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教企业“低成本辞退员工”,违背法律精神|新京报快评

▲律所开课教企业“如何低成本辞退员工”引争议。主讲人回应:大众有误解,强调的是合法辞退。图片来源: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只见过劳动者抱团请律师维权的新闻,还没见过律师教企业“怎么以低成本辞退劳动者”的事例。

这两天,某律师事务所就因此上了热搜。该律所官网发布文章称,“成功举办以‘如何低成本做好员工辞退管理’为主题的知识分享会。”5月13日,涉事律所前台工作人员回应称,他们公司确实于5月9日举办了一场关于低成本做好员工辞退管理的知识分享会,但不知道这场分享会内容如何被媒体转载,“我们现在也在调查”。目前文章已从官网删除。

律所举办知识分享会向企业科普法律知识,提供法律服务,是并不罕见的情形。但用“如何最低成本辞退劳动者”作为主题,难免刺激到公众。

平心而论,律师分享企业应对用人过程中的争讼风险,也很正常。理论上讲,企业和劳动者都是平等的市场主体,企业想降低用人成本,也是正常选择。

但教企业“怎么以低成本辞退劳动者”,很难不在舆论场碰一鼻子灰——给企业提供正确的应对离职纠纷法律指南,没毛病,但教企业以“低成本”辞人,未免让人膈应,并被质疑跟“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精神相悖。

▲图片来源:新浪财经微博截图

众所周知,相较于很多用人单位,劳动者往往处于弱势地位,在就业保障、职务晋升、薪资报酬等方面话语权较弱,在就业市场,吃亏的大都是劳动者。正因如此,立法层面煞费苦心,出台《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用以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规范用人单位。

《律师执业行为规范》有明确规定,律师应当注重职业修养,自觉维护律师行业声誉,不得有产生不良社会影响、有损律师行业声誉、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此次教程在网络风转,就对主讲律师所在的事务所与律师行业声誉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事实上,当律师脱离了案件,随意传授有违法律、道德和诚信的方法和技巧,就跑偏了。

打个比方,律师利用其经验和技巧成功为盗窃、诈骗等犯罪嫌疑人辩护,使其受到从轻处理或无罪处理,那不啻为“优秀辩护人”。但若公开向社会传授如何在盗窃、诈骗时销毁证据,助犯罪分子逃避侦查,那就不仅严重违反社会公德,还涉嫌构成传授犯罪方法罪。

从业内人士反应看,不少律师就对此次分享会诟病颇深。

说到底,律师在执业和社会活动中理当遵守职业伦理,维护职业形象,履行社会责任,而不宜钻法律空子,教唆他人做与公序良俗相悖之事,否则必然激起一片争议。

□张晋(公务员)

编辑:丁慧 实习生:叶可慧 校对:吴兴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