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行李兖:企业需加强信息披露,获得银行绿色融资青睐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德尚玉 实习生周怡廷北京报道 近日,在“斯德哥尔摩+50”中国利益相关方对话会上,就“绿色金融工具加速低碳转型”主题,中国建设银行总行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李兖表示,建行全面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充分发挥多牌照优势提供绿色金融服务,其中绿色贷款余额已经超过两万亿;建行在落实监管要求和TCFD披露框架上做出相应努力,正在编制集团环境气候报告。

目前,银行缺少获取企业环境气候、碳减排等方面数据的渠道,绿色融资企业需要加强信息披露,以此更顺畅地获得金融机构的融资服务。

建行发挥多牌照优势提供绿色金融服务

建设银行将发展绿色金融作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举措。建设银行成立了绿色金融委员会、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绿色金融发展战略规划、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明确了目标愿景和服务碳达峰碳中和具体行动。从董事会、监事会到管理层,对于绿色金融发展都高度重视。建行在业务的发展中利用多牌照优势,通过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信托、绿色租赁等多种绿色金融工具,为企业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和服务。

就绿色信贷来说,建行将环境气候风险纳入贷中贷后全流程,在项目评估、信贷审批等方面提供相应支持政策,绿色贷款余额已超过两万亿。

绿色债券方面,建设银行在境外发行合计规模24亿美元的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绿色债券和转型债券,并在境外发行全球首笔基于中欧《可持续金融共同分类目录报告-减缓气候变化》的绿色债券5亿美元,在全球发布“建行-万得绿色ESG债券发行指数”,承销国内首批碳中和债券、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

子公司方面,建信基金加入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 PRI),发行多只ESG相关主题产品;建行亚洲推出集团首个绿色存款产品;建信租赁在业内率先打造绿色租赁品牌。

建设银行在绿色金融发展方面,还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的挑战:

第一,数据基础相对薄弱。金融机构获得企业关于环境气候、碳减排等数据,缺乏统一、权威的信息获取渠道。

第二,市场机制有待完善。碳交易市场建设需进一步推进,国内商业银行对于碳市场的参与程度有待提升。

第三,专业研究需要深入。绿色金融涉及建筑、能源、交通、环保、化工等多个领域,需要分行业进行研究,并加强研究成果向实践的转化。

第四,专业队伍加速培养。在“30·60”目标背景下,需要更多的掌握碳排放核算、生物多样性风险评估、气候转型风险分析等方面的专业人员。

依据TCFD框架规范信息披露

2021年5月,中国建设银行正式成为气候变化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CFD)的支持机构。目前,建设银行正在依据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机构信息披露指南和TCFD披露框架,编制环境气候披露报告。

建行在采纳落实TCFD框架后进行了各项披露工作。

第一,围绕TCFD框架要求,建行规范了自身相应的信息披露。综合借助各种网站、公众号、媒体等平台、定期报告、临时报告、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环境气候报告等载体,开展信息披露工作。

第二,系统披露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在2021年中报和年报中设立环境、社会和治理专门章节,披露绿色信贷相关政策主动回应市场关切。

第三,主动披露火电、钢铁、水泥和航空等四个行业压力测试情况,并通过2021年社会责任报告,精细化披露节能、减排、减废和节水等四方面共13个目标。

第四,正在编制环境气候报告,该报告将作为环境气候方面综合性的披露载体。

加强信息披露是企业获得绿色融资的关键

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更好地赢得建行的青睐,以获取绿色融资?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考量

一是要符合国家政策、监管要求和建设银行信贷政策。

二是要符合国家和监管机构对绿色信贷的认定标准;

三是运营项目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否做到有机融合;

四是企业是否注重并不断加强公司治理,提升管理透明度,加强信息披露。

由此,如何更好地推动绿色金融?在融资方面,亟待间接融资和直接融资的整体配合,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目前,在环境气候碳减排等方面,商业银行没有获取客户统一权威数据的渠道,这也限制了商业银行对一些绿色绩效相对优异的企业的识别。”建行在这方面开展了一些探索,例如建行浙江分行创新推出“绿色能效贷款”,为经当地政府绿色评价体系认定的绿色融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根据企业不同的绿色等级,给予不同程度的贷款利率优惠。该产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当地政府的评价数据。

绿色融资企业加强信息披露非常重要。今后,在商业银行和客户之间,围绕碳排放、环境效益等与绿色金融相关的数据,建立规范的标准和方法,搭建统一的数据获取渠道,金融机构提供绿色融资将更为顺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