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花
移动社交时代,受众对传统资讯的消费模式也随之改变,短视频这类更直观的呈现形式,更符合移动化、碎片化的消费场景。
事实是,传统媒体在视频号的转型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每周的10万+热门视频常有他们的身影。尤其在视频号上的公共事件与城市宣传中,传统媒体更是扮演挑大梁的角色。
5月中旬以来,在广州新一轮疫情,南方日报用视频号记录疫情下的广州,推出#广州疫情、#广州加油等专题报道,发挥本土优势,凭借媒体一线采写报道能力,与短视频结合相得益彰,迅速出圈并斩获8W粉丝。
在此期间,视频号涌出一系列有关广州抗疫的优质内容,有个人的抗疫日记、有广东粤剧院等文化机构的文艺作品,还有广东媒体的权威报道、及时信息公开,南方日报、南方+、广东新闻联播、广东新闻频道、广视新闻、珠江经济台、羊城晚报、南方都市报、广州日报等本地媒体,深入抗疫一线,传递全民抗疫的实况以及最新的抗疫政策,在抗疫硬仗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而“抵赞”(粤语,值得夸奖的意思)的广州市民,一面是有底气有担当的严肃抗疫,一面是“做人最紧要是开心”的温暖和豁达。这种精神也体现在视频号的数据上,他们转发主流媒体在视频号的报道,分享抗疫的最新消息,同时为广大的医疗工作者、抗疫志愿者、各行各业支持抗疫的工作人员点赞打气,“感谢”、“广州加油”、“辛苦了”是在评论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语。
在众多抗疫内容中,南方日报、南方+视频号抗疫报道的表现突出,在一系列抗疫主题视频中,产出6条超10万+点赞的内容。其中,钟南山院士给“猎鹰号”气膜方舱工作人员发来鼓励的视频,点赞超过297万,总播放量超过7723万;“听老广讲广式抗疫”,本土市民的齐心抗疫故事超过1457万播放量,52万点赞量;封闭区内荔湾民警雨中坚守岗位维持秩序的视频,点赞瞬间冲破20万……
媒体权威又及时的报道,为打赢疫情防控硬仗,提供了强有力的舆论支持,得到了市民的高度认可,从5月21日至6月20日,南方日报、南方+视频号粉丝增加了近9万。
营长采访了南方+客户端内容运营中心视听传播副总监丁晓然,和她聊聊南方日报、南方+视频号“10w+点赞、千万播放”背后的思考和故事。
|前线+后方,24小时在线“赛跑 ”
面对又一场疫情大考,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第一时间成立报道专班,一个几十号人的新媒体采编小组,全天候24小时运作,紧盯着疫情防控最新进展。
南方+客户端是广东省委省政府权威信息发布平台,是南方报业移动媒体集群的拳头产品,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已经积累7000多万用户,南方日报视频号的内容运营由南方+客户端内容运营中心具体负责。
“南方+有一支根植于移动端的运营团队,生产端的优质内容能第一时间以网友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出去。”丁晓然说。
在此次疫情报道中,一线记者深入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直击新闻一线,进行视频取材,同时与后方编辑同事敲定新闻的引爆点;编辑同事在大后方实时追踪,提供支持,就新闻本身进行延展,根据事件进展和全网热点变化随时联动前方记者。
当团队产出“广州无人机驾驶车队,向荔湾隔离区输送生活物质”视频后,点赞和转发超过8万。据丁晓然回忆,当时前方记者在收到线索后,与后方编辑商量,一致认为用科技抗疫筑牢健康防线能鼓舞人心,随即前往现场拍摄视频素材,提供给编辑组剪辑成片。
该短视频在一天内制作完成,随即便上传到视频号,果不其然,火了!
|选材讲究,深入挖掘本土元素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唯有良好的舆论环境,才能最大程度地消除社会恐慌、增强社会信心、凝聚社会共识,筑起疫情防控的钢铁防线。
南方+推出的“老广讲广东抗疫故事”视频,用具有辨识度的“广普”配音,展现广东人同心抗疫、守护家园的精神,找到了视频号传播的引爆点,播放量突破千万。
在策划这类事件时,新媒体小组会经过一轮选题策划,筛选哪些事情更具可行性,最终确定视频主题后,编导同事撰写视频大纲,拟定视频风格,最后交由记者实地拍摄取材,后期同事再根据素材,剪辑成片。
丁晓然回忆,团队在讨论“老广讲广州抗疫故事”时,就语言风格斟酌了很久,决定突出广东本土元素,用广普带上本土俚语,最后由一位老广同事出马配音。
这条视频制作周期为3天,发布后迅速传播出圈。“优质内容始终是硬通货,朋友圈很多人都在转载这条视频,评论区都在为广州加油!”
就此,南方日报、南方+视频号团队总结了视频火爆的四点原因:
1、得益于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引导力和公信力;
2、传递社会正能量,鼓舞了齐心协力抗疫的广东人;
3、视频风格贴近本地民众,广普的故事性表达更亲民;
4、timing合适,发布时恰逢多地大规模核酸检测,相关画面引发用户共鸣。
另一条“荔湾民警风雨中坚守防控一线”视频中,衣服湿透的荔湾民警在暴雨中坚守岗位,触动了本地用户的情绪点。
|借力社交,媒体视频号现象级爆款频出
视频号的传播速度让丁晓然略感意外,“真的能感受到裂变的传播”。
一条“钟南山院士给‘猎鹰号’气膜方舱工作人员鼓劲加油”的视频,播放量达到7723万。丁晓然在朋友圈看到不少非媒体圈的亲朋好友都在转发。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丁晓然表示:“这是南方日报、南方+视频号播放和点赞最高的作品。网友们积极点赞转发钟南山院士的视频,说明大众对主流权威声音的渴求。这也是南方日报、南方+坚持的原则:全天候做好疫情权威信息发布,满足受众对疫情防控信息的需求。”
去年7月,南方日报、南方+注册视频号,开始了新的探索。
疫情突袭,南方日报、南方+直面考验。在公共卫生事件中,大众对权威的报道、防护知识、最新的防控措施等资讯有很强烈的渴求,主流媒体在这个时候更能体现价值和作用。尤其是短视频时代,权威媒体负有更大责任,以视觉化语言让用户在移动端获取一手信息,让权威信息发布与受众零距离、零时差。
从南方日报、南方+的范本中,营长也发现,传统媒体也在改变表达方式,进行有特色、有新意的尝试:如广普配音、歌曲MV的形式。这些恰到好处的“包装”方式,让新闻内容得到了更广的传播。
借助社交平台,受众能真正参与公共事件的讨论,通过点赞、转发、留言的方式,发表个人意见,与社交好友探讨。在南方日报、南方+视频号的评论区,很多评论都是来自广东本地区或周边关联用户,新闻也获得了社交属性。
而媒体与受众的互动也从单向变向双向,譬如从视频号的数据与受众反馈,反向影响选题与表达形式,从而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另外,视频号与公众号相互打通,支持一键跳转,用户可以直接在南方日报公众号与视频号之间切换,在内容上相辅相成,在表达上相互补充。
南方日报公众号拥有百万量级粉丝,依托已有的用户基础,受众可以过渡到视频号,大大畅通了流量通道,提高视频的播放量和转发量。
近年,面对新媒体的挑战,传统媒体转型已是一场无法回避的革命。通过对一些案例的观察分析,营长试图分析总结传统媒体在视频号出圈的方法论。
从视频号看,它的用户基数大且多元,新闻、文化等公共领域的内容天然具备蓄能爆发的土壤,且平台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用户通过分享、转发、评论等方式参与讨论,还能进行社会关系的维护。
从媒体属性看,相比其他创作者,主流媒体更具权威性、公信力与号召力,并且延续了媒体的信息搜集整理报道能力,对公共事件的反应速度更快。自媒体时代传言谣言众多,需要权威声音答疑解惑,社会情绪焦虑也需要媒体担当、有效引导。
借助视频号这类社交媒体,主流媒体也能实现与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收集用户反馈,及时对内容做策略上的调整,这是纸媒与网媒时代无法比拟的。
正如丁晓然所说,互联网没有边界,“人人都有麦克风”,内容生产的门槛看似很低,实际上要实现高品质、高价值的内容生产并不容易,新型主流媒体需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抓住内容创新的机遇,凭借优质内容的生产和传播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文章转载自微信视频号创造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