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这两月,小cui你还好吗?
昨日,素有小钢炮之称的冯导,在微博洋洋洒洒发了一篇《十问》的文章,质问两个月前小cui对自己的攻击。
这一问不要紧,要紧的是,面对冯导历时2个月才给出的回应,网友并不买账。
据说评论里全是骂“打dao冯小刚”的,气得小钢炮导演赶紧关了评论和转发功能。
这下好了,冯导估计又得郁闷一段时间了。
不过,小编希望冯导和小cui能和和气气坐下来谈谈,然后把精力放在为大家创作更多好作品上面。
话说
关于小cui和冯导的事
大家应该都知道塞
2003年,冯导导演的《手机》上映,将电影的原型小cui,推向了风口浪尖。
原因是,影片中男主不仅主持的节目收视率下降,甚至还出了轨。
这可不得了了,观众以为小cui也这样呢!
这对于前一年前刚因节目收视率下降,离开《实话实说》节目的小cui来说,无异于致命的打击。
原本就患有抑郁症的他,那段时间病情加重,期间甚至想过自sha。
但后来小cui透露,经过治疗,自己的抑郁症已经康复。
不过,前些日子,听说冯导《手机2》又要开拍了,担心电影对自己造成二次伤害。小cui一气之下,爆出影视行业阴阳合同,公司、明星偷税漏税,搞得华谊的股票也是跌成了超级大牛。
于是支持小cui的,说他是名族英雄。不支持的,说小cui精神病又犯了。那么小cui的真的像网友口中说的那样又犯了吗?
下面小编可要敲黑板划重点了哈!
我们知道,精神疾病是因为人的精神活动出现了问题。比如说人的思维情感抑制行为活动,思维出现紊乱,心里出现障碍等。而抑郁症是因为长期心情低落,心境出现障碍引起的,属于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
但就目前小cui的表现来看,似乎并没有出现心情低落的情况,但表现得更多的,是过激性反应。比如过度担心《手机2》对他的再度伤害,然后通过暴光阴阳合同、怒撕冯导等过激行为进行阻拦。
那小cui就是没啥问题咯?
也不一定!!
精神病学上有个词叫前驱期症状,比如像一些短暂的疑心、妄想和幻觉和短时间的情绪紊乱等,便叫前驱期症状。
这时候我们还不能叫这些人为患者,而是叫精神病超高危人群。
就目前小cui的状态来说
很有可能有这个趋势
而精神病超高危人群,比一般人群在未来发展成精神病的可能性要大很多。
据早期的研究报告显示,这类人群在未来2到3年内大概有1/3左右的人会转化成精神疾病。
而剩下的2/3可能不会转化,也有可能自己缓解,但是更多的是持续保持受困扰的精神状况。
就是说,他既没有变成精神疾病,但是也不是正常人,他持续地受到这种心理困扰,他的应激水平比较高,这样的人群依旧属于超高危个体。如果持续存在的话,也是需要给予足够的干预的。
所以咱们的小cui
在面对此次冯导的质问
可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不过回归现实生活。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社会环境等因素,容易导致人们出现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各种各样的精神疾病。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球有超过4亿的人患有精神疾病,平均起来每100个人中,大约有7人就是精神疾病患者。
但这个庞大的数据背后,远远超出一般人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将精神疾病扼杀在精神病高危人群中呢?
名医在线网特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周福春
为您讲述:如何对精神病超高危人群进行干预治疗?
今日专家推荐
周福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
精神科 副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精神医学博士
北京大学临床心理学硕士
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博士
擅长:各类精神病障碍的诊治,包括抑郁症、焦虑症、双向情感障碍和精神分裂症等。研究方向为临床精神药理学和精神疾病早期诊断。
点“阅读原文”即可了解更多关于
周福春医师的科普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