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教育报刊发题为《宁波中小学创新课堂形式,组织学生红色研学——让党史学习教育可触可感》的报道。一起来看↓
“8月3日黄昏,浙江嘉兴南湖的暑热逐渐散去……在‘中国共产党万岁’的低声呼喊声中,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党的一大正式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近日, 宁波江北区实验中学邹李超老师在周一的国旗下讲话中向全体师生讲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故事。这是宁波江北区教育局组织开展的“5分钟党课”。
本学期以来,宁波中小学创新课堂形式,组织学生参与“红色研学”,讲好党史故事,让党史学习教育可观、可触、可感,厚植爱国主义情怀。
创新课堂学党史
学生正在参观教坛英烈展。
近日,由宁波教育博物馆举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教坛英烈巡回展”走进章水镇中心小学,展示了27位在宁波从事革命工作的教坛英烈矢志奋斗、可歌可泣的光辉事迹。
章水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观看了“教坛英烈展”后,被一位位为革命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教师事迹深深打动,他们纷纷表示会学习教坛英烈的崇高精神,珍惜现在的学习生活。
据了解,“教坛英烈巡回展”将持续走进宁波中小学、农村文化礼堂、社区文化家园,预计展出百余场。海曙区还将开展“红色研学”实践教育活动,推出一条红色精品线路,引导中小学生从鲜活的研学课堂中接受红色文化教育。
从4月初开始,百年党史正式以必修课的形式走进宁波鄞州区中小学校课堂,鄞州区教育学院为该区11万名中小学生提供了“党史十讲”系列课程。主讲教师之一陈家晶为了拉近党史与青少年的距离,在授课过程中不仅讲百年党史的开创,也分析当下的国际形势。“党史学习教育,不仅应该在课堂上讲,也应该在社会中来讲,让学生们在更大的平台中学史增信。”陈家晶说。
“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每周五早上,宁波东钱湖旅游学校全校学生齐声诵读《中国共产党简史》。该校通过专题学习、自主学习、专题党课、党史竞赛等形式,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走出校门学党史
日前,宁波中学的师生代表踏访院士林,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面对院士雕像群,来自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的籍洪亮老师结合百年党史,讲述了宁波中学57届校友贺贤土院士研究原子弹、中子弹的科学故事;还讲述了参与国产第一艘航母辽宁号设计师朱英富、嫦娥四号飞天路径设计师余梦仑、蛟龙号总设计师徐岂南、两院院士路甬祥等科学家的家国情怀。
“院士们报效祖国的故事是一部部感人肺腑的奋斗史,将会成为激励我们刻苦向上的奋斗力量。”学生杨诗婧说,学史、懂史、明史、用史,我们将继承科学家坚忍不拔、无私奉献的精神,努力做一个追光人。
长江小学的同学们来到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
近日,北仑区长江小学党员教师和25位同学来到了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码头,登上观景平台,俯瞰港区全貌。随后来到张人亚党章学堂,感受一段段历经沧桑的历史和革命先烈的动人故事。404中队的付紫涵同学表示,在舟山港码头,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迅速与祖国的伟大,在张人亚党章学堂,知道了正是有无数像张人亚这样党员的无私付出,才有现在的美好生活。
北仑区教育局党建工作科科长吴东平表示,组织师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感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发生的历史巨变,引导广大学子更好地传承红色基因。
办好实事学党史
区学科骨干童建鹤老师送教。
3月初,宁波市初中科学骨干名师马赛君来到江北区甬城学校送教,为该校802班的同学们带来了一堂《凸透镜成像》课。这是江北区教育局启动的“迎建党百年•送好课百节”活动,首批已为绿梅中学和甬城学校送上语文、数学、英语、社会等学科共18节课。
江北区将“送好课”活动作为“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好局”的重要抓手,以名优教师送教的形式,助推教育优质均衡。送课服务覆盖江北区所有农村小规模学校,以及公办、民办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学校。选定的百余名送课教师均为区内各学科名优骨干,并实施“一课二师”“一课二教”,在教学示范的同时,加强教法分析和指导,提高送课质量。
“我真是太开心了!我深切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爱。”近日,宁波北仑区长江中学党支部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来信的是一名叫胡依儿的78岁的老人。
3月初,长江中学党支部书记鲍金芬和学校党员教师走进新碶街道牡丹社区,慰问高龄空巢老人,当了解到胡奶奶存在解决一日三餐的困难后,当即联系了学校食堂,决定请在做饭上有困难的老人到食堂搭伙吃饭。考虑到老人们腿脚不便,学校食堂在烧好午餐后,用保温饭盒装好,再由牡丹社区的志愿者“送餐上门”。截至目前,该校已先后为3位老人提供了此项服务。
鲍金芬说,本学期以来,长江中学党支部努力将党史学习教育转化为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的途径和抓手。下一步,该党支部将会与牡丹社区继续深化合作,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来源:宁波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