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全光底座筑基、行业创新领航
中国移动聚焦国家政策、行业发展、市场变化,在持续巩固无线领先优势的同时深耕固定网络领域二十余载,逐步实现全光能力引领。目前,OTN网络贯通国家八大枢纽、100%覆盖县乡,SPN/PTN网络100%覆盖至村屯,PON网络覆盖96%的家庭,分纤设施满足城区200米内快速接入、且延伸至楼宇、企业、园区近亿户,服务约10亿无线用户、3亿家宽用户、千万条专线;同时,累计获得国家/省部奖14个、行业奖20个、专利350项、主导标准100项。
二、“九州”算力光网发展历程:适配业务发展、创新道路回首
(一)筑基固本,保障无线业务发展(2000年-2009年)
中国移动传送网从零起步,采用WDM、SDH/MSTP技术,构建骨干、城域等多层次网络,为业务快速发展奠定基础。骨干网络以环为主、直达系统为辅,覆盖全国31个省、每省超2个出省路由,高效安全疏导跨省流量;城域网络按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架构,满足东西、南北向的业务调度需求。
(二)开疆拓土,重塑全业务网架构(2009年-2015年)
面向全业务运营转型,中国移动独创PTN技术、引入100G OTN技术,开创性提出综合业务接入区规划理念,推动端到端传送网架构演进、能力迭代,实现无线、宽带、专线等业务综合承载。骨干网络率先引入先进100G OTN实现网络灵活调度、传输能力翻10倍,同年采用独创PTN技术部署骨干网络,实现传输性能、运维能力、成本控制全面领先。城域网络创新提出以综合业务接入区为基础的一张光缆网规划理念,2015年全国率先完成部署,实现业务快速接入。同期,全网规模部署PTN满足3G/4G无线接入;选择先进的GPON技术承载家庭宽带,率先具备全网百兆宽带能力、超前布局千兆宽带能力。
(三)精耕细作,网络业务跨越发展(2016年-2022年)
践行“网络强国”战略,加快技术创新引领、固网能力精准提升,助力家宽市场领先、支撑集客领域突破、促进新兴业务孵化。骨干网络率先全网引入OXC、SDN、集群、200G OTN等新技术,建成业界首个覆盖全国的政企专网、全球规模最大的OTN骨干网络,国内率先构建高效、灵活、智能调度的跨省、跨境业务能力。城域网络多轮驱动,面向公众业务,引入自主原创的切片分组网络(SPN),满足5G公众、工业等场景需求,SPN覆盖全国所有城市区县及部分乡镇;面向家庭业务,采用10G PON+GPON协同、推进家庭网关的智能化、加快内容源引入运营,家宽覆盖率超过94%,网络能力及业务规模全面实现了行业领先;面向集客业务,末端管线资源、系统资源分场景部署,平均接入距离低于200米、覆盖超过6000万户中小企业,协同政企专网实现了全国337个地市的业务接入。
(四)日新月异,打造新质算力光网(2023年-至今)
面向国家“东数西算”战略、公司算力网络规划、市场业务迭代发展等驱动,在AI+时代首次提出“九州”算力光网演进体系,支撑公司构建“算力如水、随需而用”的服务能力。算间智联方面,建成全球首个规模最大、覆盖最广的400G全光骨干网络,数据中心出口路由平均达4.4个、枢纽间时延全部小于20ms,为首个信息容量达PB级别、入选国资委2024年度“央企十大超级工程”、人民日报“2024年新质生产力新突破”;泛在入算方面,技术创新一马当先,牵引Combo型FTTR产业、打通宽带末端10米瓶颈,引入SPN 10M切片技术,主导50G PON和fgOTN技术成熟、拓展未来家宽集客增值空间。同时统筹技术创新应用、承载方式融合、末端管线覆盖,打造“高效、融合、智能、低碳”的新一代入算网络。
二十余载发展历程中,中国移动实现了传输网络技术、能力全面领先,还扎实推进传输领域人才体系建设,专业人员规模指数级增长,孕育了首席、高级、省级的“十百千”技术专家梯队;同时,持续推动传输领域管战建机制创新,总结形成百余项公司规划指导意见、标准规范,全面提升网业、建维、管建、行业协同水平,对公司网络发展、技术走向、价值运营起到引领作用。
三、“九州”算力光网未来展望:面向算力纪元、绘制“九州”蓝图
(一)统筹规划科学演进
围绕“六光六极”目标网络架构,“九州”算力光网践行新质生产力之探索,持续突破算力光网核心技术、端到端锻造网络能力,打造满足算力跨区域、跨主体、跨类型承载的高品质、一体化新型基础设施,达成“网络无所不达、算力无所不在、智能无所不及”的愿景。
(二)创新驱动价值运营
中国移动在巩固网络领先优势、支撑CHBN全向发力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新兴技术应用、助力公司价值运营能力提升。例如,在主导fgOTN国际标准发布后,预计年内实现端到端能力部署,为专线用户带来超低时延、无损调速等定制化的优质服务;依托10M切片、SPN+5G固移融合,打造新场景、新体验、新能力、新服务、新安全的“五新”专线增值产品;在完成行业首个三代五模50G PON样机技术验证后,统筹政策、业务驱动,聚焦重点场景开展万兆光网技术+应用试点,推动市场模式随产业链成熟同步孵化。
(三)长远布局牵引产业
中国移动聚焦未来算力深度融入生活、 AI+催生多元业务场景等趋势,按照规划蓝图,从介质、系统、AI、安全等维度持续布局“运力”远期技术创新,加强前沿科技向产品转化协同,为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奠定坚实基础。
1.介质:空芯光纤时延相比当前商用G.652D光纤可降低30%以上,是未来光通信理想介质。中国移动联合国内产业界,部署了国内首条10公里空芯光纤光缆,验证了空芯光纤在现网环境下的传输性能,连接损耗等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平;同时在实验室环境完成空芯光纤 S+C+L 波段特定容量及传输距离的能力验证,为后续指标优化、国内产业布局提供重要参考,助力中国移动在空芯光纤领域进一步展开布局和规划。
2.系统:中国移动联合国内主流合作伙伴,积极探索跨越T比特级光传送网代际技术,行业内首次完成G.654E光纤上S+C+L多波段超17THz的单波Tb/s级满波技术试验,为光传送网持续向T比特级演进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未来将持续探明T比特级技术路线,推动器件速率提升、系统频谱拓展等关键技术突破。
3.AI:中国移动联合业界伙伴主导推动TMF持续完善AN原生分级标准,L4级自智网络主要场景自动化率达到95%、智能化率达到60%,赋能网络运营降本增效;开展基于AI的光电联动3.0试点,引入人工智能优化光电信号交互,实现业务驱动光层自动配置、快开快拆、光电协同寻路保护;并将端到端推动高阶自智网络演进,为业务调度、运维体系、规划管理带来深层次革新。
4.安全:量子通信技术将传统通信网络与量子密钥分发(QKD)相结合,保证密钥在分配传递过程中不会被任何第三方无感知地截获,为政务、算力等关键行业提供抗量子计算的安全传输保障。中国移动开展量子加密试点,验证密钥窃听检测、抗量子计算攻击的超高安全能力,并将持续推进量子安全通信解决方案,加快“量子+网络”的融合部署,助力国家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
中国移动将充分发挥央企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立足基础设施提供者、场景应用汇聚者、技术算法驱动者、智能生态构建者定位,通过持续投入与行业合作,不仅推动算力光网产业链良性循环发展,还积极引导技术到产品的顺畅转化、激发信息行业新质生产力的潜能,实现数据传输“高速公路”向AI时代“智能神经网络”进化,进一步加快“AI+NETWORK”的创新融合,为数字经济的发展注入新动能、助力国家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