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66岁开始写《阅微草堂笔记》,从1789年,写到1798年,得文言小说千二百余篇。他是沧州献县人氏,其故里距我祖籍不过百余里。大概是因为可攀比为“同乡”之故,我早就有心要好好赏读《阅微草堂笔记》,好像自己必须承担这一项义务是的。我在河北那些年,买过好几种“阅微”。有次回故城探亲,还在县城新华书店买过一套精装三卷本的整理版。那是我在家乡新华书店买的最后一套书了。
前几天读董先生文章,见他提到纪晓岚此书,我遂想起从识字到现在,已欠下不知多少“读书债”,如今也到了还债之时了。我且从《阅微草堂笔记》还起,其他则只好能还多少是多少。
下面这则故事,转来引去的人很多——
爱堂先生言:闻有老学究夜行,忽遇其亡友。学究素刚直,亦不怖畏,问:“君何往?”曰:“吾为冥吏,至南村有所勾摄,适同路耳。”因并行。至一破屋,鬼曰:“此文士庐也。”问何以知之。曰:“凡人白昼营营,性灵汩没。惟睡时一念不生,元神朗彻,胸中所读之书,字字皆吐光芒,自百窍而出,其状缥缈缤纷,烂如锦绣。学如郑、孔,文如屈、宋、班、马者,上烛霄汉,与星月争辉;次者数丈,次者数尺,以渐而差;极下者亦荧荧如一灯,照映户牖。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耳。此室上光芒高七八尺,以是而知。”学究问:“我读书一生,睡中光芒当几许?”鬼嗫嚅良久曰:“昨过君塾,君方昼寝。见君胸中高头讲章一部,墨卷五六百篇,经文七八十篇,策略三四十篇,字字化为黑烟,笼罩屋上。诸生诵读之声,如在浓云密雾中。实未见光芒,不敢妄语。”学究怒叱之,鬼大笑而去。
这则故事好玩儿之处有二:
其一:我们常说读书人心中有光,但那要不仅看读的什么书,还要看读成了什么样。读书不能汩没性灵,须得元神朗彻,所读之书方能“字字皆吐光芒”。也就是说,读书的真境界在于涵养智慧,充实灵魂,强健精神。只会背书,只会考试,只会人云亦云,只擅长记一肚子标准答案,时刻想着表态站队——这样的读书人,所读之书只好“字字化为黑烟”了,哪里还有什么光芒。读光芒万丈的书,自己是否也能闪闪发光,只能看灵魂的高度、深度与宽度。
其二,妙的是,这读书之光,人不能见,惟鬼神见之。这可以给那些终日自觉“怀才不遇”者一点安慰。就别埋怨了,尽管“是金子总会发光”,奈何一般人看不见呐!从此信了吧:判断一个人读书是否有成有料有光,得鬼神说了算。怪不得许多人不愿意听“见鬼去吧”这句话。吓人啊!鬼不好见啊,会露馅儿的!搞不好见光死啊!
胡洪侠/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