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女UP主杭州传授“古代钢琴”,汉唐曾辉煌一时,后又失传千年

听说过“箜篌”这门乐器吗?

这是一种在中国古代非常流行,但现在非常少见的乐器。

不久前,杭州师范大学为唯一主修箜篌女生开设新专业一事在网上引起热议,许多人都非常好奇,“箜篌”究竟是怎么样的乐器?

我们找到了杭州的一家箜篌培训机构——聆溪箜篌艺术工作室,一起了解了这门古老乐器的前世今“声”。

1

聆溪箜篌艺术工作室位于杭州下沙消防主题公园内。

走过公园内的一座小桥,看见一间古色古香的屋子,门前有一块木制的招牌,正是箜篌工作室所在。

推开门,一架“庞大”又精致的乐器,极具冲击力地出现在我们面前,令人过目难忘,正是箜篌。

不太了解古代乐器的人来说,可能从来没有听说过“箜篌”这种东西。

聆溪箜篌艺术工作室的美女社长陈梦蝶老师,也向我们介绍了箜篌的一些知识。

△聆溪艺术工作室社长陈梦蝶接受《艺教新周刊》采访

“我从小学习古筝,当我的老师胡融融第一次带我认识到箜篌的时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哇,怎么会有这么美的乐器。不管是外形、音色还是演奏时的姿态,都太美了。”陈梦蝶说。

陈梦蝶开始有意识地研究箜篌。

箜篌是古代中国一种多形质的弹拨乐器,它在汉唐时是很普及的。

《孔雀东南飞》里就有对箜篌的描述,“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这时候箜篌的普及度,跟今天的钢琴有得一拼。

△敦煌壁画中箜篌的身影

在盛唐时期,随着经济文化的飞速发展,箜篌演奏艺术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唐代著名诗人,“诗鬼”李贺的一首《李凭箜篌引》就将当时的箜篌演奏描绘得淋漓尽致,“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箜篌的演奏艺术水平之高,如此神秘诡谲,足以摄人心魄。

△敦煌壁画中箜篌的身影

但随着王朝的没落,箜篌从十四世纪后期便不再流行,慢慢消失了,人们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这个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乐器走丢了。

直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造价也比较低廉,开始在音乐实践中推广开来。

今天我们学习的箜篌,大多都是指这种“雁柱箜篌”。

△当代箜篌大师吴琳演奏雁柱箜篌

“对箜篌越了解就越喜欢,然后就开始跟着老师学起了箜篌。”

陈梦蝶将学习箜篌的过程形容成“揭开一位远古美人的面纱”。

箜篌与古筝虽然都是民乐乐器,也都是弦乐器,好像很相似,但两者其实差异很大。

“现代箜篌采用的是西方的七音阶,而古筝是传统的五声音阶,箜篌竖着弹,还有两面,熟练掌握需要大量的练习。”

△陈梦蝶现场表演箜篌

虽然有传统民乐的基础,但学习箜篌对陈梦蝶而言并不容易。

一天天枯燥的练习并没有让陈梦蝶失去对箜篌的热情,她反而越来越沉浸在箜篌的世界,“我和箜篌有了共鸣,越来越觉得能够了解箜篌,学习箜篌是一件多么幸福的事情。”

陈梦蝶常和学习民乐的小伙伴们聚在一起玩乐器,练曲子,赶演出,“演出的时候带着箜篌,很自豪。”

2

学习箜篌多年,陈梦蝶当起了职业的箜篌老师,和恩师胡融融老师一起经营起了这家箜篌艺术工作室。

“箜篌在乐器中非常冷门的,全杭州专门做箜篌的艺术培训机构应该只有我们一家。”

为了更好的普及这门乐器,陈梦蝶在恩师的鼓励下当起了时下当红的up主,在B站上传了许多箜篌的演奏视频。

用箜篌演奏流行音乐、古风音乐,陈梦蝶的视频受到了许多网友的追捧。

“神仙乐器!”、“up主太优秀了!”、“第一次听箜篌的声音就被迷住了”……

真诚热情的评论让陈梦蝶对箜篌的未来充满信心。

“大家现在越来越关注民族乐器,箜篌也越来越为大家熟知,我觉得箜篌有成为热门乐器的潜质。”

3

今年年初,陈梦蝶收了一位学生吴悠。

△箜篌小学员吴悠

当时,即将幼儿园毕业的吴悠面临着音乐生涯最大的苦恼——学什么乐器?

吴悠的妈妈挑了很多乐器让吴悠选,在众多的乐器中,唯独箜篌吸引了她。

“当时有点惊讶,这么多乐器,她却偏偏选了这么冷门的乐器,但我觉得这就是一种缘分吧!”吴妈妈尊重吴悠的决定,开始找起了杭州的箜篌培训机构。

“杭州教箜篌的机构很少,我们找了一圈,才找到聆溪。陈梦蝶老师很专业,我们很放心。”

△上课日常

经过半年的学习,吴悠已经能弹奏一些简单的曲子。

采访当天,吴悠穿着印着兔八哥图案的牛仔裙,一脸稚气,小小的她还没有箜篌高,一双小手拨弄着琴弦,琴声还有些生涩。

△吴悠演奏现场

问到学箜篌什么地方最困难,小吴悠一顿一顿地说,“就是练习的时候手会弹破,然后长茧,然后又弹破,然后又长茧……”

“那你为什么还在学呢?”

“因为我喜欢,就是喜欢,所以我要继续学。”

大家都笑了,是啊,喜欢又需要什么理由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