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OB名人堂|王正:学渣的逆袭,从挂科19门到铁甲圈“王大师”

原标题:KOB名人堂|王正:学渣的逆袭,从挂科19门到铁甲圈“王大师” KOB名人堂是《铁甲雄心》《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原标题:KOB名人堂|王正:学渣的逆袭,从挂科19门到铁甲圈“王大师”

KOB名人堂是《铁甲雄心》《这就是铁甲》赛事出品方KOB机器人格斗旗下的人物访谈栏目。

本期铁甲名人

王正

铁甲圈人称王大师

大学生机器人擂台赛无差别组全国季军

《铁甲雄心》第一季16强

 Q:你是谁,来自哪里?

A:我叫王正,89年生,是一名机械工程师。我从大二开始就参加机器人擂台赛,去年8月份《铁甲雄心》第一季招募选手,我有朋友知道我对这方面的兴趣爱好,邀请我一起组队,最后以16强的成绩入坑。

《铁甲雄心》第一季大城小匠战队

Q:机器人擂台赛和机器人格斗有什么区别?

A:擂台赛的机器人类似于铲车,两台机器人在擂台上互撞,把对方推下去就算赢;但不是现场遥控,而是预先写好程序,用传感器去检测发现和冲撞对手。擂台赛机器人和格斗机器人在整体和行驶部分都有很大的共通之处,不同的是格斗机器人需要有一个独立带有攻击性的武器系统。

Q:作为机械工程科班出身,你算是“学院派”造机者吗?

A:不,我的造机知识都是参加机器人比赛自学的,不是老师教的。我大学学习成绩超级差,成绩估计全级倒数第一,实际毕业的时候挂了19科,现在想起来是比较任性了。为了参加机器人擂台赛,我跟老师说好,不去上课,只参加考试,整天自己泡在实验室或者宿舍搞研究。比如说先需要画CAD图,就去自学CAD,到后期又需要三维设计,就去自学三维建模软件;要电路就又得学一下电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出来。我对自己喜欢的会极度投入,不感兴趣的就不想管。

Q:你和《铁甲雄心》第一季其他选手最不同的地方是?

A:我这个人喜欢收集工具,又比较奇葩,比赛带工具的时候不光考虑必需品,还会想赛事方有可能缺这个、少那个,万一有个需要不就麻烦了?我得都带着,最后大大小小工具带了超级多——货拉拉来运了两趟才把所有工具都带到现场。所有选手只有我一个人是这样。而很多老外选手是坐飞机来的,带不了多少工具,所以他们都跑到我这里来借,我什么工具耗材都有。我就是因为这个跟飞毂猎团(旋转博士)战队熟悉了起来。 

Q:和国外战队沟通顺利吗?

A: 我英语其实不是太好,但常看英文资料,所以专业上的东西比懂英语的人还要懂一点。飞毂猎团战队一开始叫了个小姑娘来说王大师借个焊接工具,我就问她,是要借焊电线的焊接呢还是焊接金属的焊接?因为虽然中文都是焊,英文是不一样的。最后我直接跑到他们战队去问个明白。另外,我只有一个人,做这个全机身钛合金焊接的横转,在他们看来超难的,都很好奇;加上旋转博士战队里的Rick就是墓碑的建造者之一,就会经常来找我聊天。

王正与Rick熬夜维修机器人

Q: 花时间和钱来比赛,家人支持吗?

A:其实比赛时间正好就是我妻子预计生产的日子。当时我在上海,她已经回南通老家待产,我单独找了她说了情况,告诉她这比赛不参加的话我会很后悔。她立刻说,你想去的话你就去吧。妻子肯定是想我陪她的,可她什么都没有流露,除了很担心害怕我在制作格斗机器人的时候会受伤。包括她母亲,一家人完全没有不理解我的时刻,全都很支持。

王正喜得千金

Q: 比赛后回家面对妻子是什么感受?

A:比赛中间我们就会一直打电话保持联系。最后成绩是16强,而且过程非常乌龙,我非常不满意,也很愧疚,打电话告诉了她这个结果。她立刻安慰我说没什么,最重要的是过程,结果不重要,去玩儿得开心就好了。她就是这样一个人,对成绩什么都不看重,重视过程,和我一样。幸好我家宝宝比预产期晚了七八天才出生,我比赛回去还先上了一个星期的班,然后才回南通陪产的。

Q: 参加《铁甲雄心》第一季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赛后心里萌生了一个想法,不是夸张,我就觉得格斗机器人真的太适合我这个人了让我感觉值得十年或者二十年继续做下去的这么一件事情。这种感觉和英国的John Reid也有点关系,之前对他并不太熟悉,但比赛时看到他的举手投足,加上赛后查了他的比赛履历、视频资料等等,心里无比的佩服他,这么一个老先生,白色的大胡子,又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工程师,就是一个我想自己以后成为的样子。还有飞毂猎团的Rick,特意送了我一件他们俱乐部的T恤衫作为纪念。我特别珍惜这件T恤衫,而且每次穿着的时候,都会想起他们,然后觉得特别温暖。

左二为英国知名铁甲玩家John Reid

左二为飞毂猎团战队成员Rick

Q:入圈短短一年便被圈里称为“大师”,你自己怎么看?

A:说实话虽然叫王大师,我不觉得自己有多厉害,只是我喜欢分享知识,有一点小小的聪明,也喜欢去结交圈子里的朋友,无论国内国外的选手都去主动地跟他们分享。一个人只能独孤求败,你技术再强,永远拿冠军也没什么意思,总得有厉害的对手,这才是让你进步的一个助推。所以我很注重和初级、高级的选手不断的沟通。我在DF社区里经常发文章,跟大家分享格斗机器人相关的经验;今年格斗机器人在国内是飞速发展的一年,我也帮助了很多小白去进好这个坑。

王正参考KOB杭州站

Q:你是如何帮助更多小白入圈的?

A:那是《铁甲雄心》第一季后,我对自己既失望和不甘,同时也坚定了做铁甲的决心,很想为这个圈子做一些事情,于是跟当时所在的公司DF提需求做一些小型机器人比赛。因为对于普通人来说,即使13.6公斤或15公斤的羽量级铁甲成本也很高,一下子几千上万,很容易让新手打退堂鼓;而1.5公斤或1.36公斤量级的铁甲,顶配成本也不过三四千,低配的几百就能做出来,这样给了很多人一个试水的机会。其余的帮助,比如说第一届比赛是提供给选手一套非常不错的标准的行驶电机和轮子,这样他们入坑会更加顺手。

Q:你组织的这次比赛结果怎样?

A: 今年3月17到18号是第一届(2公斤级,后来变为1.5公斤),初衷只是创客社区里的一个小型线下活动,没想到会组织出来几十个队伍,成效出乎意料的好。组织的过程中也会有困难,比如供应商沟通,他们供货不及时以至于我跟选手不好交代等等。但是最后的效果是远远超出我预想的。我提供的那套标准行驶电机和轮子至今还有人在沿用。

Q:你觉得玩铁甲这个圈子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A:我虽然不算格斗机器人圈子里面的元老,但是我算是新起之秀吧。的确这一年出了很多新人。但就我自己的角度,我会觉得这样的发展很正常,因为我自己的工作和事业是和铁甲联系在一起的,是跟着这个大环境一起去成长起来的,一起去前进,一起进步,我与铁甲文化是同步前进的。

KOB杭州站王正对战王奚(贪吃蛇战队)

Q:后续的造机有什么计划?

A:去年12月我去海南参加了一个全明星总决赛(羽量级),当时看到荷兰队伍的机器,我才发现机器原来还可以这么设计,武器系统是内置电机,好漂亮。从那以后就喜欢上了羽量级铁甲,也开始认识到了内置的武器系统,拥有更高的效率,并且节省体积、空间和重量。于是我把这种设计带到了国内,从我们1.5公斤级别的人率先开始做内置的滚筒,然后逐渐发展到羽量级别里面内置武器。 

 荷兰小伙伴Tim Bouwens 

荷兰MetalSkull Robotics的Stef&Dennis Martens

荷兰战队的铁甲武器内置电机

Q:对《铁甲雄心》第二季有怎样的期待?

A:我的机器都已经设计好了,蓄势待发,这次是子母机,96公斤版的地狱之子加上13.6公斤版地狱之子,刚好是110公斤。武器是内置滚筒,比起上次的横转对操控和稳定性有了更高的要求。这次赛制变成团战,每个人表现的机会都会更多。而我更关心的是整体比赛的场次会有什么样的变化,就是说在这种团赛的赛制下,从最低走到最顶,要打多少场次,因为我的目标是冲击冠军。不想当将军的士兵都不是好士兵,参加比赛如果你不想拿冠军,那就没什么意思了。

Q:最想挑战的对手是?

A: 我最想打那个墓碑。我跟Rick(墓碑建造者之一)算是熟的,当时和他聊,他说自己的墓碑很tough,表情有点屌,又很霸气,让我很想跟他打一场试一试。我这台地狱之子的设计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防御墓碑这样的横转。

Q:对入坑的萌新有什么建议?

A: 1.机器人建造的基本功一定要扎实。

2.多向国外顶级战队学习建造经验。

3.多参加比赛,在实际操练中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采访后记:王大师对于技术的极致追求在圈内备受称道,他设计的格斗机器人都对建造水平有非常高的要求,就这样在挑战自我的过程中成长为王大师,如果你现在也对造机技术一知半解,英文半桶水,只要对铁甲心怀热情,不玩就睡不着,那下一个大师就是你。

铁甲互动时刻

KOB线上Battle上线

免费机票

近距离观战《铁甲雄心》

猛戳图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