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北国入冬,南方却是热带农业耕收繁忙季。温湿气候中,海南等热带地区的病虫、害草和土壤问题容易出现,农民也开始发愁。
在海南,符悦冠、陈俊瑜、龙海波、武春媛、刘贝贝、黄乔乔等一批来自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环境与植物保护研究所的专家,分布在各个角落,像医生一样对农田、园林进行“体检”和“诊疗”,守护着农业健康,还将经验和技术推广到国内外。
清晨,雾气还没完全散开。“虫专家”符悦冠已早早来到橡胶林,指挥他的“虫子大军”,打响了叶螨歼灭战。被叶螨危害的橡胶园会严重减产,符悦冠找到一种“以虫治虫”的方法——用叶螨的天敌捕食螨来“一物降一物”。
符悦冠正在观察橡胶树叶背面的虫害情况
无人机载着料箱起飞后,数百万个经过培育的捕食螨像空降兵一样,随风撒落在橡胶的叶片上,不到3分钟,8亩林地就完成了“投送”。现场专家陈俊瑜说,这种通过繁殖害虫天敌、用无人机进行喷洒的“黑科技”,大幅减少了传统化学药剂的使用,且对环境没有负面影响,目前已经大面积在海南、广东、广西、四川等地推广,速度快的两到三周就能完成防治。
陈俊瑜将附着捕食螨的培养基倒入无人机料箱
要治虫,先养虫。在海南儋州的一间养虫室内,研究员彭正强每年繁育7000万只寄生蜂,专门用来对付给椰子、槟榔带来破坏的入侵害虫椰心叶甲。“养虫子比带小孩还要难。”他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我们已经攻克了这一生物防治技术难关,每年为农民挽回上亿元的损失,还将技术推广到了马尔代夫等国家和地区。”
养虫室内,科研人员正在培育寄生蜂
地面的病虫看得见,地下的病害往往发现就是“晚期”。“地下工作者”龙海波博士从一株枯萎的番石榴树根部刨出一段根节,很快发现了问题:“你看,是根结线虫取食了植株的养分,如果不防,整片果园可能绝收!”
龙海波说:“通过应用绿色高效土壤消毒剂灭杀土壤有害病原菌,并配合增施有益微生物复合菌剂,我们的绿色防控技术已经在20万亩冬季瓜果地推广应用,‘疗效’显著。”
相对于作物,土壤问题同样不可疏忽。“土专家”武春媛指着一块前阵子还长满齐腰深杂草的试验地说:“过量使用除草剂、化肥,土壤微生物系统会被破坏,土壤板结,作物就长不好。”
用她的话讲,改良土壤的过程就像中医调理,专家们正开发多种微生物“调理剂”来促进植物根际有益微生物生长,有的当季就能见效,未来还可以减少使用化肥,甚至替代化肥。
除了板结,土壤还存在重金属超标问题。刘贝贝博士的工作是用各种仪器为土壤做“体检”。下地钻土取样、风干、编号、研磨化验……她和团队成员从海南各市县往实验室“背土”,每年要检测上万个不同地区的土壤样本。
科研人员正在进行土壤取样操作
“我们的检测数据对后续治理土壤和指导农民种植很重要,许多专家已经在攻关重金属超标的‘化解’之法。”刘贝贝说。
最近,外来入侵物种引发广泛关注。“草专家”黄乔乔坦言,入侵物种对农业的危害并非危言耸听。
黄乔乔在试验大棚内观察入侵害草薇甘菊的防治情况
“当前,入侵热区的主要植物有10多种,对农业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黄乔乔正在研究的薇甘菊就是其中一种,这种通过花卉等从南美洲进入海南的蔓生害草,可以让作物缺乏光照而枯死。他说,目前除了监测,自己的团队已经开始研究防治这些入侵植物更有效的方法,如利用病原菌进行感染清除。在他的实验室里,一些害草的“克星”正被分离鉴定,一旦时机成熟就可以尝试推广。
农田、园林有了“临床医生”,农民们拍手叫好。儋州胶农吴治琼这些天碰到好几位专家来村里科普有害生物防治知识。他打心眼里高兴:“‘医生’来地里‘治病’,我们心里就有底了!”
文字记者:陈凯姿、王军锋
摄影记者:郭良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