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龙华先生
朱龙华先生爱美寻美,一生致力于追求美。他上小学时,深受一位极有艺术修养的老师的影响,老师的循循善诱,珍藏的饱览精深博大的世界艺术宝库的美术史书籍,在他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美寻美的种子,以后在继续求学过程中他立下了学习和研究艺术史的宏愿。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那时学校没有美术史专业,朱先生便选修与其关系密切的希腊史和文艺复兴史,受到了他的老师齐思和先生、胡钟达先生、周一良先生的鼓励,在攻读历史专业的同时兼学艺术史。
以后,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学术生涯中,朱龙华先生矢志不渝,辛勤耕耘,在美的追求中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希腊艺术》《意大利文艺复兴》《希腊古典雕刻》《文艺复兴的发源地佛罗伦萨》《世界古典文明》《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意大利文艺复兴的起源与模式》《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世界古代中期艺术史》《世界古代后期艺术史》《意大利文化》《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前的艺术》《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等。综观这些论述欧洲文化艺术的著作,我们可以看到他无处不在的对美的炽热之爱,充分说明了美是文化的集合,其核心是文化艺术,清晰地显示了他爱美寻美的探索历程和不懈追求。
在我的前辈师长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便是朱龙华先生。我在大学学习古希腊罗马史的过程中,十分喜爱他讲述古希腊史学文化和文化艺术的文章,尤其是朱老师优美的文笔。可以说,那时在我心中便悄悄地埋下了与朱老师结缘的愿望。20世纪80年代末,我与家兄张广智合著《史学:文化中的文化》出版,同时看到与我们同属《世界文化丛书》中的朱老师的《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稍后,我在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中读到他对朱老师这部著作的评价,以后又在《行者无疆》中读到余秋雨阅读朱老师这部著作的感受,他还在书中发出这样的感叹:“欧洲文明确实优秀而又成熟,能把古典传统和现代文明……融会贯通。”在这里,余秋雨把古典传统与现代文明联系起来领悟欧洲文明,不难看到朱老师的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对余秋雨行走欧洲考察文化的影响,而这也愈发加深了我对朱老师著作的印象。
大学毕业后,我来到出版社工作,随后主持出版“世界历史文化丛书”,此时我首先便想到了朱老师。我们这套丛书的宗旨是关注人类历史上有影响的各地域、各民族、各领域的文化艺术、文化观念和文化运动等,致力于对人类文化的多角度、多层面的审视和开掘,力求展现人类文化的精粹和丰富内涵,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加深对于世界历史文化的理解。朱老师的著作十分符合我的想法,梦想以此来丰富我们的丛书。
2002年10月,我去信北京大学,希望朱老师把论述罗马文化的著作放在我们《世界历史文化丛书》中出版。信寄出后,一直没有回音。经过多方打听,知道朱老师那时不在北京。过了两个多月,原想此事要落空了。不料2003年1月,朱老师回信来了,这大概是我与朱老师的缘分吧。朱老师在回信中说:“广勇兄:来信悉,因我近期在南方讲学,收信迟误。知道你准备将拙著《罗马文化与古典传统》交你社重印,我非常高兴。有关插图亦望兄代为编印,一切由你负责安排,我没有什么意见,惟望能早日见此沪版精品也。”随后,朱老师在看完《罗马文化》校样后,在回信中说:“广勇兄:校样已看完,我觉得排印、插图都很好,再一次对您的协助深致谢意。随信附‘后记’一纸,请审阅。校样我无大改动,只是书中用‘凯撒’名有个别地方被改成‘愷撒’,我觉得还是统一用‘凯’字为好。插图说明中有的加了几个字,但我对所有插图的编选都很满意。”由此,我通过出版《罗马文化》一书,开启了出版朱老师后期著作的因缘。
随后,我便约请朱老师为我们丛书撰写出版《意大利文化》一书,朱老师给予了积极支持,并与我们签了出版合同。他还在信中鼓励我说:“广勇兄:来信收到,现将两份合同寄上。兄在世界史著作出版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和同志们对您的努力极表钦佩,并望扩大战果,为学术界带来更多喜讯。”《意大利文化》顺利出版后,朱老师在信中说:“广勇兄:《意大利文化》的样书和稿费都已收到,谢谢。我看了样书后非常高兴,相信你们为此一定花了许多心血。书的封面设计很好,插图也很精美。今后有机会到上海,一定去看看你和出版社的同志,你们的工作确已获得读者广泛的好评。”
接着,我又约请朱老师撰写《意大利通史》,朱老师也很爽快地答应下来。他在信中说:“广勇兄:遵嘱将《意大利通史》合同两份寄上,我比较担心的就是交稿时间,现已宽限很多,并允必要时可再延,我就放心了。”他还在信中谈了他的构想和准备,主要是从意大利文化立国、传统和文化贯通古今以及作为西方崛起的先导等着笔,这样才能显出其新意。在我看来,这三个方面构成了这部意大利通史的三个显著特点,尤其是从意大利文化立国的角度来书写意大利史最有新意,融美于史,立意高远,这不仅体现了朱老师内心深处对美的魅力的坚定信仰,而且首开在通史书写中开启探美寻美之旅的先河。
在出版朱老师的后期著作中,我用力最多也是我整个编辑生涯中编辑时间最长的一部著作便是《艺术通史》。此书可以说是朱老师毕生最重要的著作,正如他晚年在回顾自己学术生涯的诗中所说:“晚年游八国,生平读一书。”诗中所说的一书就是这部《艺术通史》。因此,《艺术通史》不仅是作者学术生涯中长期探索美的冰莹结晶,而且是我们这套丛书非常适合广大读者的一个重要选题。
当我拿到这部艺术史书稿时,阅读各章,一种别开生面的感觉扑面而来。它以世界艺术发展的眼光,采用规律性与创造性相结合的考察方法,分析了艺术起源和原始艺术,系统地讲述了埃及、西亚、印度、爱琴、希腊、罗马和欧洲各地区、各民族古代和中世纪的艺术成就和艺术之美,无论是埃及艺术的恒定、西亚艺术的强劲,抑或是印度艺术的丰厚、玛雅艺术的神奇,还是希腊艺术的璀璨、罗马艺术的宏伟,通过它们在世界艺术舞台上百花齐放、丰富多彩的展现,着重论述了它们各自多样化的艺术创造和艺术之美。它论述了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纵横驰骋,视野开阔,脉络清晰,从东方与西方、传统与革新、古典与浪漫、写实与抽象直至综合与开放的艺术之美和艺术研究的广角,分析了近代和现代艺术发展的运行脉搏,生动地展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艺术之美及其演变发展的一幅生动活泼、色彩斑斓的艺术史画卷。于是,我根据我编辑出版的《全球通史》作者以1500年作为分界线把他的书分为上下册那样,建议朱老师把盛期文艺复兴作为这部艺术史的分界线,以《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前的艺术》和《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之名分为两部书出版,得到了朱老师的赞同。
在编辑这部艺术史的过程中,我还在朱老师的同意和支持下,努力仿效朱老师的文字风格对书中的内容作了一些增写和改写。例如,在第六章《希腊艺术》中,我作了一些增写,其一是关于《米洛斯的维纳斯》:“我们现在仔细来看这尊雕像,女神的头略微偏向左边,上身裸露,肩部左高右低,从肩部偏左到腰腹部偏右摄人心魄地逐渐扭转,最后呈臀部左高右低状,犹如展现一幅美丽无比的画卷,右腿置后承重,左腿略微前提,全身形成十分和谐而优美的S形螺旋上升曲线,整个形象优雅舒展而极富韵味。在这里,艺术家出神入化地运用对偶倒列法,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女性体态的曲线之美。艺术家在继承和发扬女性雕像优秀传统的同时,还作了进一步的创新,如上半身纤毫毕现,下半身衣裙飘洒,两者形成了强烈的对照,更显女神体态的优美丰满。又如女神衣裙已褪落到大腿根部,她略微抬升左腿以减弱衣裙褪势,这样的样式创新,更显女神气质的高雅清丽。同时,这尊雕像又以‘断臂维纳斯’著称,虽然双臂已失,但整体形象是如此完美,以至于令人浑然不觉。而当人们发觉时,这失去的双臂又引起无限的遐想。令人惊奇的是,各国艺术家为复原女神失去的双臂,绞尽脑计地提出了许许多多种方案,都如画蛇添足而一一遭到否定,最后大家得出结论,断臂反而是最完美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在这尊维纳斯雕像上,希腊艺术推崇的形式与内容的和谐、写实与理想的交融得到了最集中的体现,从而奠定了它的无与伦比的古典美的典范。最后要说的是,女神的古典面容,端庄典雅,宁静超脱,但所隐含的冷然却是希腊化时代精神的流露了。”
其二是关于《萨莫色雷斯胜利女神像》:“雕像最初耸立在萨莫色雷斯岛海边山崖之巅,女神昂首挺胸,迎风而立,体态矫健而丰盈,洋溢着生命活力,强劲的海风吹拂衣裙紧贴于身,尽显女神富有弹性的身躯及其曲线之美,而裙边衣角的翻击拍打,猎猎作响,又尽显衣裙飘舞的动感之美,而展开的双翅,迎风飞扬,气势磅礴,更是尽显女神昂扬奋进、胜利凯旋的激情和雄姿。”此外,我还根据我在欧洲对维尔茨堡宫等处的实地考察,对书中的一些内容作了一些增写,这里就不详细例举了。
《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
朱龙华 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艺术史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是图片,朱老师在前言中说:“在此我要提醒读者:这些图片所反映的艺术作品本身才是艺术发展历程的主体,因此永远应该对它们投以更多关注的目光。”实际上,对于艺术作品,仅凭文字的了解才刚刚开始,“你只有一而再再而三自己独立地反复观看图片本身, 当然最好是观看原作本身,才能真正获得属于你自己个人的理解”,如果读者能详审细察,纵横驰骋,浮想联翩,那么艺术作品就会呈现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了。
因此,我在体现艺术史生命力的插图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我一边打字把书稿录入电脑,一边根据文字配置图片。图片是“百里挑一”,优中选优,尽力做到面面俱到,“十全十美”。例如,在第九章《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中讲到修拉时,配置了修拉《阿尼埃尔的浴场》《大碗岛的星期日下午》和《马戏团》三幅图,充分显示了修拉画作的诙谐和幽默。类似例子很多,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有时,我因找不到一幅合适的图而呆持在那里,苦恼半天;有时为了一幅不可缺少的图,花了许多天时间,到处寻觅,终因觅得佳作而心满意足。
同时,我去信朱老师听取意见,他看了很满意,在来信中说:“广勇兄:来信已悉。我非常感谢你在百忙中还为艺术史图片费心操劳,取得了极高的质量,进度方面我也很满意。前五章已很好,相信全书会更完美。”我没有辜负朱老师的托付,历时半年多时间终于胜利完成了艺术史的配图和编辑工作,不得不暂别这个终日相伴的朋友,在如释重负的同时,不由感到一种像吉本完成《罗马帝国衰亡史》时那样的喜悦。
2014年,《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前的艺术》和《艺术通史——文艺复兴以来的艺术》出版了,获得了读者的广泛好评,后者还多次登上了相关的好书排行榜。朱老师收到新书后在来信中说:“广勇兄:《艺术通史》样书上下卷30册我已妥收,非常感谢。图片之精美超出我的期望,新增的图更好,文字增改的也很好,特写此函以表我们说不尽的谢意……我们这套《世界历史文化丛书》在兄主持下已有很大成效,相信日后必有更丰盛的发展。我的书能参与其中,可谓生平最大乐事了。”这部艺术史也是我从事编辑出版工作最后的天鹅之歌了。年底,我调到了国际问题研究所工作,由于工作繁忙,已无法分出很多精力再续与朱老师的缘分了,朱老师的一些选题和书稿如《希腊罗马艺术》《希腊纪行》《朱龙华先生文集》等也没有能完成出版,至今仍觉得十分遗憾。
乔布斯说,苹果与其他计算机公司最大的区别,在于追求科技的同时,始终保持对于艺术和美的追求。朱老师之所以卓然而立,是因为他在探索历史的同时,毕生锲而不舍地追求艺术和美。朱老师一生爱美寻美,美意延年,以90岁高年辞世。他探寻的美,使人着迷;他的高德,让人景仰和怀念。
作者:张广勇
文:张广勇编辑:袁琭璐责任编辑:朱自奋
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