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12”十周年报告:资本市场大救援,直接融资近4000亿,受灾最重央企涅槃重生
十年前“5·12”汶川特大地震,给灾区及四川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影响。2008年,39个重灾县(市、区)经济增速由上年的上升14.8%转为下降2.2%,其中阿坝州汶川县、德阳绵竹市、德阳什邡市等10个极重灾县(市、区)经济下降25.3%。
时光飞逝,十载光阴后,四川的经济建设和资本市场已获飞跃发展。
四川省统计局最新发布的“5·12”汶川特大地震10年重灾区经济发展报告显示,从灾区的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到工业、服务产业增加值,再到投资消费、居民收入,均为2008年的3倍左右。
成都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一号馆,日前开幕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区发展振兴成就展》上,位居展厅中央的装置“5·12”汶川特大地震破坏范围示意图引入注目。
图文并茂地解释了此次地震的成因:“在印度洋板块对欧亚板块的碰撞与推挤作用下,青藏高原内部相关地壳块体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2008年5月12日发生突然的逆冲兼走滑型破裂,形成汶川8.0级特大地震。”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对资本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冲击极为严重。东方电气旗下的东方汽轮机厂汉旺基地几成废墟。宏达股份穿心店工厂大门口的冷却塔完全倒塌,厂区内到处是残垣断壁;四川长虹、岷江水电也不同程度被地震波及。
资本市场如何抗震救灾,成为摆在监管部门前的重任。
翻看十年前四川证监局的文字存档仍历历在目。汶川大地震,对四川证券市场产生严重影响,四川辖区199家证券期货营业网点的84%处于灾区,涉及投资者240余万,其中26家营业网点房屋损毁严重,大部分机构的营业用房都有不同程度裂缝。几家主要资产在震中地区的上市公司遭受严重损失。
震后四川证券市场平稳运行,经受住了考验。四川证监局在办公场所裂缝、危房无法正常办公情况下,连夜在地下室召开紧急会议,布置当地证券营业部安全维护和应急处置,维护灾区证券期货市场正常交易。震后的5月13日股票期货市场正常开市交易。
“资本市场自大地震发生后始终没有中断交易,是我们整个行业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 2008年6月4日,时任证监会党委书记、主席尚福林在四川地区实地查看上市公司的受灾情况时说到。同时,证监会积极支持受灾上市公司灾后重建工作,对于符合条件的企业融资和上市公司再融资,开辟“绿色通道”。
十年前的汶川地震中,四川长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PDP面板项目受到一定影响,但地震后仅一年,面板项目就在2009年3月量产后进入爬坡期,追上震前建设进度。
十年间,四川长虹转型成效显现。2017年四川长虹加紧布局物联网,加速推动面向服务的制造转型。2017年,四川长虹完成营业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15.57%,并创下1996年上市以来的历史新高;公司实现净利润3.56亿元。
四川长虹只是灾区上市公司迅速崛起重振的例子之一。纵观上市川企,2017年四川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前十强门槛大幅提高提升至150亿级。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证券时报驻四川记者第一时间就投入到采访工作中。 5月14日,本报《多个营业部出现裂缝股民被劝网上交易》的报道迅速被新浪网转载,成为5.12 汶川大地震后首条见诸媒体的关于灾区证券营业部的消息;5月16日,证券时报总部派出的第一批地震报道小组成员抵达四川;5月19日,《青山依旧在东方会更红》 使时任东方电气董事长斯泽夫的这句话流行开来, 成为以后各大媒体宣传东方电气的经典名言。
追随证券时报十年前的采访足迹,今日回眸重建后的四川,经济建设翻过新篇,早已不再是十年前的旧颜。而资本市场的发展也为地震灾后重建输送源源活水,为灾区后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从投资驱动看,2009到2017年39个重灾县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3.5万亿元。其中,2017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23.8亿元,是2008年的4.4倍,年均增长17.9%。灾后恢复重建期间的2009年和2010年,10个极重灾县当年投资总额均超过千亿元,其中2009年完成1145.6亿元,比2008年增长3.4倍。什邡市、绵竹市、彭州市、安州区等2017年投资总额分别为2008年的7.3、7.3、5.4、5.2倍。
从消费需求看,2017年,都江堰市、绵竹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10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8.1%和19.4%;绵阳市北川县、广元市青川县年均增速分别达28.8%和18.4%。
灾区居民收入增加才是最显著的成就。2008年,39个重灾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0802元,2013年跨过2万元,2017年跨过3万元,达到30870元,是2008年的2.9倍,年均增长12.4%。2017年,39个重灾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430元,是2008年的3.1倍,年均增长13.2%。
保险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板块,也是巨灾风险管理的关键关节。“5.12”汶川地震十周年后,截至2018年一季度,四川全省已有18个市(州)申请开展地震巨灾保险工作,10个市(州)实现承保出单,惠及城乡居民165万户,累计提供风险保障达到431亿元。
在“5.12”特大地震中,四川省资本市场遭受重大损失,辖区26家上市公司受到不同程度破坏,直接或间接损失近10亿元。其中,东方电气、宏达股份、岷江水电和金路集团等公司损失十分严重。
加上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叠加影响,四川上市公司整体业绩大幅度滑坡,2008年实现净利润64.65亿元,同比下降45.59%,降幅大大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在如此恶劣的局面下,中国证监会立即启动应急策略,迅速开辟IPO“绿色通道”,加大对灾区资本市场扶持力度。十年来,四川共有63家公司完成首发上市,辖区内上市公司利润总额增长约6倍。
大地震发生后,中国证监会高度重视、全力支持四川省灾后重建工作。时任证监会主席尚福林亲自带队深入重灾区调研,证监会党委研究决定开辟资本市场“绿色通道”。
具体来看,证监会对四川辖区优先安排受灾地区企业推进IPO和已上市公司再融资;支持受灾地区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资产注入和整体上市;减免灾区证券、期货公司监管费、投资者保护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灾区证券、期货公司申请新业务资格;落实期货投资者保障基金收购嘉陵期货公司客户权益等一系列政策措施。
2008年灾后,四川证监局第一时间深入各受灾上市公司开展现场调研,实地考察公司损失情况,了解公司灾后恢复重建规划,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的政策咨询和指导,指导公司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能为资本市场所接受的再融资方案;支持上市公司灵活采取定向增发、公司债、可转债等多种融资工具筹措灾后重建资金。
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为推动灾区企业能尽快利用资本市场实现融资发展,证监局推动建立了“政府搭台、企业参与、交易所指导、各方扶持”的企业上市培育机制,形成了地方政府大力引导,中介机构主动参与,企业积极行动的良好局面。
在证监会“绿色通道”的大力支持下,四川省企业直接融资工作迎来高速发展,融资规模连续突破新高。在灾后最初几年里,2008年大地震后至2011年3月,四川辖区共有25家企业首发上市,20家上市公司再融资,资本市场累计实现融资577.51亿元。
其中,2008年震后四川就有6家企业首发上市,当年首发上市公司数量排名全国第4位、中西部第1位;2009年,累计实现直接融资229.32亿元,3家企业实现创业板首发上市,排名全国第2位、中西部第1位;2010年,11家企业完成A股IPO,新增上市公司数为四川省资本市场历年新增最高。
四川证监局指出,一批灾区企业依靠资本市场募集资金迅速从地震重创中站起来,并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如震后首发上市的川润股份,依靠募集资金着力打造成为中西部最大的余热锅炉供应商;受灾损失最大的东方电气已两次完成再融资,成功募集63.78亿元,不仅保障了新东汽重建项目,而且加快了国际一流新能源产业基地的战略推进。2010年,东方电气在全球风电行业排位第七。
2008年“5.12”特大地震中,给四川证券期货业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超过1亿元,大地震还使各证券期货经营机构佣金收入明显减少,其他承销、自营、咨询等业务也受到较大影响。
由此,四川辖区上市公司、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持续健康发展受到严重影响,面临巨大挑战。而截至到2010年底,四川省28个受灾证券期货网点便已全部完成重建,累计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
从另一个层面来看,截至2018年4月底,四川辖区共有证券期货经营机构529家,较2008年增长158.05%。其中,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1111.2亿元,净资本363.81亿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428.16%、770.33%;3家期货公司总资产53.48、客户权益40.94,分别较2008年增长451.45%、309.40%。
目前,四川省投资者证券账户开户数1809万户,2017年实现交易额11.45万亿,分别较2008年增长260.60%、342.70%;期货投资者账户8.12万户,全年累计实现期货代理交易额5.7亿元,分别较2008年增长519.85%、307.14%。
四川证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发展壮大,不仅成为灾后地方经济“止滑提速”的主力军,而且正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加重要的贡献。在灾后重建工作中,东方电气等一批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实现整体上市,加速社会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完成了产业升级转型,在重建的同时实现了新生;部分绩差公司通过资产重组实现主营转型,成为运作规范、资产质量和业绩稳步提升的公司。
“5.12”大地震至今,四川资本市场累计实现直接融资3971.1亿元,创历史最好水平,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加快了灾后重建的步伐。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统计,震后共有63家四川辖区公司完成IPO,首发融资477.75亿元;110家上市公司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配股等多种方式实现再融资1895.39亿元;82家公司通过债券市场实现融资1528.45亿元;330家公司在新三板挂牌,实现融资69.51亿元。
在经营业绩方面,随着震后扶持力度的深入,四川上市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提升。据2009年财报统计,四川上市公司完成营业总收入2452.35亿元,较2008年同比增长20.67%;实现利润总额109.2亿元,同比增加48.20%;截至2017年末,四川上市公司营业总收入已达到5586亿元,利润总额接近600亿元,分别占四川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13.02%、22.69%。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东方电气旗下的东方汽轮机厂汉旺基地几成废墟。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瞬间摧毁了东方汽轮机的大片厂房和大量设备,几百人遇难,上千人受伤。地震造成的直接财产损失金额达15.65亿元。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更是东方电气成立60周年。十年一瞬间,东方电气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308亿元,虽然略有下降7.38%;但净利润6.73亿元,同比增长137.72%。截至2018年5月,东方电气市值已逾210亿元。
“今年是东方电气“5.12”抗震救灾暨东方汽轮机灾后重建10周年。作为那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中受灾最重的中央企业,东方电气经历了大灾,也感受了大爱。”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邹磊说到。
受灾最重央企
“5·12”汶川特大地震,已成为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永远无法忘却的记忆。那一刻,山崩地裂,特别是所属子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的汉旺基地损失惨重,位于汉旺的“十里东汽”瞬间满目疮痍,308名职工家属遇难,10名职工失踪,1000余名职工及家属受伤,大部分厂房、办公楼、职工宿舍倒塌。机器设备损毁,大量产成品、半成品、 原材料及生产用物资损毁严重,水、电、气、交通等基础设施严重毁坏。
震后的东方电气
东方电气,成为那场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力最大的地震中受灾最重的中央企业,让东方电气造成直接财产损失金额达15.65亿元。
东方汽轮机副总工程师兼总锻冶师钟杰忆述,东方汽轮机核电焊接转子总装车间于2007年12月28日开工奠基。窄间隙TIG焊成套设备、窄间隙SAW成套设备、预抽真空保护气氛热处理炉,这些代表行业技术最先进的设备也是第一次出现在东方汽轮机的热加工车间。钟杰主持的整个研发工作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但突如其来的特大地震,瞬间摧毁了东方汽轮机的大片厂房和大量设备,几百人遇难,上千人受伤。然而,钟杰和同事们没有被地震震垮,核电焊接转子总装车间在地震两个月后的7月13日顺利实现厂房主体结构钢柱吊装。
项目建成后,东方汽轮机形成了年产6台套百万等级核电机组用焊接转子的研制能力,并将成为世界上少数几家具有独立自主核电转子焊接技术的企业,这对我国核电国产化的发展,突破核电焊接转子生产技术瓶颈,解决中国核电发展面临的转子毛坯资源紧缺问题。
放眼整个东方电气,就在2008年底,公司已恢复到震前产能80%以上,确定东汽重建生产项目用地选址在德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八角井镇,并在2008年8月1日举行了新东汽生产基地开工仪式。事实上,东方电气仅用1年零9个月就建成了拥有19个世界一流加工制造中心和科研设施的东汽德阳新基地,再次创造了一个新的工业奇迹。
走出国门铸造大国重器
这十年,东方电气创新驱动发展,助力“制造强国”建设。着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研发,以华龙一号、CAP1400、自主燃机、火电630℃二次再热机组、百万千瓦级水电机组、氢燃料电池客车研制等重大项目为依托,掌握了一大批核心自主技术,提升了“中国制造”的影响力。
2017年,东方电气“600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开发、研制与示范工程”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巨型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及杰瑞机组研制”项目荣获四川省科技进步唯一特等奖。
重建后的东方电气
这十年,东方电气积极“走出去”,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东方电气在非洲埃塞俄比亚、南美巴西建设水电站,在北国瑞典、俄罗斯建设风场,在欧洲波黑、南亚印度建设燃煤电站,在中东沙特、伊朗建设燃油电站,向法国出口核电,向伊拉克出口内燃动车。东方电气的产品和服务遍布全球近70个国家和地区,电站装机容量超过8000万千瓦。东方电气连续24年入选ENR全球250家最大国际承包商之列,成为全球唯一拥有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六电并举”研制能力的企业集团。
屋漏偏逢连夜雨,但却未被滚石巨浪所掩埋,而是在灾难中变得茁壮强大!
2008年以来,岷江水电(600131)连续遭受“5.12”汶川特大地震、2011年“7.03”泥石流、2013年“7.09”特大山洪泥石流等三次大的自然灾害,使该公司生产经营设施遭受严重损毁,对其正常生产经营产生重大影响。
面对灾后严峻形势,岷江水电开启了恢复重建和再谋发展的重生之路,随后又陆续投入逾6亿元用于厂网设备的升级改造。经历多年的努力,岷江水电发电业务于2012年度超越震前水平,营业收入在2016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三大灾后造成损失约11亿
在突如其来的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此次灾难导致岷江水电13名员工(含2名退休员工)不幸遇难,该上市公司旗下草坡电厂受损严重,其余3座电站均不同程度受损,12座变电站受到巨大破坏。
震后的草坡电厂
其中,110千伏百花变电站、110千伏枫香树变电站完全损毁,300多公里的输电线路严重损毁。此后,岷江水电110千伏电网被割裂为南、北两网孤网运行,用电客户在此次地震灾害中也受损严重,该公司发电业务和供电业务损失惨重。
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了解到,此次地震给岷江水电所带来的直接及间接损失为7.9亿元。与此同时,“5.12”地震致使岷江水电持股40%的福堂公司、持股31%(2008年)的黑水冰川公司的房屋、设备、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确认地震损失约0.71亿元;也因生产设备设施和送出线路受损影响,上述两公司发电量大幅下降,致使上市公司2008~2009年间投资收益减少2.53亿元。
在此背景之下,岷江水电在2008年~2009年期间,其连续两个会计年度的审计净利润均为负值,该公司股票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特别处理。进入2010年,随着灾后重建工作的有效推进,以及下庄、沙牌、铜钟等电站恢复到正常的发电状态,岷江水电经营情况已得到明显改善。2010年,岷江水电实现净利润1.435亿元,扣非净利润亦达到8759万元,实现扭亏为盈,并于2011年成功“摘帽”。
但好景不长,2011年岷江水电遭遇“7.03”泥石流灾害,使其汶川县银杏乡境内的110千伏草平线、35千伏百关线以及35千伏草关线部分输电线路严重受损,所属南新二级电站被棉簇沟泥石流淹埋停运,对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造成了一定影响。
两年后,2013年“7.09”泥石流灾害再次致使岷江水电沙牌电厂被泥石流掩埋,110千伏雪花坪变电站和35千伏七盘沟变电站被泥石流冲毁淹埋,21条输电线路停运,53基杆塔损毁,168个趸售台区6160户和130家工业客户受损供电中断,直接及间接损失达两亿元。
陆续投入逾6亿升级改造
多年来,面对接踵而至的自然灾害,岷江水电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克服资金不足、人力匮乏、物资短缺的重重困难,全身心投入到恢复重建和再谋发展的工作中去。
据岷江水电介绍,在国家电网和省电力公司的大力支援下,上市公司先后通过救灾指挥部空运和绕道雅安、马尔康公路运输,为沿线受灾群众送去146台各型柴油发电机和油料、照明设施,解决了临时照明用电;通过昼夜奋战,下庄电厂在2008年5月16日便顺利恢复了发电,为震中区汶川县城送去了光明。
十年来,岷江水电通过银行举债和自筹资金,先后投入13.36亿元用于电站和电网的恢复和建设。岷江水电董事长张有才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表示,上市公司目前已经走出了灾害的阴影,主营业务得到了快速恢复,发电能力得到了提升,电网结构得到了加强,资产结构不断优化,盈利水平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具体来看,从2008年“5.12”震后至2011年6月,岷江水电经过1120天的连续艰苦奋战、耗资5.8亿元,最终全面完成草坡电厂、以及110千伏百花变电站、110千伏汶川威州输变电等恢复重建工程,总计4座电站、12座变电站、300公里输电线路得到恢复重建;此外,还投入约3000万元,解决汶川县部分乡镇迁建区域的供电问题。
草坡电厂重建后
从2013年“7.09”泥石流灾害后至2016年12月,岷江水电耗资1.29亿元,先后完成了受损输电线路修复,以及110千伏新桥变电站(异地重建)、35千伏七盘沟变电站和沙牌电厂的再次恢复重建工作。在恢复过程中,草坡电厂、沙牌电厂、以及新建变电站的装备水平有了极大的提升,至此岷江水电生产经营正式步入正轨。
在恢复重建的同时,岷江水电董秘肖劲松对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透露,上市公司已陆续投入6.22亿元,用于厂网设备的的升级改造。
他详细指出,目前,岷江水电直属的下庄电厂于2016年7月完成增容改造,至此公司的装机容量较震前增加3.01万千瓦。近年来,岷江水电已先后完成了110千伏郭家坝变电站技改、110千伏黄磷厂变电站增容、110千伏百杨线改造等项目,并完成了110千伏水郭线、110千伏蒲新线、110千伏下新线等电网新建项目,开展了岷江电网南北联网的110千伏草杨线项目,电网结构不断优化,资产质量得到改善。
2016年营收创历史新高
随着“5.12”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岷江水电各项经营业务逐渐恢复正常,其发电业务于2012年度超越震前水平,售电业务于2015年恢复至震前水平,并在2016年实现了历史性突破。
在经营业绩方面,岷江水电营业收入于2012年超越震前水平,并于2016年完成营业收入11.37亿元,创下上市公司历史最高水平。此外,岷江水电资产负债率由2013年底的72.03%最高值,下降至2017年末的51.96%,资产结构不断优化;股东权益由2009年底的6.28亿元增加至2017年末的11.43亿元,逐步实现了股东权益的保值增值。
今年4月25日,岷江水电正式发布2018年一季报,1~3月该公司完成营业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44.26%,电力行业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19.58%;实现净利润3690.29万元,同比增长1359.16%,电力行业平均净利润增长率为-44.92%。对此,岷江水电表示,该期由于其用电客户中的钢铁企业部分完成技改投运,上市公司销售电量同比增加,进而提升毛利额同比增加。
面对曾经数次天灾,岷江水电董事长张有才表示,股东利益就是公司的最高利益,面对飞石余震和伤痛,岷电人顽强地向广大投资者和中国资本市场递交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在最困难的情况下,岷江水电集最大力量守护着上市公司的财产,并忠实地履行着信息披露的责任。
灾难之后,岷江水电没有忘记上市公司的诚信,没有忘记对投资者市场的承诺。张有才指出,在灾后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岷江水电于2008年6月13日,实施了红利分配。自2012年以来,岷江水电累计向股东分红1.78亿元,此举获得了市场舆论的广泛认同。
除此之外,岷江水电还进一步落实践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到精准扶贫工作。
2016年3月,岷江水电与汶川县绵虒镇克约村签订《精准帮扶结队共建协议》,经过一年多的不懈努力,克约村顺利已实现了“脱贫摘帽”目标,并成功建成汶川县“县级文明村”。2017年4月,岷江水电再与汶川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汶川·岷电”帮扶战略合作协议书》,计划投入精准扶贫资金300万元,用于支持汶川县扶贫攻坚项目。来源----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