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室变身“补给站”、管够的暖宝宝和热饭菜,这群援沪“大白”们发来这封感谢信

WechatIMG9518.jpeg

“虽然小区老旧,老年人偏多,但在社区干部的带领下采样队伍井然有序,还特地给我们准备了一个老年活动室,消杀后作为我们的休息区,太温暖了……”

近日,宝山区友谊路街道收到了一封特殊的表扬信。信的落笔者是江苏省常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援沪医护人员们。信的主角则是友谊路街道宝钢二村居民区。故事的缘由,还要从几天前的一次核酸检测任务说起。

WechatIMG9516.jpeg

彼时,医护人员们们连夜赶到小区时,心里也打着鼓。这是一个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老小区。常住人口约为3500人,其中老年人占比4成。“会不会进度过慢”“居民们能不能配合”……一连串的疑问也曾在医护人员们心底浮现。没想到,社区干部与居民们不仅十分配合,还妥帖地考虑到了他们的需求。从热腾腾的“一餐饭”到消杀完毕的专属休息室,让远道而来的他们也体会到了“家”的温暖。

从专业“脱衣区”到医废袋打结,不放过每处细节

“张书记,你们这边的措施有些地方不太严谨,我给您提个改进建议可以吗?”医护人员在仔仔细细评估了现场工作后,提出了一些建议。

“您尽管说,我们立马改进!”居委干部们虚心接受,立即改进。

曾支援过南京、扬州多地的医护人员们经验丰富,但首次遇到封控的居委干部们,难免有些地方考虑不周。在医护人员的细心指导下,居委干部们一一对标逐项整改。

WechatIMG9519.jpeg

中午更换防护服时,医护人员们纷纷走进了一个“棚子”里。宝钢二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张芸说,“这是我们为医护人员搭建的‘脱衣区’,‘脱衣区’分一脱二脱,一脱区脱的是防护面屏、医用防护服、一次性隔离衣鞋套外层手套,二脱区脱的是内层靴套,医用防护口罩,一次性帽子。”她说,设置这个区域非常有必要,这既是对医护人员的保护,也能有效预防病毒传播。

在此之前,居委干部们对“脱衣区”的设置并无概念。在医护人员们的指导下,一步步搭建完成“脱衣区”,仅仅用了15分钟。除此之外,医护人员对医废处理、消毒液选择等都提出了专业意见。“我们还和他们学习了医废袋的打结方法,这些医护人员们太辛苦了,我们想着能多做点就多做点。”居委干部小樊熟练地打了个鹅颈结后,将医废搬运到小区外的指定堆放点。

连夜腾挪“补给站”,只为照顾好远道而来的你们

一天工作结束后,张芸还总会与医生一起“复盘”,看看第二天的工作部署如何进一步优化。在这些日子里,居委干部和医护人员们互相支持,高效地完成了核酸检测工作。不只是医护人员们对居委的指导和帮助,居委干部们也处处关心着医护人员们。在感谢信中,医护人员们感念着居民们的点滴暖意。

WechatIMG9517.jpeg

生怕连续作业的医护“大白”们身体吃不消,社区干部们连夜把老年活动室腾出,并做好消杀、摆好牛奶、点心,成为“大白”们喝水歇脚的“补给站”;春寒料峭,伴随着连续降温,大家烧好开水、准备好暖宝宝,就怕“大白”们冻着。就连“一餐饭”,社区干部们也按照采样人数精细准备,让“大白”们无论何时都能吃上热腾腾的饭菜。

“这点小事不算什么,他们都是远道而来支援我们的,我们想尽量照顾好他们。”居委主任陈莹说。任务一项接一项,本想好好告别的大家,却因医护人员们要去增援其他小区,有些话还没来得及说出口。“感谢您们,可爱的白衣天使们,我们从一开始的懵懂,到现在和各批支援医护人员合作默契,也是出于您们团队的指导;包括现在,我们的志愿者都学会了正确穿脱防护服,更好地保护自己,衷心祝愿您们团队能够早日凯旋!”

感谢信中,医护人员们这样写道,“感谢你们的一句句谢谢、一句句辛苦了,其实我们明白,作为奋战在一线的基层干部又何尝不辛苦呢。”这群可爱的“大白”们说,相信不久之后,上海便将恢复往日的灯火璀璨、车水马龙。

作者:王嘉旖

编辑:周辰

责任编辑:刘力源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