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玉米种子撬动起金色产业 张掖临泽群众“慧”种地

深居西北内陆,地处祁连山脚下,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如何撬动起“幸福产业”。

原标题:【乡村故事汇】金色产业再腾飞

秋风吹过,黄绿相间的田野绘出一片“丰景”。制种玉米陆续收获,临泽县沙河镇合强村村民梁顺录吃完午饭顾不上休息,就一头扎进了玉米地,组织机械收获自家的制种玉米。

今年梁顺录扩大了种植规模,自己一家就种了70亩制种玉米,用他的话说“现在耕种有机械,收益有保障,种得多,挣得多。”

深居西北内陆,地处祁连山脚下,一粒小小的玉米种子,如何撬动起“幸福产业”。

梁顺录向记者讲述起自己的种地“秘籍”。“以前没有实施高标准农田,10亩地8个人需要一天时间收获,现在用公司的机械收,一台机子三个小时就收完了。”梁顺录所说的公司是在合强村党总支引领下,以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为大股东的临泽县美嘉农业产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2021年,为了提高制种玉米种植效率、提升玉米制种基地建设水平,合强村在充分尊重农户耕地承包经营权的前提下,打破户界、社界,对农户分散的耕地进行集中互换,建设高标准农田玉米制种基地,并成立公司全面推广机械化种植。

望着眼前这块“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的好田,公司监事梁新强坦言,曾经一度还看不上这块地。

原来,高标准农田实施前,这里的地片夹杂着不少废沟呆塘,有的地方还竖着电线杆。如今经过平整,打破户界、社界,零散田连成片,小田变大田,农机有了用武之地,才能逐步实现农业现代化。

公司成立之后实施以水肥一体化为重点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等项目,通过项目整治,不断提升耕地地力,打造优质基地,形成“一村一块田”,吸引优质制种企业进行规模种植经营,以提升制种产业集约化、规模化水平。

虽然整理好了地块农机种植效率高,但投入成本也很大,像梁顺录这样的普通小农户压力也很大。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公司主动搭建居间服务平台,引进龙头企业、供销合作社、农机合作社等社会化服务资源,在耕、种、管、收、销等环节,发展农资统购、农事统管、农产品统销等业务,让农户在实现轻松务农的同时节约经营成本。

这三年,公司引进了一批先进的机械设备,不仅功率增大了,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以前深耕期间,自己的小拖拉机开上真的是白天忙到晚上。”梁顺录回忆道。先进农机的应用,缩短了作业时间,节本增效成效明显。夏季开展病虫害防治期间,公司使用了大疆最新型的植保无人机,一天可以飞防作业500多亩,效率很高,而且农药损失率只有0.6%左右,大大减少了损耗,有效提升了农药利用率。

梁顺录掰着手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自己耕种的10亩制种玉米,亩均纯收入1000元左右。现在70亩地,自己下单,公司接单,深耕、浇水、管理、收割、农资采购都由公司负责,水电费节省160元/亩,农资投入同比降低120元/亩,省时省力不说,还节约成本,亩均纯收入达2000元左右。

成本低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也就高了,从“面朝黄土背朝天”到当起“甩手掌柜”,从耕牛变“铁牛”,从背着喷雾器打药到植保无人机喷防,从会种地到“慧”种地……

如今,玉米制种已成为全县产业化程度最高、联系农户最多、占农民收入比重最大、效益最为显著的战略性主导产业。而机械化、智能化和科技化给农业生产播撒绿色希望的同时,也推动着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化。今年,全县共落实玉米制种基地31.8万亩,亩均产值4000元。越来越多的农民享受着智慧农业带来的便利,在农村广阔的田地上大显身手,收获幸福和希望。(郭浩 魏博渊 邹世强)

(临泽县人民政府官网)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