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主旋律⑥|发力“双碳”,加快建设智能低碳城市

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已款款向我们走来,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核心架构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必将让碧海蓝天、青山绿水永驻烟台。

2022年烟台市政府工作报告,对“双碳”落下诸多笔墨。报告提出,烟台市2022年重点工作之一,就是要“立足双碳目标,在建设智能低碳城市上奋力突破”,打造绿色低碳样板,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

“建设智能低碳城市,必须加强系统谋划,做好产业布局,搭建绿色实践载体。”“要调整优化能源结构,促进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建设智能低碳城市”目标,引发代表委员们的热议,大家认真审议讨论政府工作报告,积极建言献策,会场内传递出绿色、低碳发展“好声音”。

打造绿色低碳烟台样板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向世界作出的承诺。

在山东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山东裕龙石化公司副董事长祝庆瑞代表看来,每一项国家战略落地的背后,都孕育着区域赶超跨越的重大历史机遇,“双碳”已成为城市决战决胜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新赛道。

回望2021年,拥抱“双碳”战略,烟台顶格推进,先人一步,脚步铿锵,迈出了全省、全国多个“第一”步——

烟台发出了全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海阳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居全省首位;

烟台探索制定了国内首个城市全域《智能低碳城市规划》,创造城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新项目、新产业、新空间;

烟台在省内率先成立了山东碳中和发展有限公司、中电(蓝天)清洁能源发展有限公司等新型市场主体,承担推动全市清洁能源产业发展的使命。

拥抱“双碳”战略,烟台顺势而为,起跑就领先。去年,我市“双碳”发展取得新突破,高奏凯歌:成功举办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落户国家电投核能总部,半岛南3、4号风场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摄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摄

代表委员们认为,烟台有条件、有实力在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上蹚出“烟台路径”,打造绿色低碳样板。新一年,烟台立足双碳目标,又将如何精准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明确:在建设智能低碳城市上奋力突破。

“正确认识和把握‘碳达峰’‘碳中和’,制定碳达峰行动方案,办好碳达峰碳中和烟台国际论坛,开展智能低碳城市试点……”烟台杰瑞集团高级副总裁,杰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裁、董事长李慧涛代表,对政府工作报告中这些内容作了重点标注。在他看来, 在实施“双碳”战略上,相比其它城市,烟台的推进路径显得务实而精准,从优化完善体制机制入手,更加注重市场化运作、产业生态打造、各类要素保障。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重在有绿色低碳实践载体,做实产业布局和项目建设。代表委员们关注的,也正是新一年烟台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具体举措。今年烟台将启动建设丁字湾“双碳”智谷,推进“源网荷储”先进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布局高端产业项目;加快建设“3060”创新区打造双碳区域总部集聚区;高水平建设长岛海洋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等,全力打造绿色低碳烟台样板。

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会一蹴而就,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问题,涉及能源结构的调整,发展模式的深度转变,城市把握住了,就赢得了发展的主动。

烟台宝源净化有限公司总经理、烟台市留学人员联谊会副会长于自强委员认为,要加快调整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去年,一批清洁能源和节能低碳产业重点项目,落户烟台“一谷一区一岛一港”,先行示范带动效应显现。烟台企业在“双碳”领域创新活力迸发,涌现出一批创新案例。烟台“双碳”战略引来城市合伙人,烟台市政府分别与中核集团、国家电投集团、中国广核集团、中国能建集团、宁德时代等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与国内新能源巨头携手并进。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摄

YMG全媒体记者 唐克摄

新一年,烟台优化能源结构的举措和目标,令人充满期待——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开工建设蓝色海洋渤中、半岛南等海上风电场,开展莱州、福山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试点,全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49%等,烟台清洁能源产业规模加速膨胀。未来诸多新能源产业项目的实施,也必将为烟台贴上“绿色低碳”的标签。比如,海阳核电二期三期、国家级先进能源示范区和招远绿色能源综合开发利用基地、莱阳清洁能源基地等新能源工程等,为烟台绿色发展夯实清洁能源之基。

代表委员们认为,烟台是制造业大市,在绿色发展和“双碳”目标的联合加持下,烟台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尤为必要。要建设绿色工厂,加快运输工具装备低碳转型,推行绿色低碳运输方式。要大力培育绿色建筑产业,打造蓬莱、牟平、福山绿色低碳建造产业园,创建国家新城建产业与应用示范基地。

下大气力持续改善生态环境

“新年首月赢得‘清亮’天!烟台1月空气质量重度污染天数为零!”两会召开前几日,新闻消息一经刊出,便引发市民的点赞。

在两会上,“蓝天耀眼”“空气清新”……对“清亮”的天气,代表委员们毫不吝啬地予以赞美。因为,烟台1月份的天气创近几年同期最佳成绩∶空气质量优良率为90.3%,重度污染天数为零。

绿水青山、碧海蓝天已成为烟台的鲜明标志。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市区空气环境质量保持国家二级标准,全市劣五类水体全面消除,森林覆盖率居全省首位。

YMG全媒体记者 摄

YMG全媒体记者 摄

代表委员们认为,持续增强生态张力,勇当绿色低碳发展之先锋,就要认真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双碳”工作形成示范。

回望2021年,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副院长、九三学社烟台市委员会副主委李斌委员,对这样一组翔实数据竖起大拇指 ——

气质更好。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市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6%。

水质更清。全年地表水国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达81.8%,无劣五类水体。

大地更美。全市森林覆盖率稳定在36%以上;大力实施全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面积7600余亩。

“我们享受‘双碳绿’的成果,但我们不是‘双碳’行动局外人,而是参与者。”李斌委员的观点得到大家的认同。

代表委员们认为,建设美丽绿色烟台,必须“严”字当头,抓好监管。要坚决抓好中央、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建设智慧环保监管平台,健全环境污染问题发现处置机制。实行重点行业挥发性有机物清单式管理,持续改善空气质量。强化土壤、地下水风险监管,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建成美丽幸福示范河湖。

蓝图已经绘就,号角已经吹响。森林城市、“无废”城市已款款向我们走来,以“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为核心架构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必将让碧海蓝天、青山绿水永驻烟台。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