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通过外表来辨别不同的人,关键依据是每个人独一无二的身体特征,正因为这一点,生物识别技术应用而生。在机器的眼中,这种每个人的特点被进一步精准辨别,人为很难判断形态相近的两张指纹、人脸,机器就很容易,而且比人工更精准和快速。
而谈到生物识别,第一反应是人脸和指纹识别,其实除此之外,还有6种常见的生物识别方式,跟着小令一起了解。
1、眼纹识别
这里说的眼纹实际是眼白区域的可见静脉血管纹理,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个人的血管分布形态完全相同,即便是孪生兄弟或者四胞胎,具有作为身份识别介质的关键要素:唯一、稳定、不可复制。
众多周知,同卵双胞胎的人脸识别一直是生物识别领域的世界级难题,iPhone也不例外,而眼纹识别识别技术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未来,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精度,如何结合眼纹识别技术,成为人脸识别的重要研究课题,需要找到克服眼球反光、眨眼、眼睫毛等干扰的解决方案。
2、虹膜识别
虹膜属于眼球中层,位于血管膜的最前部,由像冠、水晶体、细丝、斑点、凹点、皱纹和条纹等特征结构组成了独一无二的虹膜,成为优质的身份识别介质。
理论上来讲,指纹识别的1/50000,虹膜识别的认假率高达1/1500000,更适合作为安全性要求极高的识别场景,如金融领域,缺点是要求用户配合度更高,比如:曾经三星Galaxy S8内置了这项技术,但由于只有调整姿势才能识别,导致它的实用性并不高。
3、视网膜识别
若要说眼睛中最适合做身份识别的介质是什么?答案是视网膜。我们知道视网膜是一种不磨损、不老化、不受疾病影响、不可复制的一种极其固定的生物特征。但为什么一直没有普及这项技术,因为目前视网膜识别技术的实现方式不可能被人接受,它需要通过激光照射眼球背面才能获得视网膜信息。
4、声纹识别
通过声带震荡,产生声波,声波通过空气传播形成声音。而每个人的声音的波纹形态是具有唯一性的。通过测试、采集声音的波形,与登记过的声音模板进行匹配,可以作为身份识别介质。
这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行为识别技术,实现方式非常自然,用户配合度低,客户体验好。但是,声音采集和比对的环节中,不能保证音量、传输接受介质、音质是相同的,实际变化范围是很大的。同时通过机器合成,很容易伪造声音。
5、手血管识别
与一般生物表面识别的方式不同,手血管识别是通过皮下位置的血管布局特性,与原版进行匹配识别。这同样是一种唯一、稳定、不可伪造的识别方式。但是相比于手掌血管来说,手背的血管更容易得到识别。而手掌血管识别更具便捷性,若这项技术应用到手机解锁,一手拿手机,用另外一只手背来解锁,这个画面有点拧巴。
6 、步态识别
与声纹识别特点相似,步态识别同样属于一种行为识别技术,识别过程是无感的。它通过走路姿势,在极短时间内,摄像头抓取对象的姿势特点,与特征库比对,从而进行识别。不同于人脸识别需要“主动配合”,因为摄像头可以360°捕捉你的动作,即使在几十米外背对摄像头,机器也可通过算法把你认出来。
其实,生物识别方式也不止以上提到的,比如签名笔记、静脉、DNA、掌纹等方式。无论生物识别以哪种方式实现,识别的本质是生物介质必须唯一性和不可复制性。未来可以预见到的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完善,不同的生物识别技术将以更成熟的实现方式广泛应用到门禁、考勤、金融、公共安全和电子设备等身份识别的场景中。
进入“令令开门”公众号,查看各类《智能门禁和智能访客的最新解决方案以及3000+经典项目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