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基本形状是纺锤体》,
程波 著,
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
本书收录诗歌二百余首,主题和形态从日常片段、电影纪事、元写作、节日叙事等角度关注时间,关注人在时间中的感受与生存状态。诗歌风格具有一定的先锋性,且有独特基于电影纪实的表达,亦从可视化的影视哲学角度切入,让读者了解兼具电影人身份的诗人的独特思维与文字表达,让诗歌的版图变得多元丰富。
>>内文选读:
后记:再次回归的“个人写作”
诗歌似乎是青春的文字,1993我刚上大学时,复旦校园里的文学和诗歌氛围还延续了1980年代的尾巴,诗社活动还很热烈,阅读、写作、朗诵、交流频繁。现在回想,对我来说,诗歌是具有艺术启蒙性的,很多艺术作品、美学观念乃至创作实践的方法和手段,都和那个阶段的读诗写诗有关,诗歌的个体性与作为艺术的方法密切联系在一起。后来我从理工科转读了中文系的研究生,诗歌写作和评论研究同时进行,有关“后朦胧诗”、“第三代诗歌”的诗人诗作以及诸如“汉语诗歌现代性”这样的问题引起了我很大的阐释热情,硕士毕业论文写了“西南联大诗歌与中国现代诗歌现代性转变”,也让我对汉语诗歌的阅读更广了一些。在文学和电影领域,后来我尝试写小说,工作后又开始写剧本、写论文,这些多少更有阅读期待也更似乎具“集体性”和“社会传播”性的文字工作让诗歌的写作一度中断多年。某种意义上说,这本诗集的出现是一种“个人写作”的再次回归。
我理解,这种“个人写作”与T·S·艾略特所说的“非个人化原则”并不矛盾。诗人的成熟与否“在于它是否是个完美的工具,可以让特殊的,或颇多变化的各种情感能在其中自由组成新的结合”,因为诗歌是“自古以来一切诗歌的有机整体”。所谓“非个人化原则”是就诗歌本质而言的,而个体诗人对世界的“介入”,诗歌得以实现的要素。况且,个体生命体验的对象不仅仅是个人的现实处境,也有对“人类整体精神”的解读,比如对前辈诗人“影响的焦虑”的承受与克服;个体生命体验得以转化的心理机制的形成本身就离不开对“非个人化的声音”的倾听。而且也只有在从个人(体验)到个人(阅读)的诗意生成的过程中才可能摒弃虚假的“非个人化”(宏大叙事、以群体阅读期待为目的功利写作),才可能自然而然地发出“非个人化的声音”。
图源:视觉中国
这本诗集中的诗歌,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较有主题组织在一起的系列作品,比如,围绕节日、节气、电影、文学等展开;或在时间和空间的感受中联通阅读与生活。另一类相对零散,具有明显的随机性,但又被时间这只大手有机地组合在了一起,如同一种流线形的物体,所以“时间的基本形状是纺锤体”就从一首诗的名字变成了这类诗歌乃至这本诗集的名字,这种松散的整体性也更理性地与个体时间、个人写作与个人话语场发生关系,也是对我自己的写作经历的一种螺旋式回归。我特别认同功夫在诗外与诗无定法的说法,但口语和叙事可能是我写作时基于语感之上的所谓隐隐的风格追求:生活、阅读、电影、诗歌本身,特别是被重新理解和认知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诗,史,戏)都给予了我很多养分,于我而言,口语化与叙事性的结合是在此基础上的一种可能而已。
“口语”当然直观理解就是日常生活的语言,但它又有自己的平仄格律与节奏气韵。“白话新诗”时期的口语自然与“汉语现代诗”意义上的口语写作不同,我想找到的是一种如同絮语和倾诉一般的语言流动,而非板块装的砖瓦砌墙。“叙事”或是一种进行“写作限制”和“写作延续”的努力之一。多年前诗论家程光炜在《不知所终的旅行》一文中写到:“叙事性的主要宗旨是要修正诗与现实的传统性关系”,并从“打破规定每个人命运的意识形态幻觉”、“人生态度的转变”、“叙事形式和叙事技巧”、“叙事意图的实现是诗人、作品、读者、知识气候四者循环往复”四个方面阐述了“叙事”的功能。“叙事”是诗人找到的关注现实生活(个体生命体验的重要来源之一),在主观和客观、表层和深层、文本和意义之间寻求和谐的手段。“写作的限制”表现为对种种不向现实言说的诗歌观念和形式的摒弃;“写作的延续”则表现为诗人均自觉地“深度开掘”现实生活及个体生命体验中的诗意。当然,“叙事”不应成为新的经典式的约束力,“叙事”只是“写作限制”的一个取向,它的意义在于:它体现了诗人与现实的紧密关系;而不在于:诗人与现实的关系仅在于此。“叙事”等写作的可能性相对于“权力话语”,是经历了纷杂变化之后的螺旋式上升的结果。作为综合体的“个人写作”还与某些命题有着相似之处,明确这一点,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对“个人写作”的外延有“大致如此”的了解。比如“中年写作”(相对于“青春期写作”)对“重复”的强调,有寻求作品内在形式最小化的倾向,这与“写作的限制”和“写作的延续”有着共同的意蕴;比如“知识分子写作”(相对于“大众化写作”)对个人独立立场和真诚与责任感的呼求也可看作是“个人写作”的特质;比如“本土写作”对现实语境的重视和对“仿写西方现代诗”的警惕,“个人写作”也应具有。
在现在的人生阶段上,对我来说,诗歌是歌唱与奔跑的对应,也是一种身心的结合;诗歌是房子建在水上的漂流与荡漾,也是人世中千百个寂寞集体的基本形状缝隙里自洽的个人性与孤独感。“个人写作”的回归看似在参照过去,但它也是向着未来敞开的,在纺锤一般的“时间晶体”中,可能性与未完成性是诗歌最迷人的地方之一。
图源:视觉中国
毕业季现编故事集
1
流水、草地、宿舍窗边的花朵、校园里的猫和几年前的自己都留在这个季节里嘀咕:
走了的人会不会再回来?
这段岁月在他们将来的记忆里会是怎样的?
2
一小段旅程在电影散场时展开
一小片绿荫奚落着任性夏日
你在教学楼最高一层的露台眺望
看看有谁会抬头看见你短暂的悲伤
3
时光秀在女孩子们的红毯时装秀里
汗水和全妆是矛盾的,可这又怎样
就像以往有过的孤单时刻与笑容也是矛盾的
但恰好适合阅读、思考和成长
4
带着重重的行李箱下来,最后回一次头
想想,如果落下了什么细小的东西
你又不想再费力爬楼上去,喊一声
会有人像以前一样帮你从窗户扔下来
5
梅雨之夕走在操场
湿热阵雨,伞撑开又收起
陪你走了这几圈的人犹犹豫豫
说如果你不想回去就陪你继续走下去
6
游戏的间隙里跳出对话框
有人问你问题,像广告弹窗
干嘛呢?一起住了几年的朋友
要不要一起去看看合租什么样的房子?
图源:视觉中国
7
从嘈杂的聚会里抽身出来
拨一个一直未拨的电话
电话通了不知说什么就说毕业快乐吧
上一次一起毕业时当面也是这么说的
8
航班是第二天一早的,典礼在晚上
离开的城市是熟悉的,去往的是家乡
告别的聚会不具体为了送别谁
你会觉得好像是特地为你而准备
9
从一栋楼搬到另一栋楼里住
在上过课的教室里接着上课
这样的毕业真没有感觉
如果你再不来到或将要离开我的大学
10
本来好好的,该笑笑该闹闹
可你为什么突然要和我拥抱
然后他们也上来和我拥抱,然后相互拥抱
未来未定但也很确定,它没有这一刻煽情
11
他们说毕业前要找和你有故事的人合影
你想问,现编的故事行不行?
那天下午你留在人群里很久
拍了好多照片准备放在纪念册里
12
后来,你们中的一些人会在重聚时醉酒歌唱
你们中的一些人会嘲笑年轻时自己的模样
你们中的一些人会在后来者的口中反复提及
后来,你们所有人终会在自己的幸福里藏匿
作者:程波
文:程波编辑:周怡倩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