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种健康知识在微信朋友圈、微博、博客、养生节目上的广而告之,许多人对于幽门螺杆菌都有所认识。在门诊时甚至有患者拿着碳14一个加号阳性的报告单要求进行抗幽门螺杆菌的治疗。能了解幽门螺杆菌并知道其与胃病有关当然是好事情,但我们的了解是否充分、正确呢?
一、幽门螺杆菌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生活在胃黏膜上皮表面,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其存在需要少量氧气。能通过各种机制在胃腔内的酸性环境下定植、生存。1982年,幽门螺杆菌才被澳大利亚科学家Marshall与Warren从胃黏膜中将其分离培养出来。2005年,因为发现并证明幽门螺杆菌会导致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Marshall与Wareen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通过这个,我们可以看出学术界对其重视程度。
二、怎样预防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很高,全球自然人群感染率达到50%,发展中国家感染率高于发达国家。我国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人群幽门螺杆菌检出率达到30%~80%,其感染率受到种族、年龄、性别、地理位置、生活经济状况的影响。经济条件好、饮水安全、饮食习惯良好、居住环境良好、个体空间宽敞、基础医疗设施齐全,会大大减少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自发清除极少,也就是说,几乎无法自愈,如无医源性处理则终生感染。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主要通过口-口传播及粪-口传播,少部分有胃镜的医源性传播。已经有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有家族集聚倾向,也就是说如果家人中有幽门螺杆菌感染,那么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所以,饭前便后洗手、聚餐时使用公筷或分食确实能够减少幽门螺杆菌感染。
三、为什么要清除幽门螺杆菌?
虽然幽门螺杆菌被发现的时间不长,但在过去的30多年内,科学家对幽门螺杆菌进行了大量研究,证明了幽门螺杆菌对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致病性,并且发现其与胃腺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密切相关。
1.造成胃黏膜病变
所有的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都会发展成胃炎,15%~20%发展成消化性溃疡,低于1%发展为胃癌。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最常见、最主要的病因。
幽门螺杆菌可以产生各种毒素及有毒性作用的酶,持续损害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持续炎症反应,发生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而胃黏膜的持续炎症反应可以导致胃黏膜发生改变,在先天性遗传免疫因素、外环境损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胃黏膜可以出现癌变。
所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术后患者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证据,必须行幽门螺旋杆菌的根治。通俗点说,幽门螺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的常见病因,如有感染证据,则必须根治避免其所致疾病复发。
2.导致「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
幽门螺杆菌持续的感染后,胃黏膜淋巴细胞增生并散布进入粘膜层。并且感染导致炎症反应持续存在,对增生的淋巴组织具有刺激作用,可以出现淋巴细胞的癌变。幽门螺杆菌是「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最危险的病因,根治幽门螺旋杆菌甚至可以根治早期的「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所以,一旦确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必须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根治治疗。
3.胃肠以外损害
幽门螺杆菌也可以导致胃肠系统以外的疾病。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会导致不明原因的缺铁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单点说,其实就是机体感染幽门螺杆菌后,因幽门螺杆菌有与血细胞、血管细胞类似的抗原,导致机体免疫系统误认血液、血管细胞为外来危险因素,产生抗体进行攻击,误伤血细胞和血管细胞,导致发病。如出现上述情况,也需要根治幽门螺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