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三大瓶颈被突破

后疫情时代,服务机器人越来越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服务机器人产量921.44万套,同比增长48.9%。行业估测,2022年中国服务机器人市场有望达550亿元,2023年可突破750亿元。

自主导航、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发展为服务机器人的演进提供了坚实的发展基础。随着服务机器人被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机器人行业发展获政策利好,前景广阔。同时疫情催化和“无接触服务”的趋势,中国服务机器人产业市场规模将迅速扩张。医疗场所、交通枢纽、酒店、大型餐饮网点等对商用服务机器人的需求持续升温。

据亿欧智库测算,预计到2025年中国商用服务机器人市场将突破1000亿元。商用清洁机器人和终端配送机器人仍将是商用服务机器人领域的增长重点。

餐饮配送机器人正成为一股潮流。近年来,广州、深圳、佛山、惠州、梅州等多个餐厅先后兴起机器人端菜送水。数据统计显示,自2015年1月以来,我国已经超过15个城市出现了机器人进驻餐厅,机器人承担起部分服务员的职能,进行送餐、回盘等繁重机械的工作。送餐模式逐渐由传统人力转变为人机协作,餐厅运营效率得以提升。

然而,技术上的困境令餐饮配送机器人行业存在三大瓶颈制约着配送机器人的进一步普及和运营效率的进一步提升。

制约行业的三大瓶颈

首先是高峰期的通过性。高峰期人流量非常大,会非常拥挤,由于视觉盲区的存在,出于安全考虑,不得不降低配送机器人的运行速度和效率。同时由于人和机相互阻挡,造成消费者的体验下降。

其次是端到端的配送问题。目前国内大部分餐饮配送机器人都只能解决菜品配送的中间环节即从厨房出餐口到餐桌的搬运,不能实现出餐口的自动取餐和餐桌旁边的自动上菜。出餐口和餐桌仍需服务员参与协作出餐和端菜上桌,尚未真正实现餐厅内送餐自动化场景闭环,对于人力成本的减少和餐厅运营效率的提升效果有限。

异形地面的通过性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瓶颈。目前大部分餐饮配送机器人主要采用轮式的底盘,轮式的机器人只能在平整的地面移动,不能行走楼梯、台阶、石板路这样异型的地面。有数据显示,不平地面、台阶、斜坡、小桥流水等独特装修风格的餐厅在全国约占30%-40%。这些并非单一平整地面的店面,轮式配送机器人也难以覆盖。

这三大瓶颈的存在,目前的机器人只能覆盖30%的餐饮场景,制约了行业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

送餐机器人进入智能交互时代

普渡科技针对餐饮高峰期配送推出了“巧乐送”SwiftBOT送餐机器人,它重新定义了机器人与人的交通规则,实现了机器人行走意图的可视化和增加了后向感知能力,解决了人和机器人相向和同向通行的问题。

老人和小孩是机器人要面临的两大的挑战。老人的行动不够敏捷,小孩的行动又太过敏捷,行为不可预测。“巧乐送”针对这两个群体打造了特殊人群的识别算法,当机器人遇到这两类人群的时候,会作出相对更加安全的行为决策。

它在行驶的过程中也会通过投影的方式不断实时提醒人避让,还可以实时展示自己当前的状态,比如是在停车等人还是在停车拿菜,还是将左转、右转还是刹车等等,它也可以投射一些其他的主题,比如生日的主题、儿童节的主题、万圣节的主题等等,交互方式比之前的机器人先进很多。

“巧乐送”是目前市面上性能最强的送餐机器人。它有三个深度相机,两个激光雷达,15套算力。还有封闭式的舱体,可以做到卫生和安全的送餐,还采用了最炫酷的欧翼门的开门方式。它具备自主乘梯的能力,能自主打开电梯。

它的出现不仅有效解决高峰配送难题,更难能可贵的是在交互性和智能决策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是我国送餐机器人开始进入智能交互时代的标志。

最后一米无人配送时代来临

针对端到端的配送瓶颈,普渡推出了搭载了机械臂的复合型机器人——A1。可以从出餐口自动取菜,配送到桌后同时自动上菜。打通了从后厨到餐桌的最后一米。

普渡A1配备了普渡自研的菜品识别技术,具备强大的菜品识别能力。通过深度学习,能够熟练识别出餐口很多的菜品种类。再配合普渡自研的视觉定位抓取技术,机械臂可以实时定位餐盘并精准夹取对应菜品。

机械臂的末端采用了柔性夹爪并加入了深度的算法,可以识别目标的位置而采用不同的抓取姿态。柔性夹爪可以适应80%的餐盘。夹爪上面还有防碰撞的缓冲机构,使得陶瓷、木质或塑料等各种材质和形状的餐具都能够被平稳取放。

这样可以保证餐具和餐桌的安全,避免长期的接触、磕碰而损坏餐具餐桌。同时保证放置菜品的平稳性,液态的菜不能洒出,固态的菜不能破坏摆盘。

最后通过与餐饮系统的互通确保机器人准确地将指定菜品送到指定餐桌。其准确率比人工高很多,不需要人工录入,也不需要人工在出餐口和餐桌上划菜,可大幅提升上菜效率和准确率。

当然,机械臂上菜是从托盘到餐桌上的某一个区域。这个路径规划很也重要,普度的智能算法确保路径规划满足三点要求:快速、优雅、安全。

普渡A1是通过三重防护来实现的。首先是视觉检测,一旦有人进入到安全范围,机械臂会降速,同时机械臂的红外传感器和电流动量的碰撞检测层层递进防护开启,一旦侵入相关范围,机械臂会立刻停止运行,直到障碍物离开才继续操作。

普渡A1是全行业首款全流程自动化送餐机器人。它的出现意味着餐饮界最后一米无人配送时代来临。最重要的是它的三重安全防护让顾客可以安心无虑的迎接未来科技走进现实的场景。

重新定义送餐机器人的配送边界

通过前面的了解我们知道目前的轮式机器人不能实现全地形的覆盖,对此,普渡也有了解决方案,针对性推出了具备全地形覆盖能力的四足机器人普渡D1。

跟行业里其他的机器狗或其它四足机器人相比,D1具有超强的导航能力,配备带云台的配送盒,大小跟外卖骑手外面的箱是一样的,可以自动的平衡,可以电动的开关,相当有高级感。既能做堂食的配送,也能做外卖。

普渡D1的最核心的关节模组全部是自研的,同市面上的相比有四大优势,首先是中控走线,无外露的线束,既美观又安全。其次能记忆之前的位置。第三支持多通信协议,通信带宽宽5倍,计算频率增加、控制和可扩展性的提升不受限。第四由于这款机器的计算量特别大,它的算力也是特别先进的,有30tops的算力,最长续航时间是3个小时。

普渡D1或许不是全地形配送这个方向上最终极的解决方案,但它是普渡朝着这个方向迈出的关键一小步,也是机器人自动配送机器人行业的前进的一大步。它最大的意义是重新定义了送餐机器人的配送边界。

客观的讲,商用服务机器人主要的困境在于技术端。大部分服务机器人还处于只执行简单重复的命令的状态,无法做到真正的人工智能。很多机器人完全依靠WiFi进行导航,在信号不稳定的地方容易发生故障,难以及时获得维修服务。商用服务机器人的低效和复杂的部署阻碍了商业服务机器人的大面积落地。

作为全球商用服务服务机器人的“头雁”企业普渡科技,在服务机器人技术端的孜孜追求令其在餐饮服务机器人领域开始崭露头脚。最难能可贵的是,无论是巧乐送、A1还是D1,均开启了餐饮配送机器人的先河。

随着普渡餐饮配送机器人的三大行业解决方案和“3+x”发布,我们知道,X是个未知数,未来普渡科技要给大家的X,或许是惊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