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很难写。开了好几个头,不知怎么写才能不伤害摄影人的积极性,又说点真话出来。”
不管你是一个纯粹被兴趣爱好驱使的的摄影爱好者,还是一个衣衫褴褛靠相机吃饭的摄影尸,自娱自乐拍拍这些题材可以,但是还想拿这些照片来参赛?信不信我揍你!
哪些照片先被淘汰
前方高能
老法师请绕行
在摄影比赛中最先淘汰的就是千篇一律的拍摄对象。首当其冲是老法师扫荡得最彻底的重灾区,望大家引以为戒……
元阳梯田
▼
宏村西递
▼
.......................................................................
壶口瀑布
▼
.......................................................................
滩涂
▼
.......................................................................
大漠驼铃
▼
草原骏马
▼
安塞腰鼓
▼
乡村戏台
▼
荷花
▼
油菜花
▼
胡杨林
▼
作为一个摄影师或者摄影爱好者,你一定拍摄过上面列出的这些对象之一,当练练手ok的,不要再拿来投比赛了吧!
无意义的扎堆
如果每个景区都有一个角度是公认的最佳拍摄地点的话,那么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的人们可能十个有八个都会来且只来到这个地点按下快门。也就是说,这个景区也许被拍摄过无数次,但实际上拍的都是同一张照片。
▲ “围观心态”不仅仅属于社会,同样也属于整个摄影圈。
还有下面这些
第一:用力过猛的照片
高饱和、高对比、高锐度,“三高”照片,简称用力过猛的照片。说道这里就要批评一下那些把蓝天P的乌云密布的照片了,或者是把照片应该有的颜色去掉,让人看了感觉虚假,不真实。
第二:劳动者的模式化
矿工、钢铁工、水电工、砖窑工、建筑工人以及渔民的工作现场,这些照片一般都是面孔黝黑,眼睛大又亮,满脸的汗珠纤毫毕现,现场热气腾腾··· 这类题材已经成为了时代的印记,只能属于那个劳模时代的典范了。
第三:民间文化戏曲、古建筑类
古建筑,古村落,古戏台,一群老人喝茶、演员对着镜子化妆、台下老人咧着嘴看戏,活蹦乱跳的小孩……
第四:“人文”沙龙照片
很多人理解的“纪实”和“人文”,典型代表作是老人满是皱纹的面孔、小孩的鼻涕、西藏朝圣者的跪拜、大凉山彝族肖像、高反差的街头随意抓拍……投稿中有的照片画面精美生动,极具“德味、大师、毒”的潜力。这类题材都会跟风拍摄,这样按动一次快门就能获奖,那么你的快乐是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的。
第五:民俗活动的现场记录
这类照片数不胜数,被大家拍的滚瓜烂熟,如果没有新鲜感,会让人看了反胃。
等等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
当然,我们并不是把这些题材一棒子打死,只是之友君觉得这些题材在飞速发展的摄影行业并不具有绝对的竞争力。我们想要从越来越多的举着相机的人群中脱颖而出的确不是件简单的事。
摄影太简单,因为谁都会按快门;
摄影又太难,因为谁都会按快门。
如果你还坚持拿这些照片去参加比赛的话,
那随你的便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