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被誉为“盒式磁带之父”的卢·奥滕斯(Lou Ottens),在荷兰北布拉班特省的家中去世,享年94岁!
该消息经各大媒体转发后,很快便在网络上刷屏了,网友纷纷留言表达了哀悼之情。
还有网友晒出了至今珍藏的磁带......
还有很大一部分网友在惋惜之余,提出了一个疑问:“盒式磁带原来是他发明的?”确实,很多人都有关于盒式磁带的一段青春记忆,但却是第一次认识这位伟大的工程师。那么,他的一生究竟有多传奇?
现在认识他还不晚
让我们将时光拉回20世纪30年代,那时候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还是少年的奥滕斯自己偷偷琢磨出了一台收音机,用于秘密收听奥拉涅广播电台的广播,收音机经过改造后,还能避免德国人为干扰。
这是奥滕斯第一次展现出自己的钻研天赋,但仅有天赋显然不够,后来,奥滕斯进了荷兰综合实力最强的理工大学——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主修机械工程。1952年,奥滕斯获得工程学学位,随后加入飞利浦公司。进公司八年后,奥滕斯接管了产品开发部门,可以真正的大展拳脚了。
1963年,奥滕斯带领团队开发出了全球第一台“小磁带”,打破了以往磁带的固有外观模式。这种小磁带一经出现迅速走红,上市后在全球范围创造了1000亿美元的市场。虽然盒式磁带在当时大获成功,但奥滕斯却不满足于此,他曾表示,如果有比盒式磁带更好的产品,那么我就会放弃它。
后来,奥腾斯还参与了CD的发明。据估算,全球已售出1000亿盒录音带,发售超过2000亿张CD!
1986年,奥腾斯正式退休。
2021年3月,曾经闪耀的星星熄灭了,这无疑是一件遗憾的事情。都说人是感性的,随着奥滕斯的离世,关于磁带的记忆也重新被唤醒。
小小磁带推动科技发展
虽然奥腾斯是第一个发明盒式磁带的人,但世界上第一盘磁带早在1928年就出现了!
磁带的出现就是为存储而生,1951年出现了首款用于存储数据的磁带,而磁带也一直伴随着计算机发展。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科幻电影中经常可以看到磁带出镜。
1958年,卡式录音带和录音机第一次进入到了普通人的家庭(当然这里指的是欧美地区和其他发达国家),并成为人们有史以来,除了黑胶唱机之外的另一个欣赏音乐的选择。不过此时的录音机和卡带体型依旧很大,仅卡带就足有一张A4纸那么大。
飞利浦EL 3302
1963年,奥滕斯重新发明“磁带”,首个“卡带式录音带”诞生,以及第一台便携式卡带收音机——EL 3302。这个长方形小盒子仅比磁带宽一丢丢,扬声器位于顶端,中部是磁带槽,按键部分设在底部边缘处。这下,人们终于可以随心所欲将音乐“装进”兜里了,磁带迅速风靡市场。
一年后,传统卡式录音带停产。
小磁带的诞生,迅速助推了音乐市场的发展,尤其是在上世纪70、80年代,磁带几乎引领了全球娱乐文化产业。当时,索尼推出一款袖珍式卡带录音机——Walkman随身听(TPS--L2),它主要为有活力的青少年而造,1980~1998年间,Walkman随身听的全球销售,已经突破了2亿5000万台。
对于当时的年轻人来说,拥有一盘盒式磁带和随身听,比现在拥有最新款iphone还要快乐。
而与此同时,磁带也并没有丢失其存储工具的本质。由于磁带体积大幅缩小,也促进了家用电脑的发展,其地位与现代的U盘一样。
比如,上世纪80年代推出的Commodore 64个人电脑上,就标配了一个盒式磁带机。与之匹配的也软件也都有磁带为介质,著名UP主敖厂长就有一期视频介绍了以磁带为介质的电脑游戏《SQIJ!》,非常带感,推荐小伙伴们看看。
磁带“不死”
在CD、U盘、数字存储的不断冲击下,磁带在消费市场的存在感已经很低了,但这并不意味着磁带已经被淘汰,在专业的领域磁带的依然在不断发展。
磁带具有节能、可靠、安全、便宜的特点,所以被广泛使用在基础科学、文化遗产和国家档案、电影、银行、保险、石油勘探及其他很多领域。
2014年,索尼开发了一款高达185TB容量的磁带,它突破了原本每平方英寸29.5GB的数据存储记录,将其升高到每平方英寸148GB,相当于3700张50GB容量的双层蓝光光盘。该技术的出现,对电影制作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
IBM也一直致力于推动磁带储存技术的发展,2006年~2017年,IBM科学家先后5次刷新磁带的存储记录。2015年, IBM 联合富士胶片研发出了容量为220 TB的单盒磁带。2017,IBM的研究团队,通过引进索尼的溅射薄层沉积技术,将单盒磁带的容量提升至 330 TB。
2015年,包括惠普集团、IBM、甲骨文和Quantum在内的信息存储产业联盟以及一系列学术研究团体发布了“国际磁带存储路线图”。该预测称到2025年,磁带存储的面密度将达到每平方英寸91 Gb。按照此趋势推断,到2028年面密度将超过每平方英寸200 Gb。
斯人已逝,磁带不死。磁带经历了昔日的荣光,现在现在离普通大众越来越远,但在幕后依然发光发热,持续服务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