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在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段冲村,农机手操作机械设备收割小麦(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陈三虎 摄)
油菜也进入收割期。 合报全媒体记者 高勇 摄
在肥东县,收割机在收割油菜籽。 合报全媒体记者 高勇 摄
在巢湖市卧牛山街道伍贾圩,两位老人正在筛菜籽。 合报全媒体记者 李远波 摄
收割机将小麦装车,确保颗粒归仓。
大型收割机助力夏收。 新华社记者 周牧 摄
蜀山区小庙镇中心学校的孩子们在麦田里上起劳动课。
江淮大地一派丰收景象。
蜀山区小庙镇的近2.6万亩小麦正式开镰收割。 合报全媒体记者 高勇 摄
风吹麦田千层浪,又到一年麦收时,合肥市194万亩小麦陆续迎来收获季。5月26日上午,合肥市“三夏”生产全程机械化暨长丰县小麦机收减损现场会在杨庙镇春田家庭农场举行,随着收割机轰隆隆开进麦田,小麦正式开镰收割。今年全市计划组织各类农机具18.5万台套投入“三夏”生产,预计到6月10日左右完成小麦收割任务。
今年,长丰县夏收小麦51.7万亩,小麦总体生长情况良好。该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县农机部门提前准备和及早调度,组织了1700台联合收割机,自5月下旬小麦收获开始,实行联机连片作业。截至目前,小麦夏收进度达25%左右。
记者从合肥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今年“三夏”期间,合肥要完成194万亩小麦的收割任务。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合肥今年投入联合收割机0.96万台、大型拖拉机1.2万台等各类农机具18.5万台套参与“三夏”会战。
“截至目前,全市小麦已收割46万亩,预计到6月10日左右收割完毕。为应对不利天气对于小麦收割的影响,保证小麦收割后能按时归仓,全市准备了1300多台烘干机械,随时待命。”合肥市农业农村局农业机械管理局副局长马新刚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油菜也正处于抢收关键期,全市油菜地也呈现一片丰收的景象。
合报全媒体记者 周洪
麦田里的劳动课
5月25日,合肥市蜀山区小庙镇段冲村的1.3万亩小麦迎来丰收的时节,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农机手们趁着晴好天气,驾驶收割机在金灿灿的麦浪里穿梭收割,确保小麦颗粒归仓。当天,小庙镇中心学校部分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小麦夏收现场,捡拾收割遗落下来的麦穗。
同学们围在田间管理员身边,认真听讲小麦的生长过程。五年级的金国一同学说:“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成熟的麦苗,原来一颗麦种长成一缕金黄的麦穗,需要经历好几个生长期,还需要科学灌溉和施肥。”
据了解,小庙镇今年种植的近2.6万亩小麦已经成熟。在小庙镇段冲村,田间遍地金黄,初夏的晨光照射在金色的麦穗上,满目金黄,金灿灿的麦浪景美如画。远处,由合肥蜀山生态文化旅游投资有限公司组织的12台收割机来回穿梭于麦浪之间,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麦穗顺着传送带进入脱粒箱,麦秆或粉碎还田或被打捆再利用。“我们基本上实现了收割、脱粒、还田、再利用的夏收一条龙工作,预计5天左右我们的夏收工作便可以结束。”该公司工作人员说道。
在刚刚收割完的麦田里,20余名同学戴着草帽、提着竹篓,分组拾穗,每捡拾一次就要弯腰低头一次,汗水顺着脸颊滑落折射出动人光彩,感受到了收获的辛劳和丰收的喜悦,树立热爱劳动,节约粮食的观念。
“学生们通过捡拾麦穗,感受到丰收劳作的艰辛与不易,培养节约粮食杜绝浪费的好习惯。”在小庙镇中心学校老师俞又菁看来,这样的劳动教育要比单单让学生做值日有意义得多,学生们也更愿意参与,让孩子们真切地体会到了劳动的辛苦和粮食的可贵。
记者 王姗
通讯员 王辉 曹中生 詹伟伟 陈三虎 葛庆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