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沽源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底气何来
8月30日,在沽源县二道渠乡大梁底村藜麦联合育种基地,来自全国各地的藜麦行业专家、企业家进行实地观摩。本报通讯员 赵晨阳摄
本报记者 郭晓通
8月29日至30日,第三届中国藜麦企业家高峰论坛在张家口市沽源县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80余位藜麦行业大咖,分享交流行业先进理念,实地观摩沽源藜麦产业发展。
目前,沽源全县藜麦种植面积突破8万亩,约占全国总种植面积的四分之一,年产值亿元以上,是华北地区最大的藜麦种植基地。如今,沽源正在全力打造“中国藜麦第一县”。这个坝上小县底气何来?
“首先,我们有良好的藜麦生长环境和优良的品种。”沽源县农业农村局局长张志勇说。
藜麦原产地为南美洲,因营养丰富被誉为“超级谷物”。地处张家口坝上的沽源县,平均海拔超1500米,并有日照时间长、富硒土地面积大等自然优势,适宜藜麦生长。2012年,沽源引进藜麦并试种成功。藜麦耐寒、耐旱、耐盐碱、耐贫瘠的特点,与沽源的生长条件高度契合。
“旱地种藜麦,一亩地产500多斤。按照目前一斤4元左右计算,刨去成本,一亩地纯收入900元至1000元,是当地种莜麦、亚麻收益的4倍。”闪电河乡石头坑村村民张庆军是第一批种植藜麦的农民,他种植的藜麦从最初的1亩,发展到了现在的400多亩。
要想增产增效,培育优质品种是关键。沽源加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藜麦良种繁育,推进以种适地。
“沽源风大、无霜期短。我们在改良品种过程中,注重对藜麦植株的抗倒伏、抗折断、矮秆早熟等性状的筛选。”河北省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副主任李悦有说,“我们成功培育出6个藜麦新品种并通过认定,其中‘坝藜1号’‘坝藜2号’成为坝上地区藜麦主栽品种,为当地藜麦产业发展发挥重要作用。今年,我们继续推进藜麦新品种培育工作,2个黑藜麦新品种在综合抗性和增产等方面已经有了新的突破。”
目前,沽源建成藜麦良种培育实验站3个,打造藜麦育种基地360亩,选育出适宜坝上地区种植的藜麦优质品种30多个。
在张志勇看来,沽源的底气,还来自围绕藜麦产业打造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白土窑乡四道营村藜麦规模化种植基地里,1000余亩藜麦植株健壮,籽粒饱满,丰收在望。“这片地是盐碱地。我们通过深翻土壤、增施有机肥、覆盖地膜等改良措施,让筛选出的藜麦良种发挥出最大潜力。”该种植基地技术负责人郭明介绍,种植基地带动了很多种植户、合作社科学种植,大大提高藜麦良种良法的覆盖率。
沽源不断推动藜麦产品精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在北麦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车间内,全自动的藜麦米生产线快速运转。经过清理、去石、脱壳、精选等一系列工序后,一袋袋谷麦郎品牌藜麦米快速下线,将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该公司还开发了藜麦花胶、藜麦膳食粥、三色藜麦脆等特色食品。
补强藜麦产业链,沽源高标准规划了占地200亩的藜麦产业园,可承载10家以上藜麦加工企业入驻,目前已引入藜麦食品精深加工、藜麦精酿啤酒等项目。
今年,沽源县印发《关于推进藜麦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通过扩规模、提品质、延链条、树品牌等措施,更好培育壮大藜麦产业。
8月26日,农产品供应链与追溯产业协同创新联盟成立大会在北京举行,会上正式发布《农产品供应链与追溯产业高质量发展沽源宣言》,宣布沽源藜麦产业区域公用品牌为示范试点,全面开展供应链示范建设。
目前,沽源已基本形成了集品种选育、示范繁种、机械化规模种植、初级加工、精深加工、线上线下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为进一步加快藜麦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