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着稀土这种重要资源,大国博弈愈发的白热化了。
近日中国重拳出击,多部门联手打击战略矿产走私出口。提出要“深挖幕后非法实体和走私网络,坚决打深打透,对不法分子形成有力震慑”。
而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当地时间5月8日表示:美国刚刚与乌克兰达成了稀土协议,美国可以获得“大量非常高质量的稀土”。
前段时期,稀土价格出现了史诗级飙升。
截至5月1日,欧洲镝价较4月初飙升200%至850美元/公斤,铽价涨幅达210%至3000美元/公斤,双双突破2015年有记录以来的最高值。
稀土价格的飙涨,是因为中国不卖了。
2025年4月,中国对钐、钆、铽、镝等7类中重稀土实施出口管制,作为对美国关税战反制的重要一招,引发了全球稀土市场的“大地震”。
简单科普一下。稀土金属(rare earth metals)又称稀土元素,是元素周期表ⅢB族中钪、钇、镧系17种元素的总称,常用R或RE表示。
稀土金属被称为“工业维生素”,是不可再生的重要战略资源,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航空航天、军工、电子信息等领域。
这17种稀土金属,在全世界只有中国集齐了。
而且,中国的稀土储量和产量都是世界第一。
截至2024年底,中国稀土储量为4400万吨,占全球总储量的48.89%。2024年产量为27吨,占全球总产量的69.23%。
中国限制出口的7种元素被归类为更为罕见的中重稀土,全球大部分的中重稀土供应都来自中国。
而更重要的是,在技术专利和加工能力方面,我国拥有全球90%以上的稀土分离技术专利,是唯一能够规模化分离离子型重稀土的国家。
毋庸置疑,中国在全球稀土市场,占据着主导地位。
一方面,稀土具有稀缺性;另一方面,新兴领域对稀土的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
在新能源汽车中加入稀土材料,可大幅提升电机的功率和效率,提升车身的强度和耐热性。2025年全球电动车销量预计达1000万辆,每辆车需约2公斤稀土永磁材料。
人形机器人的关节部位需要安装体积小但性能强的电动马达,才能像运动员一样灵活,这样的马达一定要配备稀土磁铁。
单台机器人稀土永磁用量超2公斤,2025年量产元年预计新增20万-40万吨需求,相当于再造一个现有市场。
在军工与低空经济领域,对稀土的依赖性更高。
以F-35战斗机为例,每架战机需消耗408公斤稀土,用于发动机热障涂层、有源相控阵雷达的钐钴磁体,以及隐身涂层的稀土氧化物。
没有镝,就没有热稳定性,而没有热稳定性,美军"闪电"战机的发动机就无法正常工作。
据估算,无人机、第六代战机对稀土材料的年均需求增长超15%。
所以说,在当前的中美贸易战中,我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才是真正的“卡脖子”,而且这个“卡脖子”动作是“稳、准、狠”。
稳,是指美国短期内无法摆脱对中国的稀土需求。尽管美国拥有全球第二大稀土储量(约占12%),但其本土仅有芒廷帕斯一座轻稀土矿处于运营状态,而重稀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美国还缺乏稀土精炼和分离能力,85%的稀土精炼需要依赖我国完成。美国审计署报告显示,即便投入巨资,美国建立不依赖我国的完整稀土供应链至少需要10年时间。
美国目前在试图拉拢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盟友构建"去我国化"的稀土供应链,但效果甚微。这次美乌矿产协议更多是地缘政治姿态,实际影响有限。因为乌克兰同样缺乏提炼技术,需依赖中国产业链,且开发周期需要5~10年,短期内难以形成规模化供应。
准,是指对美国关键需求的精准打击。中国选择限制这七类稀土出口并非随意为之,而是经过精心挑选,直接针对美国国防采购订单或军工产品规格表中的关键材料。
狠,是指对美国核心军事项目的冲击效果非常显著。被视为美国未来空战主力的第六代战机F-X,因缺乏中重稀土可能导致量产计划停滞。美国的海军装备同样面临系统性风险,稀土供应中断可能导致核动力航母的核反应堆运行不稳。而且美军雷达系统正因镓、锗等稀散金属管制遭遇“致盲危机”。
稀土不再是简单的工业原料,而是大国博弈的“新核按钮”。
中美贸易战进入了胶着期,所以,“卡脖子”这事,看谁能忍过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