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头炼哥
朱一平
媒体界一提起:大光头、大圆脸、大圆眼镜······便知道是谁吧。
正式认识李炼是在重庆晨报成立之初,计算器一加减,已是27年前的上个世纪了。当时,好几个朋友在一起,议论为什么要成立晨报?李炼说: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噻。大家东一句西一句,就接近晚饭了。李炼兴奋地尖声道:我带你们到川道拐吃正宗的牛油火锅!早听闻他是个吃货,看他企鹅般憨样,知江湖上传言往往是真的。那些藏在山城坡坡坎坎犄角旮旯的地道小馆子,他早已门清。“老规矩,AA制哈”。人以群分,胖炼振臂一呼,我们尾随其后。
那时报社大本营还在渝中区储奇门。我们来到石板坡江边往下行,黄昏尽黑夜至,眼前一片朦胧,大家寸步寸行用脚摸索往下走,石梯坎七拱八翘,斜坡吊脚楼灯火如豆,千难万险终于摸到了火锅店,赶紧坐下。老板招呼胖炼:又来了!亲自端上铁锅,只见半锅辣椒花椒老姜块牛油坨坨······惊心动魄呈现眼前!我还是第一次看见货真价实的火锅底料裸现。大火点起,红汤翻滚,毛肚鸭肠黄喉下去滚几秒,入口脆香!胖炼还带我们曲里拐弯到过小米市小巷饭馆,房内灯光暗淡,墙壁桌子板凳看不清颜色,心里莫名惴惴。端上来的蒜泥白肉倒是品相好,一口下去,麻辣鲜香立马压惊。餐毕出来,女士说,这店味道好但心不安。于是,李炼请我们到咖啡店吃冰淇淋,说这个不AA。
那些年,是纸媒的全盛时期,报刊杂志如雨后春笋,抢新闻策划专版做专题······每张报纸都力求鹤立同城,大家更加忙碌,日晚晨三报虽然在一个大院,碰面也是行色匆匆问声好或点个头,朋友们的行踪,大都在报纸上了解,谁在区县采访,谁抢到了独家新闻,谁做了好专题,谁又在游山玩水——这便是炼哥,因为他是旅游口记者。重庆境内的名胜古迹都被他写遍了,有时候他还游荡在外省,羡煞人!
一日早上,我刚走进报社大门,见李炼抱着一摞书,恭敬立在门口,随后递给我一本道:“送你一本非法出版物”。原来他自费出了无刊号书籍,只能赠送。这么繁忙的工作,还拨冗出了书,又一次刮目他。他写的旅游文章,不仅幽默机趣,还有文化内涵,读者有身临其境之臆想。
他酷爱中国传统文化。走进他家客厅仿佛走进了文物博物馆,天上地下四壁都被陈旧的画梁雕柱遮蔽了,能放东西的地方堆满看似老物件的杯杯碟碟坛坛罐罐,行走其间,得小心翼翼,怕万一衣裳角角扫掉什么,万一他说是件明代汝窑瓷器,那就悲催了······这些,是李炼到偏远山区百姓家讨价还价淘的,凡是老、旧、朽模样的,他都一股脑收罗;那些画梁雕柱牌坊木板,是从拆迁庙宇中收购来的。没想到衣着时尚前卫的他,骨子里竟深植传统文化基因。
最近几年,老炼迷上了花花绿绿的传统年画,满怀振兴雄心。自费游走全国各地古老城市,寻觅其发源地,拜见同道中人,购买年画模板并印刷成品,举办年画展览,在报刊杂志视频进行宣传······花掉了不少银子,意在唤起大众对传统年画的青睐。
凡是“老”的他都要维护。与志同道合的朋友组成老街群,奔走宣传呼吁:保护老街!为重庆留点过去生活的痕迹,让后人有根可循,有史可观。每年组织“春联雅集”,铺上老红纸,研墨提笔,一幅幅潇洒的行书对联,便从他手下源源书写出······
感觉老炼好像在过他前前前世的生活。
······
那天,在李炼客厅,他借助酒性跳了“抬头望见北斗星”这支舞,他胖胖的身体努力跳跃,偶尔还露出点肚皮。一年夏天半夜,他还带我们登上南岸文峰塔,领头与大家引吭高歌······就是这么个幽默开朗、才情满腹的李炼,却因为抑郁症,差点满六十岁而飘入天堂,痛哉!
也许李炼是想返回他前世的年代,是唐宋还是明清呢?!
(作者单位:重庆日报报业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