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企一哥”的位置并不好坐。
尽管此前的业绩快报已给市场打了一剂预防针,但蓝光发展2020年业绩最终结果的出炉依然与预期存在较大落差。
上市后的蓝光首次出现了盈利负增长。2020年,蓝光发展实现营业收入429.57亿元,同比增长9.6%;利润总额49.47亿元,同比下降11.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02亿元,同比下降4.53%;扣非后归属股东净利润29.97亿元,同比下降10.70%。
搭乘“高周转”东风,蓝光在过去3年大幅扩张规模,盈利增幅均超过50%。其中,2017~2019年,蓝光发展营收增速分别为15.12%、25.53%、27.17%;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52.49%、62.82%、55.53%。
“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2020年蓝光尽管以1035.36亿元的销售额勉强稳住千亿业绩,但2%的规模增幅远低于行业水平。中指院数据显示,2020年百亿房企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4.4%,其中1000亿~3000亿阵营的房企销售额增长率均值为19.7%。
业绩会上,管理层用“公司2020年销售稳健增长,利润平稳释放”为过去的一年定调,但面对当前的不确定性,蓝光不再有豪言壮语,只有谨慎求稳:销售额1150亿元,同比增长10%是蓝光给自己定下的2021年目标。
蓝光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是“四川蓝光”,其意欲图谋华东,这从2019年蓝光发展执行双总部战略落户上海,后华润置地原华东大区总经理迟峰的加入均可以看出。在2021年的各区域销售计划中,来自华东区域的销售额将占到30%,西南(包括成都、滇渝)与华中地区将占25%左右。
毛利率下滑明显,尽管行业趋势如此,但蓝光显然更严重。2020年,蓝光毛利率为22.58%,同比减少了5.75个百分点,为20年以来的最低值。正所谓成也“高周转”,败也“高周转”。CFO欧俊明称,从公司目前新拿地的项目来看,未来毛利率很难再回到30%以上,且由于公司一直强调高周转拿地方式,毛利率较高的项目获取几率不大,确保实现20%~25%的毛利率区间是蓝光的底牌。
过去这一年,萦绕在蓝光身上,卖子是绕不开的话题。
“一体两翼”曾经是蓝光一直强调的发展格局。但在艰难的2020年,蓝光将“两翼”——医药板块公司迪康药业和物业公司蓝光嘉宝,分别以9亿元、51.26亿元的价格进行转让,合计回笼资金60.26亿元。
“聚焦于主业地产开发,其他都要做减法。”这是蓝光给予外界的解释。但在蓝光的三大业务板中,上述子公司均有着不错的营收。截至2020年,蓝光嘉宝收入27.33亿元,而医药业务2020年上半年实现营收3.55亿元。
一切动作的背后,其实都是为了蓝光发展的财务安全。截至2020年末,蓝光净负债率为88.57%,扣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3.03%,现金短债比1.06,由红档转为黄档。
然而,降档并不意味着安全。
2020年,蓝光短期借款总额攀升至63.17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16.59亿元,同比增长50.87%,公司同期货币资金则为297.43亿元。
不过蓝光管理层对于出售这两笔买卖是很满意的,“在对的时间遇到了对的合作伙伴”。而转让蓝光嘉宝产生的利润将占到蓝光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净利润的50%以上。
持续优化负债结构已摆在蓝光2021年安全发展的第一位。待蓝光嘉宝4月底完成交割后,大部分资金的到账将极大缓解蓝光目前的资金流动困境。对于“三道红线”何时能够达标一事,管理层给出的答案是两年内。
种种压力之下,26岁的“二代”COO杨武正,能否让回归房地产主业的蓝光发展降低杠杆、运营有方,坐稳“一哥”之位还有待观察。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