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芒种丨最好的生活是忙而不茫
2018年6月6日 农历四月廿三
今日芒种
芒种雨多气温高, 午时天热子午觉,
喝水饮食清甜淡,汗多防暑衣勤换,
祛暑益气津止渴,食品要鲜忌坚果。
6月6日前后,太阳抵达黄经75度的位置,对北半球的中国内地来说,是农忙的季节。太阳给予地球的能量,在此前后有一个奇妙的安排。我们说过此前的小满节气里农作物对雨水的渴求,对风的需要。能量的外化表现确实先雨后风,先灌浆再风干结实。到了6月,冬春作物可以收割,夏秋作物可以栽种了。这个节点,是农历的第九个节气,夏天的第三个。仲夏时节来临了。
仲夏至,芒种忙时间之美 · 不舍昼夜人们常说“三夏”大忙季节,即指忙于夏收、夏种和春播作物的夏管。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芒种”也称为“忙种”“忙着种”,“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芒种谣》如此唱道:“芒种忙,麦上场,起五更来打老晌。抢收抢运抢脱粒,晒干扬净快入仓。芒种忙,种秋粮,玉米高粱都耩上。高地芝麻洼地豆,雨插红薯栽稻秧。”
芒种节气充满了田间气息,中国内地各地对此节气都有切实的总结。陕西、甘肃、宁夏是“芒种忙忙种,夏至谷怀胎”。广东是“芒种下种、大暑莳”。江西是“芒种前三日秧不得,芒种后三日秧不出”。贵州是“芒种不种,再种无用”。福建是“芒种边,好种籼,芒种过,好种糯”。江苏是“芒种插得是个宝,夏至插得是根草”……
耗体力,多喝水时间之美 · 不舍昼夜芒种时节炎热,消耗体力多,人们要注意多喝水以补充水分,要注意养生。天热易出汗,衣服要勤洗勤换,要“汗出不见湿”,因为若“汗出见湿,乃生痤疮”。
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出现35℃以上高温天气的可能。黄淮地区、西北地区东部可能出现40℃以上的高温天气,但一般不是持续性的高温。在华南的台湾、海南、福建、两广等地,6月的平均气温都在28℃左右。这个时候极容易犯懒昏睡,头脑难得清爽。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人消除疲劳,有利健康。
芒种三候时间之美 · 不舍昼夜芒种本身是反映农业物候现象的节气。此时大自然中的物候现象则是,一候螳螂生,二候始鸣,三候反舌无声。在这一节气中,螳螂在去年深秋产的卵,因感受到阴气初生而破壳生出小螳螂;喜阴的伯劳鸟开始在枝头出现,并且感阴而鸣;与此相反,能够学习其他鸟鸣叫的反舌鸟,却因感应到了阴气的出现而停止了鸣叫。古人说,螳螂不生出,这叫阴气灭息;伯劳鸟不叫,说明政令不行而奸邪逼人;反舌鸟还在叫,定有巧佞之人在君侧。
我们现代人对这三种物候已经失去了感觉,但在古人那里,螳螂、伯劳鸟、反舌鸟都有极为丰富的意义。
● 在古希腊,人们不仅将螳螂视为先知,还称其为祷告虫,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故如此命名。在中国,螳螂是勇士,又是无知无畏的象征。螳臂当车、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等成语千百年来为中国人熟知。明末清初,胶东人王朗更是观察螳螂捕蝉之动静,创螳螂拳法。对农民来说,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现代人要观察螳螂,除了在农村,城里夏日夜晚的路灯下也能看见螳螂,因为那是蚊子密集的地方。
● 至于伯劳鸟,俗称胡不拉,也是重要的食虫鸟类,它有将捕捉到的虫类、小鸟的尸体插到荆棘、带刺铁丝上撕食的习惯,生性凶猛,对农林业有益,是一种留鸟。汉语里有“劳燕分飞”成语,即指伯劳鸟和燕子分别朝不同的方向飞去。东飞的伯劳和西飞的燕子,合在一起构成了感伤的分离,成了不再聚首的象征。王实甫在《西厢记》中说:“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劳飞燕各西东。”现代歌手田震在《未了情》中唱道:“虽有灵犀一点通,却落得劳燕分飞各西东。”
● 反舌鸟能成为中国古人观察的物候,似乎是一件难以索解的事。反舌鸟又称百舌鸟、黑鸫、黑鸟、黑山雀,等等,是南方人喜欢饲养的歌鸟,野生成鸟野性大,难驯熟,常因过度撞笼而死亡,故多掏取幼鸟人工喂养,可见反舌鸟的纯洁无辜。在美国文化中,反舌鸟也是亲切友好善良的象征。
青梅煮酒时时间之美 · 不舍昼夜
初夏是青梅的时节,青梅能生津止渴,开胃解郁。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三国时就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午后闲来无事,可以尝一尝。
芒种应“忙”
正是挥汗如雨的时候
要相信
人生从不会辜负
你的每一滴汗水
变美就从今天开始从艺莱美开始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