特的,取决于个人的兴趣、技能、价值观和生活环境。

这意味着实现Ikigai的方式和程度因人而异。

出身环境不同的人,往往对赚钱多少算是足够,有不同的想法;而价值观不同的人,对于什么事情被社会所需要,也有不同的观点。

你实现了吗?

有多少人实现ikigai状态,其实没有任何官方的数据。

从各个渠道调研的情况来看,可能真正实现ikigai状态的人,可能只有不足3%——其中可能还包含了大量的创业者。打工人,往往更难实现ikigai。

这很正常,尤其对我们80~90后来说,当时并不是互联网时代,我们缺乏足够的信息来指导我们的就业。

所以,一路以来,大学未必是我们自己选的,专业可能也是家人帮着选的,甚至家人也不懂,是从别处听来的。

等我们毕业后,理所应当认为工作和专业是需要有关联的。工作几年后,我们发现转行也很难了,因为你已经有了所谓的行业经验。

在这么多不确定因素下,能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确实很难。

但我们依然有可以争取的事情。

以我自己为例,20多岁的时候,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我从翻译转型到总经理助理,再转型到人力资源。

当时我服务过几家公司,总是以为这么坚持做下去,总有晋升高管的一天。事实上,我很少去思考我擅长什么,我真正喜欢什么类型的工作,做什么样的事情,能让我赚到钱,且被社会需要被大家认可。

但30岁的时候我开始逐渐摸索,试图去了解真实的自己,我做过测评,请教过前辈,也和身边人沟通试图从他们眼中找到真实的我。

大家看我的专栏,读我的文章,也不妨多想一步,这些文章专栏背后的作者,可能是怎样一个人。

如今我回顾一下,我可能比较擅长的是:内容创作。

我从小喜欢写作,算是同龄人中的异类,同龄人都将日记周记当成学习负担,叫苦不迭的时候,我写的周记故事,因为太好玩,会被同学们传阅。

总结Knowhow。

我喜欢发现和总结事情的规律,我喜欢复盘。

在公司里做项目也是如此,我不能保证我每个项目都能成功。但我特别喜欢总结项目中的得失。甚至在朋友之间,我们玩桌游也是如此,我未必能赢,但我就是喜欢总结游戏里哪里犯了错,哪里可以做得更好。

我比较认可的价值观是:

坦诚透明

我认同规则,但我不认同潜规则;我觉得所有的规则都可以放在台面上说,放不上台面的规则,我从心底会很抗拒;

利他

在职业生涯早期,我得到了前辈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我。所以我也一直心怀感恩,希望能够用我的经验去帮到别人。

所以在加入互联网行业之前,我在猎头公司做过,咨询公司做过,赚到了一些钱,但所做的工作并不是我特别钟爱的。

然而在社交媒体崛起之后,我恰好也到了积累了不少行业经验、项目经验的30+,感谢互联网,感谢公众号,感谢知乎,我也找到了适合我的事情。

最初做这些事情是不赚钱的,做分享是需要拿出自己的业余时间做的。

但我依然很愿意,因为分享过程中这种被网友认可支持的感受是很好的,我的分享和建议帮到别人时,我也会非常有满足感。

再后来我发现,随着粉丝的增加,其实还是能赚钱的。

所以,现在我可以说,我接近实现了ikigai的状态。

但坦率说,这是一个过程,我不是毕业第一天就选对了行业,选对了工作,我经历过盲目自信,也经历过挣扎和迷茫。

但这一路探寻下来,我还是收获了自己真正的热爱,也恰好赚到了一点钱。

写在最后

总结一下,在行业的下行周期里,我们可能会丧失对职业规划的信心,但这不意味着规划没有用。

这些年来的职业生涯发展,让我充分意识到,绝大多数场景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在错误的行业里努力,没有意义,我们不是伟人,不可能逆时代潮流;

在错误的公司里努力,没有价值,我们的努力换不来任何成果;

在错误的岗位上努力,没有前途,一份你不喜欢的工作,一个让你不开心的工作环境,什么人能在这种情况下做出伟大的成就?

所以在我们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我们需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也需要反复试错,正确能够找到那些我们热爱,擅长,能够给我们带来合理回报,以及让我们得到社会认可的机会。

正确的选择,来源于我们充分了解自我。

充分调研过市场,做出逻辑清晰的规划后做出的抉择,而不是等着机会拍到我们脸上才做出下意识的回应——这个就是职业规划。

塔罗牌、星盘、五行,有用,短期内可能更能满足大家的情绪价值。

但从长期来看,职业规划也是有用的,希望大家尽早开始思考自己工作的意义,尽早开始找到自己的热爱和独特能力,在职业发展路上排除掉错误的选择,把更多精力放在那些让我们有成就感,让我们感到兴奋满足的事情上。

这可能就是ikigai的人生之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