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年伊始,以文化与产业共融的阳澄湖1971仓坊隆重开门迎客,揭开了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迷人的旅游魅力。
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位于苏州市相城区阳澄湖镇,以“国际匠心传承地·江南艺术新蟹乡”为定位,通过打造国际文化交流区、非遗文创集聚区、大闸蟹文化与产业标杆区,争取用3~5年的时间,成为国际知名的文化体验、非遗美食、亲子旅游的乡村度假。目前已建成开放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阳澄湖国际艺术交流中心、阳澄渔谷、消泾·喜溪民宿、渡船桥、抗战碉堡群、阳澄湖1971仓坊等项目。
用数字文化赋能讲好“蟹”故事
阳澄湖大闸蟹文化馆以阳澄湖大闸蟹为主题,通过蟹起阳澄、蟹宴珍馐、蟹韵风雅、蟹事百趣,详细向游客介绍了蟹产业、蟹味道、蟹文化和蟹科普。馆内还设置了“好水好蟹”光影秀、“菊黄蟹肥”多媒体秀、“光影蟹笼”艺术装置秀、“星夜捕蟹”情景秀、“SHOW”舞台秀等多媒体互动手法,打造沉浸式蟹文化主题体验空间,让游客身临其境体验阳澄湖大闸蟹文化。
阳澄湖国际艺术交流中心是手作村的另一亮点,以手工艺为切入点,以国际艺术品、苏州非遗、相城非遗展览、培训讲座和文化体验为主要功能,设置相城廿八匠展区、国际艺术展示区、艺术临展区、艺术衍生品区,长期展览相城廿八匠、考夫曼当代陶艺展览、蔡云娣石雕作品等非遗手作。
用非遗手作十农事文化打造1971仓坊功文化产业园区
阳澄湖1971仓坊由闲置的原消泾粮仓改造而成。因该处粮仓建于20世纪70年代,故定名为1971仓坊。以“匠心造物”为主题,以“非遗手作+”为突破口,以国家级非遗蓝印花布、苏绣,省级非遗苏州缂丝和陆慕蟋蟀盆,区级非遗苏派鸟笼为引领,植入苏绣、蓝印花布、缂丝、蟋蟀盆等非遗手作,配以休闲餐饮、书屋咖啡、数字文旅、版权工作站等多个业态,构建一套产品研发、人才培养、产业孵化、版权交易、产品销售、研学体验的完整产业链,形成“产、学、研、销”体系,全力打造手工艺人和艺术家的孵化基地,助力乡村振兴。
1971仓坊分成三个旅游区域1.艺术+区作为非遗手作集中展销区,设有阳澄印象、吴元新苏州蓝印花布艺术馆、手工艺术家部落、非遗艺术馆、老粮仓记忆·老物件馆。以及由姚绣、鬻缂坊和澄泥工作室组成非遗艺术馆。
老粮仓区
5个保留的圆形粮仓“土圆囤”,着重展示了粮仓过去近百种收粮、储粮、运粮的用具,还原了江南粮仓的生产场景,讲述了“一粒金黄的稻谷”到“一块香喷喷的糕点”的过程,融入农耕文化、稻作文化、节气文化、地域文化、非遗文化、民俗文化内涵,让老粮仓迸发新活力。
在“旋转自助餐厅”,游客可以品尝到各个时节的应季米食,充分体会到一粒稻谷变成一份食物的过程,实现可感、可品、可食。
休闲服务区
1971仓坊设有湖边书房、林间·简餐、多功能剧场、游客中心,打造具有艺术气息的文旅消费空间,书房共有图书2万余册,以地方文化、苏州文学、历史名人等主题图书为主,配套咖啡、茶饮服务,游客在此可静享乡村生活慢时光。
阳澄渔谷
以蟹塘、水生作物园和特色田园为生态基底,以古今捕鱼和农事体验为核心,集亲子休闲、乡村体验、户外拓展、科普教育于一体,打造浑水摸鱼、搬罾捕鱼、趣味钓虾(蟹)、卡丁车、烽火列车、草船借箭、沙土乐园等20多种娱乐项目。
消泾·喜溪民宿
消泾·喜溪民宿以国风与禅意完美融合,相继被评为苏州市共享农庄(乡村民宿)和苏州乡村旅游精品民宿。
阳澄湖(消泾)国际手作村将继续秉持“手作潮地、舌尖褔地”的定位,不断完善项目功能配套,让旅游新花成长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