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9月17日报道 俄媒称,中国舞剧《春之祭》在莫斯科大剧院拉开了第10届国际现代舞蹈节“DanceInversion”的帷幕。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9月13日报道,像《春之祭》这种“另类”的芭蕾舞经典剧目还从没有在俄罗斯出现过。1913年首次上演的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芭蕾舞《春之祭》在中国大师的作品中具有一种独特的东方韵味。
《春之祭》总导演和编舞杨丽萍在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专访时讲述了这部剧目的创作动机和过程。
舞剧情节是一幅幅斯拉夫多神教部落的生活画面,以献祭得重生。然而杨丽萍通过东方哲学的棱镜去观察这部俄罗斯经典芭蕾舞的内容,利用亚洲美学特有的艺术手法对其重新思考。
资料图:演员在舞剧《春之祭》中演出。(新华社)
杨丽萍说:“因为斯特拉文斯基的原版才38分钟,不到一个舞剧的长度。因此我们就请了中国一个非常有名的作曲家叫何训田,他的音乐是藏族的风格,我们就用了很多西藏的元素,比如说各种动物。一个动物有一个颜色,并且有一个神职。穿上衣服他们就是神,脱掉衣服就是普通人。其实神跟人是同一个,最终其实是要完成一个生命的过程。”
这部剧目讲述的是男女之间的和谐、生与死的关系。这里生与死是统一的,而主人公为了未来的生命自愿牺牲自己。
正如杨丽萍所说的那样:“这些元素都是‘涅槃重生’。舞剧创作的理念,其实就像它的名字《春之祭》一样,与中国传统文化遥相呼应。中国人对春天有一种特殊的感情。这是一个诞生新生命的时刻,也是农历的第一个季节。”
杨丽萍说:“我们中国人觉得春天就是诞生、是美好的开始。就好像一个人生下来,然后到夏天成长,到了秋天成熟。万物都是这样,所有东西都是从种子、出生、成长、成熟直到死亡,最后落叶归根。人也是一样的,我们中国人是这么认为的。”
舞台上可看到象征着藏语的汉字木板。它们按着一定的顺序排列,但只要给它们调换一下位置,画面就会随之改变。
报道称,年过60岁的杨丽萍依然能以自己的纤柔、神秘、心灵的年轻以及为创作倾入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活力,让人叹为观止。
在回答用舞蹈语言讲述历史有多难的问题时,这位舞蹈大师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回答说:“通过肢体、情感、意向、视觉,整体把它们综合在一起。”
“用这些元素来帮助人们解读一些比较深的东西。因为如果仅仅是靠跳舞的话,是看不出来这么多的,需要借助一些文化的符号,还要借助一些视觉、灯光等手段来辅助,所以这个舞蹈不光光是讲了一个女孩献出自己,而是讲了整个文化和灵魂。”
杨丽萍也非常喜欢俄罗斯的民间舞蹈。杨丽萍认为,俄罗斯的芭蕾、音乐,都是非常深入人心的。
报道称,杨丽萍是中国当代最杰出最优秀的舞蹈家之一。她出生在云南省南部并在那里成长,是白族人。孔雀是白族人的象征。她在至今都表演得无与伦比的《雀之灵》中,以惊人的舞蹈在世界一举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