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为双11的丝滑​护航?

今年的电商双11,比往年来得更早一些。

10月20日晚,京东等各大电商平台开启首轮大促,创下历年最早记录。10月31日晚8点,京东开放预售商品尾款支付,双11第一轮小高潮到来。

数据显示,今年京东11.11从10月20日晚8点开启预售后持续火爆,预售商品种类同比增长超50%,离预售结束还有2天,就有59688个品牌预售期订单额同比增长超100%,有效激发了消费热情。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今年各大电商平台的双11销售额将再次创下历史记录,主流电商平台的销售额总和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

在海量的消费者订单涌入之下,电商平台们平稳度过双11上半场,剁手党们的买买买变得无比畅快。事实上,对于电商平台而言,每年的双11都堪称一次“大考”。消费者们的狂欢背后,离不开电商平台在底层技术上的多年耕耘。而现在,这些技术也开始走出电商,并成为科技企业赋能实体产业的关键所在。

电商平台交出“双11大考”答卷

10月20日晚8点10分,京东11.11开启仅10分钟,家住北京市朝阳区的崔女士就签收了她今年11.11的第一笔订单——通过京东“小时购”购买的iPhone 13手机。这也是小时购11.11的配送首单。新一代的电商消费者在享受流畅便捷消费体验的同时,可能已不再记得双11曾经被服务器宕机支配的恐惧。

在2016年以前,“服务器崩了”几乎占据了每一年双11期间的微博热搜。服务器宕机见证了双11的消费火爆,但也给消费者带来了不好的消费体验。在那些年,服务器宕机让许多消费者没能抢到心仪的商品,由此产生的消费投诉也层出不穷。

而在2016年后,各大电商平台在双11期间的服务稳定性得到了极大的提升。10月31日晚8点,京东11.11开场10分钟,京东云每秒用户访问峰值同比提升157%,而系统仍然保持了流畅稳定的用户体验。

在京东,双11承载了极为复杂的业务场景,涵盖零售、金融、物流多个业务板块。当消费者在手机上点下“立刻购买”的那一刻,系统需要核对金融机构的付款信息、库存系统的SKU数据,并从京东的上千座仓库中匹配最优的配送方案。面对同时并发的万亿级购物请求,京东云的秘诀,是其全面云原生化的系统架构。

2014年,京东就开始了云原生的早期探索,而在今年,京东电商业务开始全面迈入云原生时代。面对云时代下海量的信息处理需求,京东云开始以容器化的方式部署计算单元,以实现复杂业务的独立稳定。

京东官方数据显示,京东云目前部署了全球规模最大的Docker集群和Kubernetes集群,在线管理Pod数量200万+、运营容器峰值核数1000万+。容器化让京东云的单位订单资源成本下降30%,而交付效率则提升了1.5倍。

转型云原生后,京东云具备了更灵活强大的微服务架构,以及更加统一的DevOps及安全运营体系。即便是面对双11、618规模的电商应用,京东云也可以轻松应对。

今年7月,京东云将这些能力整合为京东的混合云操作系统——“云舰”,并对外输出自己的技术能力。京东的合作伙伴们,也成为了京东技术能力的受益者。

在电商行业,双11是一场全体电商人的大阅兵。这意味着,在双11期间,加班加点的不止有电商平台的员工,还有无数的电商卖家们。以往,电商人对双11可谓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双11带来的销量增长与高额奖金,而恨的则是无休止的熬夜加班。

以电商运营为例,在双11期间,除了更新主图、详情页外,他们还要为各类双11活动撰写多种风格的营销文案。

但现在,电商平台提供的AI营销内容生成服务,可以实现自动化的文案生成。无论是发现好货频道的图文混合有调性的风格文案,还是社交电商的口语化俏皮文案;无论是搭配购多商品的搭配文案,还是导购机器人单商品的卖点文案等,都可以应对自如。

事实上,京东的智能内容生成能力并不局限于多模态商品营销文案的生成。在深度自然语言理解与知识图谱等技术的助力下,京东云早已具备更多数字化内容的规模化生产能力,可以自动根据商品图文信息,生成图片、文字、视频等多媒体素材。京东官方数据显示,京东App“发现好货”频道下的AI生成带货内容,其点击率已超越带货达人40%之多。

在AI内容生成、智能客服等技术的助力之下,京东平台上中小卖家的运营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这些新技术的普及,最终实现了电商平台与卖家的双赢。

双11,不止于电商

2009年,双11以“电商购物狂欢节”的形态首次亮相。十余年来,双11活动伴随着电商的茁壮成长而发展壮大。与此同时,中国的零售渠道体系与品牌运营策略也在不断升级。

如今的双11,早已不只是电商的节日。在渠道侧,越来越多的实体商超也开始加入到双11大促之中。而对于品牌而言,双11的火爆也给它们带来了更多思考——无论是在线上还是线下,品牌旗舰店承载了越来越多的流量,这也给品牌的数字化升级打下了基础。

在这一背景下,我们在近些年见证了一大批新消费品牌的强势崛起。在消费者侧,它们大多采用DTC(直连消费者)模式,以自有消费渠道作为核心阵地,通过自营社交媒体与消费者建立更近的联系。它们更了解消费者,并通过消费者数据重塑后端供应链,以打造更强的产品力。

而传统品牌们也不甘寂寞,它们开始努力推动自身业务模式上云,开始转型数字化,并以此洞察消费者。老牌乳品品牌得益乳业就是其中之一。

这家总部位于山东淄博的企业,拥有40多年的历史,其出品的低温巴氏鲜奶和酸奶颇受山东等地消费者的喜爱。与常温奶相比,低温奶保质期较短,且对冷链物流的要求极高。这意味着,低温奶的销售渠道仍然以线下商超、便利店及家庭订购为主,电商渠道很难成为低温奶销售的主流。

2020年9月,得益乳业与京东云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在生鲜、物流、运营等领域展开合作。京东开始从产业视角出发,思考如何帮助得益乳业实现业务与品牌的数字化升级。京东云帮助得益乳业上云,并结合乳品行业特点,构建起了覆盖线上、线下的全渠道业务中台,并搭建了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新零售体系。

通过沉淀数据资产,京东云让得益乳业得以更好地洞察消费者,并通过C2M反向定制助力得益乳业推出更多迎合消费者口味的新产品。例如,得益乳业的“享呵就喝”系列低温风味发酵乳,就主打“代餐轻时尚”这一概念,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健康饮食需求。

得益乳业“享呵就喝”系列低温风味发酵乳

而在服务得益乳业等产业客户的过程中,京东云也在不断强化自身的产业客户服务能力。随着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主体进入云计算市场,京东云在产业客户服务能力上的优势,也将被进一步放大。

产业上云——云计算行业新命题

在云计算市场,产业上云正在逐渐成为行业新命题。

早年,云计算行业推崇“拧水龙头”的服务模式。当年,云计算行业的服务模式以IaaS为主,云计算客户在厂商手中购买服务器等计算资源,自主搭建云端应用。与自购服务器相比,“像拧水龙头一样方便的计算资源”让云计算服务深入人心。

而现在,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浪潮下,实体经济涌现出了更多上云需求。早年,实体经济客户的上云需求大多局限在企业管理层面,例如,将传统的OA、CRM、ERP系统上云,以实现更加灵活、安全的企业管理,并满足移动办公的需求。而现在,实体经济客户则在开始追求“全面上云”,以实现自身业务的数字化转型。

与传统云计算客户相比,新兴的实体经济客户有着迫切的上云需求,但其自身技术能力却十分有限。这意味着,云计算厂商需要为它们提供更加开箱即用的计算能力,SaaS以及DaaS化(数据即服务,挖掘客户数据信息并指导客户管理运营)的服务更受青睐。

在产业云市场飞速成长的时代,技术实力成为了云计算厂商的基础能力,而产业洞察及服务能力则成为了云计算厂商之间新的竞争点。

以电商业务起家,并在物流、供应链等实体产业布局多年的京东,对云计算市场的这一趋势显然具备更多话语权。 在今年的京东云峰会上,“云上共生,产业共赢”成为了峰会主题,而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云事业群总裁高礼强则提出了京东云的新目标——从最懂产业的云出发,京东云要在三年内力争做成“最强的产业云”“最低碳的云”“最开放的云”和“最增值的云”。

今年双11期间,京东云提出了“京东11.11规模化应用的十大数实融合技术”,混合云操作系统、智能交互RPA、一体化供应链物流服务、区块链防伪溯源、C2M反向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科技、AI营销内容生成、数字人、360度隐私保护、低碳基础设施。京东云未来将对外输出这些技术能力,助力产业共赢发展。

在产业全面上云的新时代,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已不再泾渭分明。越来越多的实体经济将拥抱数字化,而数字经济也将走出互联网,帮助实体经济实现转型升级。在数实结合的大趋势之下,助力产业数智化,也必然会成为云计算厂商的共同选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