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于武、付炳锋、曹鹤、张欣评论汽车科创板:风险机遇并存

汽车预言家 李响 王鑫 北京报道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企业将正式迎来上市交易。截止目前,汽车预言家

汽车预言家 李响 王鑫 北京报道

7月22日,科创板首批企业将正式迎来上市交易。截止目前,汽车预言家梳理17家主流造车新势力车企后发现,其中6家车企明确表示为登陆科创板正在积极筹备中。

对此,汽车预言家采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炳锋、全联车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曹鹤、国泰君安证券首席汽车分析师张欣四位专家解读科创板下的新造车企业,他们表示,进入科创板不易,这是一个检验企业实力的好时机。

付于武:科创板是新造车盘活自己的“新金融工具”

新造车势力与高科技企业进入科创板是企业的选择,只不过各个公司将最后的融资路径定位在科创板,此前也有赴美上市、港股上市的例子,最终的目的依旧是充分利用金融工具引入社会资本将自己盘活。

相比于国外资本市场,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所以现在市场中资本力量越来越发挥重要的作用。国家也有意引导,因此设立了不同板块、不同平台,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来扶持企业发展。

原来对于造车来讲,更看重技术,现在已经变成了技术 资本的模式。传统车企过去没有意识到资本运用,现在所有车企都开始意识到技术不是造车的唯一。在资本运作方面,似乎新造车企业运用得更加娴熟。如果资金链断裂,对于资金密集型企业来讲将很难生存,我觉得,企业善于使用金融工具盘活、整合资本力量是很好的。

付炳锋:科创板让新造车企业资金动起来

相比主板的三年盈利指标,科创板的宽松制度实际上为新造车企业创造了条件。融资难成为不少新造车企业最大难题,投资规模从最初的几十亿美元到现在的几亿人民币,在体量上足以看出资本市场对新造车企业的态度愈发谨慎。同时,贷款成本走高,大家也更愿意选择科创板上市这条路线。

现在新造车企业承担的压力和风险更大。补贴不能及时到位,一旦资金运转出现问题,他们的境遇可能比上下游企业更加紧张。融资难问题对新造车企业实现交付产生很大制约,如果资金在中间环节出现滞留,对整个企业来讲将是致命的打击。

科创板重点支持新能源汽车以及配套企业,新造车企业与传统车企之间还存在不小差距,在前期投入中缺少资金则需要不断融资,因此,相应的投产交付就会再度滞后。科创板的出现,缓解了企业资金困难的问题,资本导入后不仅能推进技术研发,还能让新造车企业的资金流动起来。

曹鹤:科创板对新造车企业是活命的机会

我认为,新造车企业进行资本游戏的下一步就是努力往科创板走。在融资趋冷的背景下,科创板给需要大量资金持续投入的新造车企业提供了活命的机会,越快上市,机会就越大。

一般来讲,新造车企业进入科创板后能够在短期内获取更多外部投资,还能够吸引长期战略投资。此次科创板的概念,让新势力都觉得有路可走。在股市,最终还是要以业绩为指标,对于科创企业来说,投入产出不对等的现象较为普遍,但不意味着一家企业可以长期不盈利,上市的最终目标都是走到主板,但很多企业在这一过程中就被淘汰了。

近段时间,新造车企业依旧处于亏损的状态,尚未触及盈亏平衡点,厂房、资质、研发、渠道等多个环节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此看盈利周期较长,科创板的制度设计更适合新造车企业。降低门槛后的科创板一定程度上能够“留住”有潜力的企业,但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战略投资者的加入将对企业的长期良性发展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其更多的意义在于“活下去”。

另外,移动出行、电动化、自动驾驶依旧是风口,能够吸引资本进入。我们也能看到一些处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的科技企业在筹备进入科创板,像雷达、网联、自动驾驶软件开发都在积极筹备,一定程度上预示了科创板未来的方向。

张欣:科创板门槛不低 核心在创 重点在预期

可能外界对于科创板理解为门槛低,但事实上并不低,不是说每一个新造车企业都能够进入到科创板。所谓科创板,核心是“创”。在入市审核上,要看企业的核心在哪些方面,而且这不是由企业自己决定的,是由交易所、证监会判断的,如果零部件都是买来后组装的,就无法进入科创板,即便已经有了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但是在行业中属于达不到领先水平也不能被通过。一定程度上来说,科创板也会起到新造车企业分流的效果。

企业进入资本市场后,资本市场会根据业绩判断价值的。虽然车市环境不佳,依然有企业呈现出平稳或增长趋势,这就是市场对企业的分化作用,未来在科创板也是这样。可以明确的是,目前来看,新造车领域依旧存在暴利,新造车企业不仅是技术密集型产业还是资金密集型产业,进入科创板后,如果企业不能突出技术,而仅靠资金是存活不下去的,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预期情况都是被交易所、证监会重点关注的地方。

还有一点,上交所的体制相对完整,从股票交易来讲真正意义上只有上交所和深交所,但是深交所具有特殊性,国家将科创板放在上交所也有对自主企业的支持。另外,科创板对于新造车企业来说,如果能够进来,任何时候都是好的,首先就可以解决这些新造车企业的资金难问题,但未来也将受到更深层次的市场监管。

责任编辑:于建平 主编:赵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