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奕迅出彩难掩导师抢戏尴尬

原标题:陈奕迅出彩难掩导师抢戏尴尬

编辑|winningleung

陈奕迅出彩难掩导师抢戏尴尬,《中国新歌声》正经历选手匮乏之痛

华少逆天的口播语速,多到数不清的广告赞助,《中国新歌声》以一种“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在这个夏天回归。作为树立素人音乐节目标杆高度的音乐真人秀,观众有理由对这档节目报有着高期望值。而从第一期节目播出的情况来看,节目的重心和看点却俨然有种从挖掘素人好声音(其实纯素人早已经不存在了)转变成了看四位大腕导师的卖萌尬聊。

陈奕迅出彩难掩导师抢戏尴尬,《中国新歌声》正经历选手匮乏之痛

这样的转变,其实从第一期的开场秀环节就可以初见端倪。四位导师秀歌艺也算是传统保留节目了,本来作为节目增色环节也无可或非,只是未免也太多戏份了一点。一档本来就只有90分钟的节目内容,节目组硬是让四位导师两两组合各唱彼此之间的经典之作,加上最后四人所谓致敬经典的《沧海一声笑》,总共足足唱了七首歌,花去了18分钟。对此第一季《中国新歌声》第一期节目,四位导师不过是各人演唱一位其它导师的代表作,然后合唱一首节目主题曲,总共时长花去了11分钟。光从这样的细节变化,无疑就可以发现节目内容在倾向上的变化。

陈奕迅出彩难掩导师抢戏尴尬,《中国新歌声》正经历选手匮乏之痛

其实倒也是不难理解节目组的苦衷,毕竟作为这样一档具有挖掘和选拔性质的音乐节目,核心竞争力在于选手资源而非导师阵容。首次出现在《新歌声》舞台上的陈奕迅表现固然出色,舞台效果也足以能够让观众忘却庾澄庆缺阵的遗憾,但不要被混淆的事实是,选手才是节目真正的主角。只不过略微尴尬的是,《好声音》和《新歌声》几季节目的开采,以及层出不穷综艺节目的消费,符合条件的选手已经是稀罕物。纵然观众对于所谓“回锅肉”的接受程度早已今非昔比,但是至少前提应该是选手的整体质量要过硬吧?

陈奕迅出彩难掩导师抢戏尴尬,《中国新歌声》正经历选手匮乏之痛

而从第一期节目来看,以往那种会让人眼前一亮的选手并没有出现。第一位西藏姑娘次仁拉吉胜在音色和发声特点,能不能走远很难说;朱文婷中规中矩,目前还没看出来更明显的优势来;叶炫清倒是有着现在音乐节目中所谓素人选手少见的干净,不像一些老江湖那么油,但个人以为她初选胜在说了个好故事和这个故事的代入感;张泽B-BOX这样的特色在初选有杀伤力,只不过同样不看好能走远;没人拍的符荣鹏不用多说,音色一般选歌一般;有着几分神似蔡琴的董资彦倒是无论是从各方面都有些味道,可放在以往几季节目中最多是个角色选手。至于爵士音乐在这个舞台能走多远,光看周杰伦尴尬的笑就知道了。

陈奕迅出彩难掩导师抢戏尴尬,《中国新歌声》正经历选手匮乏之痛

毋庸置疑的是,歌手这样职业并不能够像是工业流水线一般定制生产。一个有故事有感情的好歌手,同样是需要足够的生活历练和时间磨砺。可惜的是,如今好歌手的生产速度,远远跟不上音乐节目更新换代的速度,现在《中国新歌声》正在遭受的,就是这样的阵痛与尴尬。

(选自  纳兰惊梦)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文,仅供交流,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对内容真实性负责,特此声明。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撤除或替换相关内容,但不作相关赔偿承诺。本文版权及内容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