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三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最初的梦想该如何抵达

今年的开学日,恰好也是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成立19周年,作为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的首任校长、荣誉校长,在今年

今年的开学日,恰好也是成都师范银都小学成立19周年,作为成都师范银都小学的首任校长、荣誉校长,在今年由中共成都市委宣传部指导,成都市教育局主办,各区(市)县教育部门及学校、成都商报·成都儿童团承办的“70年,我的国、我的家”2019年成都市中小学开学第一课上,冯淑蓉老校长回到成都师范银都小学,作为本次开学第一课的7大主讲嘉宾之一,给孩子们讲述了与她的成长、教育生涯,以及成都教育近30年来的巨大发展变化。

从演员到小学教师

读中师的时候确立了梦想

冯淑蓉校长给孩子们讲述了3个故事。小时候她喜欢唱歌、跳舞、朗诵诗歌,读初三的时候,她一人表演的谐剧“大跃进中的小主人”,在当时的成都十三中礼堂(后来的华协电影院)、省府礼堂演出多次,走在大街上都有人认出她,可以说是不折不扣的小明星,她也有了做演员的梦想。

但是,当她有一次因为到人民公园演谐剧,看到一个近百人的男女生大合唱节目,唱聂耳作曲、田汉作词的《毕业歌》。铿锵有力的歌声让她心生向往。她的大队辅导员董老师告诉她,合唱队是成都第一师范(女师)、成都第二师范(男师)的联合合唱团,想去的话初中毕业就可以去考。

后来,顺利考上成都第一师范学校的冯淑蓉,憧憬着毕业后当一名小学语文老师,而且一定要当少先队辅导员,像毛蓓蕾老师一样,让红领巾与白发一起飘扬。

可是中师毕业未能如愿,她被留在了母校,做了共青团的专职干部,当了团委书记。在母校成都第一师范,也就是后来的成都师范一干就36年,从18岁到54岁。冯淑蓉的小学教师的梦不能实现了,但是这颗梦想的种子始终埋藏在她的心中。

从1978到1998年,改革开放的第一个20年,尤其是从80年代中期开始,是我国中等师范教育,快速发展与崛起的二十年。

冯淑蓉校长说,目前活跃、坚守在我们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管理第一线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名师、名校长,正是在那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学习、成长起来的中等师范、高等师范学校的优秀毕业生。

除了银都小学自己的校长,大家熟知的成都师范附属小学、成都市实验小学、成都市泡桐树小学、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成都市盐道街小学、成都市金沙小学、成都市草堂小学、成都市东城根街小学以及如今的金苹果公学、锦官新城小学的校长等等,都是这飞速发展的成都教育20年的杰出代表。同学们也从冯淑蓉展示的照片中,一一认识了这些名校的校长们。

从中师学生到研究生课程

学习的脚步从未停歇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看见许多年轻朋友跨进大学校门,冯淑蓉心里充满了羡慕!

1983年考上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全日制大专时,当时的冯淑蓉已经37岁,女儿小学刚毕业,儿子读幼儿园。

而在1988年-1991年间,冯淑蓉二度上大学,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习。当时家里也出现最特别的一景:冯淑蓉读大学本科,女儿上高三,并在1989年考上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儿子上小学三年级。

其实,冯淑蓉在49岁-65岁间,先后接受过四次外科手术,其中,心脏手术三次,一次为心脏停跳,血液到体外循环的超大型手术,她的体内还安装了心脏起搏器。因此,现在她只要乘地铁或者坐飞机,都要接受特殊安检。

这一细节让现场不少孩子为之动容,纷纷鼓掌。但冯淑蓉鼓励同学们,规律不可违,此生做教师,将学习、成长作为伴随自己一生的财富何其有幸!

创办银都小学

以校长身份圆了小学教师梦

2000年,“西部大开发”的国家战略部署,让中国乃至世界的目光开始聚焦西部,特别是成都。

在“西部开发,教育先行”的指引下,成都教育风起云涌,改革与发展的势头前所未有。肩负着“国际知名,全国一流,西部第一”二次跨越使命的成都高新区,与成都师范联合创办银都小学。

五十四岁,距离女教师法定退休年龄仅有一年时间,冯淑蓉意外惊喜地与银都小学相逢了。2000年的8月29日,银都小学开学前一天,下起了大雨,老师们淋雨布置开学典礼,甚至有老师不小心摔跤骨折,但都没有扑灭大家对新学校的建设热情。

这段银都小学的创校之不易,让同学们听得入了迷,全场没有一点声音。

最后,冯淑蓉鼓励同学们,“你们是实现我们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梦之队。我们的老师们正是这支梦之队的筑梦人。作为一名老教师,我衷心地祝愿你们,无论是小同学或大同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情系家国,立于世界。”现场180名同学,以经久不息的掌声,感谢着冯淑蓉校长带来的开学第一课勉励。

红星新闻记者 樊英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