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开建 袁国客:明清之际天主教在海南的传播、发展及兴衰

摘要: 系统介绍了明清之际海南天主教的传播与发展情况 ‚揭示了该时期海南天主教的兴衰原因。

关键词: 传教士;海南;天主教

明清之际是海南天主教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耶酥会士的传教在海南经历了一个由兴起到衰落的全过程‚颇值得研究。近年来‚有学者对海南传教开展了一些研究‚如王禹的《传教士在海南》[1] ‚韦经照的《基督教在海南的传播》[2]对明清之际海南天主教的情况有所介绍‚但都十分粗略且无规范的注释‚传教士译名也十分混乱。本文依据现存之中西文献‚对明清之际的海南天主教史作一系统的清理‚缺漏之处‚祈望专家指正。

一、天主教在海南的兴起

虽然有关天主教传教士到达海南的记载很早‚但他的正式传教则在全国许多地区之后。 记载中最早到达海南的是葡萄牙的加戈(Balthazar Gago)神甫‚他在 1552年被教会派到日本‚ 在那里传教8年后于1560年返回‚途中遇到风暴‚漂流到海南岛‚加戈神甫在海南停留不到两个月后被送到澳门[3] 。另一次记载则是23年后‚即 1583年‚有几位传教士到过海南附近‚也是因为随风暴而来‚并且没有在海南停留[4] 。两次传教士到海南都是因为风暴的缘故误入海南 ‚他们并没有在海南传教‚并且当时中国沿海的禁教政策也不允许他们传教‚故可以排除他们在海南传教的可能。

天主教传入海南与一位出身于海南的明廷高层士大夫有关‚此人名王宏诲‚字少傅‚号忠铭 ‚琼州府定安县人。万历十七年(公元1589年)任南京礼部尚书‚是明代海南历史上一位颇具影响的大人物。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 ‚王宏诲“因病乞休回籍”‚经过韶州‚他曾到韶州教堂去拜访当时正在该地传教的意大利耶酥会神甫利马窦。据《利马窦中国札记》:“他确实到教堂拜访了神甫‚不寻常的还有‚他跟他们谈了差不多一整天‚而且十分大方的不仅表示友谊 ‚还赠送贵重礼品。……离别前‚他答应在他从故乡回北京的路途中‚将把利马窦带到京城去校正中国历法中的错误。……作为报答‚利马窦决定登上他那艘美丽的大船‚他在船上受到 甚至超过他预期的尊敬而客气的接待。他们一直谈到深夜。……这种宽容使他相信‚基督教 义是难以理解的尽善尽美 ‚他对这一点赞不绝口。 ”[5] 1593年王宏诲与利玛窦在韶州的相见 ‚ 是海南天主教史上意义十分重大的事件。 这次会见 ‚虽然并不能说明出身于海南的王宏诲已信仰了天主教 ‚但至少可以说明王氏对天主教具好感 ‚是一位对中国天主教事业深具同情心的明廷要员。

天主教在海南的正式传教开始于1632年。费赖之《在华耶酥会士列传及书目》载:“有官吏名保禄者 ‚其父曾首荐利马窦于朝 ‚至是回海南乡里 ‚道经澳门 ‚谒见视察员班安德神甫 ‚请携带一神父回乡传布宗教……马多禄1632年抵海南 ‚赖丘良禀修士为之通译 ‚为保禄全家讲说教义。未几 ‚全家皆受洗 ‚是为此岛传教之始。”[3]

此保禄(Paul 教名)姓王 ‚名汝龙 ‚即王宏诲之子。法裴化行(H.Bernrd)《利玛窦神甫传》 称 : “王忠铭从海南召回任所 ……王大人自动提出带神甫晋京祝贺万岁寿辰(1598年 9月 17 日)。 ”[6]利玛窦与王忠铭一家进京时 ‚在路上努力同王忠铭的家人甚至仆人都建立了友好关 系。 王忠铭一家深受利玛窦的影响 ‚为今后接受洗礼打下了基础。 王汝龙在北京受洗 ‚教名保禄。 他于1632年返回海南乡里时就到澳门要求派传教士到海南传教 ‚得以带回马多禄(Pierre Marquze)神甫、丘良禀(Dominique Mendez )修士。 ① 王汝龙家在海南定安县之仙沟 ‚故马多禄与丘良禀首先进定安仙沟传教。 由于马多禄不通华语 ‚所以马多禄给王保禄一家讲授教义的 时候 ‚就由丘良禀作翻译。 次年 ‚就为他们全家做了洗礼。

这当是天主教正式传入海南之始 ‚徐宗泽称海南1632年开教。[7]据嘉尔定(Antoine Fran- cois Cardim)《1664年日本教省报告》称“1631年返回安南南圻 ‚未行时命在海南岛中重立教会”[3] 。可证 ‚1632年不仅王保禄一家受洗 ‚而且海南岛教会亦正式创立。至于第一个到海南的传教士马多禄神甫 ‚他在海南除布道外 ‚还一心研究海南土语 ‚以求更加深入地传教。但事与愿违 ‚由于此后两年病魔缠身 ‚所以在1635年被召回了澳门[3] 。

二、天主教在海南的发展

当天主教传入海南时 ‚中国大陆的天主教进入了它的繁荣时期。在这一形势影响下 ‚海南的天主教亦获得了迅速发展。其过程大致可分为前后两期。

(一)明朝末年天主教在海南的初步发展(1635-1640年)

继马多禄神甫来海南的是葡萄牙人的林本笃(Benot de Mateos)神甫。他早年在印度 ‚ 1630年才来华。根据当年的记录 ‚他已熟悉华语 ‚1630-1635年间在福建。1635年马多禄神 甫被迫离开海南后 ‚诸道长属意本笃 ‚即命往代之。林本笃到达海南后 ‚就一心扑在教务上。 他在琼州城中租了一座住宅 ‚尽管当时有朋友告诉他那住宅根据中国迷信是一座凶宅 ‚但他毫 不介意。在安顿下来以后 ‚就以此宅为中心进行传教活动 ‚可以说这是海南第一个传教士住院。由于林本笃神甫德行过人 ‚又熟悉中国的语言文字 ‚加上他勤奋操劳 ‚在海南的传教得到 了很大的发展 ‚有教徒600多人 ‚并建立了琼州、定安(jing-hoang 当为定安)、仙沟(pankao 当 为仙沟)、龙门(long-mō当为龙门)4个教区。其中尤以王保禄之家乡仙沟最为发达:“全镇皆入教”而且还有许多当地“绅耆”入教[3] 。林本笃在短短的两年间取得如此大的进展 ‚传教成绩是非常惊人的。当时广东肇庆、韶州、南雄等地区的传教士由于当地仇教势力的迫害 ‚均已 放弃; 而海南天主教则成为广东地区惟一仅存的硕果倍受教区当局的重视。 但随着传教的扩 大 ‚天主教与海南本地一些僧侣发生了冲突。 由于越来越多的其他教徒改信天主教 ‚这使当地 的僧侣和部分仇教的人士开始向天主教发难。 他们向当局诉说了许多对天主教不利的理由 ‚ 希望驱除这些传教士 ‚结果当局驳回了他们的请求。 “长官曰: 彼从远地渡海而来 ‚冒险阻 ‚衣华服 ‚而为我辈求真福 ‚则其教为真教。 吾辈人应信而从之 ‚而留之居本岛也。 ”[3]琼州长官这 一番话可以说明林本笃的传教是十分成功的 ‚虽不敢肯定琼州长官已入教 ‚但说明其对海南传 教持支持态度。 官方的明显保护激起了反教人士的更加愤恨 ‚林本笃神甫受到暗地里的迫害 ‚ 他先后被迫3次更改住所。 由于海南反教集团的压力越来越大 ‚1640年 ‚他终于请求回到澳 门避祸。 临走时 ‚他将教务托给一位讲授教义的人 ‚其人教名马耳塞尔(Marcel) ‚福州人 ‚1635 年同林本笃神甫一起到海南 ‚担任讲授教义的教师; 他在林本笃神甫离开后主持教务 ‚但不久 就被当地的僧侣杀害。 [3]

林本笃在海南开创的局面就这样由于地方僧侣及教外人士的强烈反对和排斥而遭受到严重挫折。天主教在海南的初步发展暂时停顿下来 ‚此后大约 6年内没有看到有关传教士来海 南的记载。

(二)清朝初年天主教在海南的进一步发展

清顺治初年 ‚海南岛仍属南明政权管辖 ‚而海南天主教则由澳门管辖 ‚到顺治十六年(公元 1659年)时 ‚教皇将中国教区划分为 3个宗座代牧区 ‚广东教务由交趾代牧区管辖 ‚海南亦在 其中[8] 。

经马多禄、林本笃神甫开创的海南天主教事业虽然在明末海南本土反教斗争中遭到重创 ‚ 但由于海南独特的地理位置 ‚一是与当时远东的传教基地澳门距离很近 ‚隔海相望;二是海南 处在欧洲教士来华海上航线必经之路上;三是印度支那半岛天主教与中国、日本天主教的交往 与联系 ‚海南为最重要的中转站。因此当时的澳门教区及稍后的交趾宗座代牧区均对海南天 主教事业的恢复与重建十分重视。故从1646年起又开始向海南岛派遣传教士 ‚执行澳门耶酥会团“重返海南岛计划”。1646年 2月 22 日 ‚意大利人陆安德(Andre-jean Lubelli)神甫同康 斯坦丁(Antoine Constantin)神甫、诺古埃拉(Ualentin Nogueira)神甫一同附舟赴海南 ‚但船在 途中遇到风暴触礁沉没 ‚三神甫仅陆安德遇救[3] 。第一次“重返海南岛计划”失败了。第二次 是在1647年初 ‚由林本笃神甫率陆安德、卜弥格、努若翰三神甫赴海南岛 ‚这次航行是成功的。据 J ·Dcsperben 提供的资料 ‚诸神甫进入海南后 ‚“葡萄牙人麦脱司(即林本笃) 和奴南司 (Pivunes ‚即努若翰)住在琼山 ‚意大利人罗倍利(即陆安德)以及波兰人米开尔·波易姆(Michel Boym ‚即 卜弥格)住在定安。”诸神甫进入海南岛后不久 ‚即顺治四年(公元 1647年)年二月 ‚清军李成栋、佟养甲平定广东以后 ‚明高、雷、廉、琼巡抚洪天擢退守琼州。洪天擢在琼期间 ‚“练兵筹饷索诈地方几万金 ‚复擅行杀戮几千人。”酿成琼州之乱[9] 。顺治四年四月初一 日 ‚李成 栋部副将阎可义率军渡海 ‚洪天擢率舟投降 ‚清军正式占领海南。[10]据沙不列(Rober·Chabrie) 之《 卜弥格传》称:“回中国 ‚抗御满洲战起 ‚岛中大乱 ‚有人欲执二神甫杀之 ‚二神甫登舟逃岛外 而赴安南。”[11]

据马列尼《鞑靼中国史》:“鞑靼侵入海南岛未能久居 ‚林本笃遣之赴交趾。”[3]

这一次离开海南的应该是三人 ‚即陆安德、卜弥格及努若翰。 据荣振华公布的资料 ‚努若 翰1647年 11月 11 日离海南去交州[12] ‚岛上传教者仅余居住在琼山的林本笃神甫一人。顺 治五年(公元1648年)五月‚李成栋率部反清后‚海南岛再次归属南明永历政权。 顺治七年(公 元1650年)十一月 ‚清军第二次攻占广州‚原广州守将两广总督杜永和率残部从海道退入琼 州 ‚杜永和驻琼期间“以军饷无所出‚大施征敛之术‚以至民心思乱‚揭竿而起‚全岛鼎沸。 ”[13] 很可能当时驻守福建的郑成功了解到杜永和有降清之意‚遂派部将进攻琼州‚欲占海南为反清 根据地。 郑军围攻琼州‚“未能下‚遂儋州”[3] 。 为避免海南遭兵燹之灾‚又因林本笃神甫在闽 传教时与郑成功部将相识‚故杜永和派林本笃前往儋州与明郑军议和。

关于林本笃动身去和谈后罹难的说法有两种‚一种认为他为海盗所杀。“不料神甫至海 岸 ‚即被海盗劫去‚因无银两自赎‚被投于海‚此1653年事也。”[13]另一说法是为郑成功部将投 于海中。“其人视本笃为间谍‚不愿聆听其言‚而投入狱中‚禁锢三月‚命纳银二千两以赎…… 已而见总督屡进攻‚遂投之于海‚时 1652年 4月也。”[3] 两说不知孰是。据荣振华(Joseph De- hergne)书《在华耶酥会士列传及书目补编》之《林本笃传》称其在海南 13年[12] ‚则应是死于 1652年。传教士成功到达海南是 1647年。一同到达的有陆安德神甫、林本笃神甫以及西班 牙人努若翰、波兰人 卜弥格神甫。他们一同在海南传教几年‚入教人数明显增加。林本笃第一 次入海南是1635年‚离开海南是1640年;第二次来海南是1647年‚到 1652年死时‚前后在海 南传教13年‚期间有过不少传教士曾来过海南‚如 卜弥格先后两次来海南[11] ‚但多是来后即走 ‚短暂居停‚因此林神甫基本上是孤身一人传教。然而经林神甫的艰苦努力‚海南岛的天主教事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永历初年全岛奉教者数以千记”[3] 。又有史料称:“1656年 ‚后任神甫抵岛时‚检受洗者表册‚见列名者2253人。”[3]这2253人受洗名单应是林本笃时代的传教人数‚可证‚林神甫对海南的传教厥功至伟。

清朝顺治九年(公元 1652年)八月前‚靖南王耿继茂率兵进攻琼州‚杜永和率部投降[14] ‚ 清朝在海南的统治地位确立。顺治后期又是我国历史上对天主教传教最宽松的时期‚自由传 教的气氛在全国蔓延‚不少传教士在这一时期进入海南传教。

1655年‚陆安德神甫第二次赴海南‚但没有成功。此时波兰人穆尼阁神甫同广东总督有交情‚取得了广东官方的介绍信。于是教会命葡萄牙人利玛弟( Mathias de Maya)神甫代替陆 安德去海南‚同行的有穆尼阁以及意大利人王若翰(Jeang-Baptiste Brando)神甫。他们于 1656年到达‚凭着介绍信‚穆尼阁将他们介绍给了海南地方官吏[3] 。于是他们开始了在清朝统治下的海南传教。穆尼阁到达定安‚向地方官吏索回了林本笃神甫原有的房屋;利玛弟居琼山;王若翰居定安;由利玛弟主持教务[12] 。他们在海南召集流散的教民‚并发展了一些新教徒 ‚一度使海南天主教徒达到 3000多人。创清初海南传教的再次繁荣。“海南自林本笃神甫殁后‚迭经兵燹‚教民散走。玛弟等至‚召集流亡‚得教民 3000人‚分隶琼州、定安、临安三传教 所。”[12]利玛弟、王若翰等将海南的传教区域由过去的琼山、定安两地又扩展到临高地区。

1657年‚法兰西人傅沧溟(Jean Forget)神甫、聂仲迁(Adrien Greslon)神甫被派到了海南。 傅沧溟1659年在琼州建教堂一所 ‚并将海南官吏以前没收的住所索回[12] 。1659年意大利人 瞿笃德(Stanislas Torrente)神甫也到了海南。但在此之前利玛弟回到内地‚海南仅存瞿笃德和 王若翰两人‚由瞿笃德主持教务‚管理教堂两所‚小堂七处[12] 。“瞿笃德最初在海南设两个教 会 ‚后来又开设仙沟、龙门以下九个传教所 ……从 1660年到 1664年间在海南受洗的人有 3900多人。 ”[14]

到 1664年杨先光教案发生之前‚在瞿笃德神甫的主持下‚海南天主教事业的发展达到明 清时期的最高峰。

三、海南天主教的衰落

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 ‚“杨先光教案”爆发 ‚在全国范围内出现了一场大规模的迫害天 主教运动 ‚各省纷纷下令逮捕在当地传教的教士。一部分传教士被拘捕;一部分传教士或隐匿 不出 ‚或逃匿至澳门及海外避难。当时主管海南教务及广东教务的瞿笃德和陆安德均被清廷逮捕 ‚并被解送北京审讯。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又将全国各地拘捕至京的25名传教士押 送广州拘禁 ‚“着该督抚不时严查”[15] 。杨先光的仇教运动使当时正处于发展巅峰时期的天主 教事业遭受重创 ‚海南之传教亦遭教难。 J ·Dchergne 称: “1664年起 ‚海南对布道工作开始迫 害”[4] 。 不仅主持海南教务的瞿笃德神甫被捕 ‚1660-1662年在海南传教的罗安当(Anto- niolopes)也在仇教运动中逃到澳门避难[12] 。 杨先光仇教案是因汤若望而起 ‚杨先光控告汤若 望罪状为“接纳海上往来之人”[16] 。 海南地处广东海防之要害 ‚又是郑成功势力活动的地方 ‚ 海南的仇教势力自明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对天主教的迫害 ‚因此可以推断 ‚杨先光教案以 后 ‚海南的天主教事业基本上被推毁。

但澳门耶酥会始终不甘心放弃海南的传教 ‚从康熙四年正式宣布在全国禁教起 ‚就有耶酥 会士进入海南 ‚到1671年全国禁教放松以后 ‚海南的传教事业又重新活跃起来。下面拟将这 一时期所见耶酥会士在海南的活动罗列如次[12] 。

1∙杨若望(JosèMagalhes)神甫 ‚意大利人。1665年被派到海南传教 ‚1671年离开海南至 暹罗。

2∙石嘉乐(Charles dell Rocca)神甫 ‚意大利人。1658年被安南驱逐时 ‚曾到海南传教 ‚“工 作数月”后至广州。

3∙范方济(Francois de Vega)神甫 ‚葡萄牙人。1673年到海南传教 ‚1675年2月 2 日在琼 州发愿。据1679年之名册称 ‚范氏在海南传教24年 ‚为明清时期在海南传教时间最长者。1673-1678年 ‚范氏在海南“设新传教所数处”。

4∙ 罗安当(AntónI^o Lopes)神甫 ‚葡萄牙人。1660-1662年曾在海南传教 ‚仇教时逃往澳 门。1673年又至海南。

5∙范有行 ‚字勉致 ‚助理修士 ‚澳门华人。1660-1662年在海南传教 ‚仇教时回到澳门。1673年又至海南。

6∙瞿笃德神甫 ‚意大利人。1659年在海南传教 ‚1665年仇教时被捕送京审讯 ‚后拘押广 州6年 ‚1673年重返海南岛 ‚主持教务至1681年逝世琼州。

7∙金玉敬(JoachimCalme)神甫 ‚德意志人。1685年到达海南 ‚在海南传教1年 ‚于1686 年10月 9 日在海南病逝。

8∙罗斐理(Philipe-Fèlix Carossi)神甫 ‚意大利人。1690年到达海南 ‚在海南传教1年后 去广州。

9∙成方济(Francois Capacci)神甫 ‚意大利人。1696年到达海南 ‚在海南传教6年后 ‚于 1701年去广东雷州及佛山 ‚1704年又回到海南 ‚1712年去澳门。

10∙李若望(Joo Pereira) 神甫 ‚葡萄牙人。1696年到海南 ‚后在海南与新会两地传教 ‚ 1704年返澳门。

11∙郭若翰(Joo de Borgia)神甫 ‚葡萄牙人。1696年到达海南 ‚在海南传教 7年 ‚17 03年去佛山后又去澳门。

12∙陆玛诺(Emmanuel Ribeiro)神甫 ‚葡萄牙人。1679-1771年间在海南传教;1712- 1717年曾传教广州、雷州等地; 1720年又到海南传教 ‚曾在海南开设仙沟、定安、琼山、东坡(还 有一地名不明)等5个传教所。

13∙范若瑟(Josèph de Almeida)神甫 ‚葡萄牙人。1700年到达海南传教 ‚1704年去澳门。14∙德其善(Manuel Teles)神甫 ‚葡萄牙人。1704年到达海南 ‚其后在雷州。

15∙麦安东(Antênio de Melle)神甫 ‚葡萄牙人。1732年到海南岛 ‚1725年被当地驱逐 ‚返 暹罗。 “

杨先光教案”到 1671年基本结束 ‚时为康熙十年 ‚直到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时才正式下令全国禁教。 “以后不必西洋人在中国行教 ‚禁之可也”[16] 。 从康熙六十年起 ‚足足半个 世纪给予了天主教在中国自由发展的空间 ‚在这50年中 ‚共有 12个传教士在海南传教 ‚应该 东坡及一不知名等五个传教所”‚但与清初林本笃、利玛弟的传教成绩相比 ‚却是衰落了许多。 康熙四十七年(公元1708年)颁行领票制度 ‚海南竟无一传教士 ‚即可证明[15] 。 到康熙六十年 禁教后 ‚全国的天主教均遭惨重打击。 1722年来中国的法国耶酥会士宋君荣(Ganbil Antoine) 在《1772年给法国图卢兹大主教的信》中记述当时中国教会的情形: “我来中国已有几个月 ‚当 我看到传教工作在不久前还是那样充满希望 ‚竟然落到如此地步。 教堂已成废墟 ‚教徒已鸟兽 散 ‚传教士被驱逐并集中到广州这一中国惟一开放的口岸 ‚不允许进入内地 ‚天主教本身已几 乎遭到禁绝。 ”[17]雍正即位以后 ‚继续执行康熙的禁教命令。 雍正元年(公元 1723年) ‚又批准 闽浙总督满保“严禁西洋人留居传教”的奏折 ‚并在全国掀起大规模的禁教[15] 。 据张泽言 ‚“经 雍正实行禁教运动 ‚不数年间 ‚除北京的四大堂外 ‚全国的教堂都被废毁。 ”[17]

在康熙末、雍正初的大禁教中 ‚海南的天主教亦遭灭顶之灾。当时留在海南的最后一位葡萄牙传教士也于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被当地反教势力驱逐 ‚被迫逃往暹罗[12] 。原来设立在琼山、定安等地的教堂亦被废弃 ‚其中琼山的教堂被改做道观 ‚教友亦多逃散[4] 。雍正禁教后 ‚内地的天主教纷纷转入地下秘密传教 ‚江西、湖广、江南、直隶、山西、陕西、四川、云南、贵州 均有不少西方传教士潜入传教 ‚个别偏远山区教务发展甚至超过禁教之前。然而 ‚海南岛的天主教事业经过这一次全国性的大禁教后基本上禁绝。整个雍正、乾隆时期未见一西方传教士进入海南 ‚亦未见一处海南传教记录。① 作者以为其原因有二:一是海南岛地处海防要地 ‚清王朝的防范十分严格 ‚雍正禁教以后 ‚清政府对海上防范更加严密 ‚传教士要潜入海南有很大的困难。二是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后 ‚教宗将中国分为三个教区[8] 。雍正禁教后 ‚冒 险进入内地传教者多为巴黎外方传教会、法国耶酥会、多明我会、方济各会及隶属南京教区、北 京教区的耶酥会士。澳门教区因为清政府的严格控制 ‚除按合法渠道向清政府提供“技艺之 人”进京服务外 ‚不愿意与清政府禁教政策对抗而派传教士进入两广及海南传教。因此 ‚雍正 十年广州大禁教后 ‚不仅海南无天主教 ‚广州等地也罕见天主教之活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