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组织器官发生慢性进行性病变,功能减退、衰竭。常见的糖尿病并发症有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神经病变等。
糖尿病肾病是全身性微血管病变表现之一,临床特征为蛋白尿,渐进性肾功能损害,高血压、水肿,晚期会出现严重肾衰竭,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原因之一。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获益良好
案例资料:李xx,女,64岁,云南人。糖尿病病史21年,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欠佳。2010年开始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尚可。1年前体检发现蛋白尿,确诊为糖尿病肾病,西药治疗没见好转。于是2个月前到一家医院寻求中医专家诊治。
面色晦暗,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大便偏干,夜尿2次,双下肢轻度凹陷性水肿。舌红,少苔,脉沉细。血压138/86mmHg;肾功能:BUN14.4mmol/L, Scr146μmol/L, UA390μmol/L;24小时尿蛋白定量:470mg/小时;尿常规:GLU (+), PRO (++)。西医诊断:糖尿病肾病;2型糖尿病。
中医诊断:消渴病(肾阴亏虚证)。治疗应滋阴固肾,方用二至地黄汤加减,中药如女贞子、生地、丹皮、山药、茯苓、枸杞子、白术、炒杜仲、怀牛膝、炒神曲、芡实、六月雪等。水煎服,日3次。服药一个疗程后症状缓解,无腰膝酸痛,双下肢无水肿。舌红,苔薄白,脉沉细。调药方继续服药,巩固治疗。
医生认为患者中年脏腑功能衰退,糖尿病日久,五脏损害伤及肾脏。肾主封藏,五脏阴阳之根本。肾气亏虚,失于封藏,精微下泄,则见蛋白尿;肾精亏虚,则腰酸腰痛阴精亏耗;肾失所养,肾体劳衰,气血阴阳衰败,水湿泛滥,见双下肢水肿。
使用的药方中,以女贞子、墨旱莲为君药,滋阴补肾,填燥热灼伤之精髓;生地、丹皮助君药补肾阴,丹皮、茯苓使君药补而不滞;枸杞子补养肝肾;知母、白术补益脾肾;炒杜仲、怀牛膝、炒续断、桑寄生补肝肾强筋骨、利腰膝;芡实固精止遗;麦冬养阴生津,清心除烦;炒神曲甘温健脾防诸药伤胃;六月雪补肾利湿。
糖尿病肾病的症状多发生在三期以后
糖尿病肾病患者初期隐匿,不会出现明显不适感,仅仅会出现肾脏的略增大、出现微量的蛋白尿及血压略有升高等。三期患者开始进入了糖尿病肾病的高危期。此阶段患者可能在患糖尿病十至十五年左右,微量白蛋白尿不断加重,患者血压开始增高。患者容易发展到明显的肾病阶段。
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的肾小球会慢慢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开始下降,渐渐出现持续性的水肿、蛋白尿、血压升高等症状。在晚期甚至可能会出现尿毒症,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甚至对生命有所威胁。因此,要用尽一切力量将患者病情在三期稳定定住,一旦继续发展,不可逆转,可能会发生肾衰竭。
1、蛋白尿。开始由于肾小球滤过压增高和滤过膜上电荷改变,尿中仅有微量白蛋白出现,为选择性蛋白尿,没有球蛋白增加,这种状态可持续多年。
2、浮肿。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一般没有浮肿,少数病人在血浆蛋白降低前,可有轻度浮肿,当24小时尿蛋白超过3克时,浮肿就会出现。
3、高血压。高血压在糖尿病性肾病患者中常见。严重的肾病多合并高血压,而高血压能加速糖尿病肾病的进展和恶化。
4、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性肾病一旦开始,其过程是进行性的,氮质血症、尿毒症是其最终结局。
5、贫血。有明显氮质血症的糖尿病病人,可有轻度至中度的贫血,用铁剂治疗无效。贫血为红细胞生成障碍所致,可能与长期限制蛋白饮食,氮质血症有关。
预防糖尿病肾病要注意5点
1、控制血糖。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改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首先要严格控制热量的摄入,要做到血糖控制达标,血糖波动尽量减少,避免情绪波动、感染等引起的血糖波动的因素。
3、控制血压。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尽量让血压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可以减少对肾脏、肾动脉的痉挛,减少对肾脏的进一步伤害。
4、合理用药。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规范用药,不要因为病情减轻了就擅自将药停掉,容易导致病情反复、加重。
5、营养充足。糖尿病人要有充足的维生素、微量元素,特别是维生素C、维生素B族以及钙、锌、铁等,这样对肾脏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6、限制食盐和蛋白质。糖尿病人要少食用含钾的饮料、水果,蛋白质要控制在每日每公斤0.6到0.8克,以易消化的肉类、瘦肉、鱼类为主,还要限制食盐的摄入,糖尿病人的菜肴要尽可能淡一些,食盐应控制在每天六克以内。
(东方红星,文/李烈,约174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