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发现大美上饶网络主题宣传活动 | 解锁生态与产业协同发展的“铅山密码”

武夷山脉绵亘千里,界分闽赣,是我国东南部的最高山脉。武夷山脉的北麓,完好的森林植被,优越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被人们誉为“植物的王国,鸟类的天堂,动物的世界,昆虫的乐园”,这里也是铅山县所在。

在推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相促进中,铅山县依托武夷山国家公园生态优势,立足生态赋能、文化赋能战略,以茶、文、旅三产融合为依托,积极打通“两山”转换通道,探索出一条“生态绿+武夷河红”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编写属于铅山的发展密码。

7月17日下午,“江西是个好地方·非遗传承谱新章”——让世界发现大美上饶网络主题宣传活动采风团成员一行前往武夷山镇,实地探寻当地在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中的生动实践,亲身感受这片土地上生态与经济协同发展的丰硕成果。

铅山盛产红茶,且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重要的茶叶产区。近年来,铅山县努力探索一条“生态绿+武夷河红”的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

铅山县组建起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河红茶研究院),成立国内首个“四茶”产业发展协会和省内首个茶叶博士专家工作站,并探索制定河红茶省级地方标准。值得骄傲的是,“武夷河红”品牌还入选为中国著名品牌,被列入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展示茶样,得到重点推广培育。

“小茶叶”正加速成为铅山乡村振兴的“大产业”。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铅山县河红茶面积达11.4万亩,年产量近4500吨、综合产值达24亿元,带动4.8万人从业,人均年增收2.5万元。

铅山县把茶文化深度融入吃住行购娱等旅游全过程,大力保护、弘扬“万里茶道第一镇”“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等文化品牌,开发住茶宿、泡茶汤、购茶礼等主题旅游产品,打造的“生态茶乡·环武夷山国家公园茶研学之旅”被列入全国茶乡旅游精品线路。

“河红茶经12道工序,筛选、晾青、萎凋、回潮、揉捻、解块 …… ”铅山河红茶制作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虞军介绍,河红茶通常只做春茶,以常温发酵,根据当时的温度,控制茶胚湿度,良好通氧,来衡量茶叶的发酵程度,成就一杯醇厚、甘甜的佳茗。盛夏时节,站在武夷山脚下,品一杯武夷河红,实乃一大乐事。

众所周知,武夷山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正式设立的五个国家公园之一,地跨江西、福建两省,总面积1280平方公里。其中江西片区自设立以来,坚持保护优先、生态为民、科学利用,高标准高质量推进江西片区建设,森林资源得到更好保护,勘界立标全面完成,科研监测成果丰硕,“两山”转换通道不断拓展,实现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融合发展。

江西片区占江西国土面积的1.7‰,保存了江西45.1%的高等植物和57.7%的野生脊椎动物遗传基因,被誉为“植物的宝库”“鸟类的天堂”“昆虫的世界”“动物的乐园”“世界生物模型标本的产地”“研究亚洲两栖爬行动物的钥匙”。

截至2025年3月,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共记录各类生物物种5100种,其中高等植物2862种、脊椎动物638种、其他物种1600种。其中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2种、国家I级保护野生动物14种。自武夷山国家公园设立以来,江西片区发现了12个新物种。有力实证武夷山国家公园(江西片区)的生物多样性,更好摸清自然资源“家底”。

采风团成员一行来到位于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附近的草坪村小组。在这里,村民民房翻新改造成民宿,与村里的美景、美食相结合,打造出一系列具有浓郁乡村风情的民宿群落。一幢幢改造后的民宿错落有致,与周围的自然环境相得益彰,成为游客们心中的“诗和远方”。

民宿成为铅山文化的展示窗口,吸引了大量对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感兴趣的游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仅武夷山镇民宿、农家乐就达130余家,从业人员500多人,全年综合收入超过2000余万元。

为构建铅山最具特色的文化夜生活,河口古镇推出“铅城夜市·乐享清补凉”等网红美食活动令游客蜂拥而至。铅山“清补凉之夏”利用清补凉夜市广场,以“美食+文化”的形式,创新夜间消费业态和模式,不断延伸“夜经济”产业链,全面释放“夜经济”活力,持续繁荣消费市场。

走一走明清古街,品一品武夷河红,尝一尝铅山小吃,看一看国家公园,在铅山过几天“神仙日子”……当前,铅山旅游业呈现出高质量发展的良好态势。未来,铅山将继续探索绿色发展路径,让生态之美与经济之兴共同绘就乡村振兴和绿色发展新篇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