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手易萱:年轻人灰心郁闷的时候喜欢看李子柒

我觉得其实相互看见只是第一步,我并不认为这个东西是不能理解和达到共识的,我们只是处于这种达到共识的第一个阶段。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年轻人为什么喜欢李子柒?乡村文化为什么会走红?城市和农村的文化割裂如何打破?在凤凰卫视和凤凰网主办、青花汾酒首席赞助的《2020与世界对话·国际减贫论坛》上,来自快手扶贫办的副主任易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易萱表示,乡村文化是当下的强需求。很多年轻人会在灰心、郁闷的时候通过刷一些乡村生活的视频,来获得压力的释放。中国文化生根于乡土,守住中国人的根绝对是强需求。因为互联网,乡村生活有了更多被看到和认同的机会,相互看到只是第一步,当下一些来自乡村年轻人对于自身的定位存在不确定性,但在未来,相互理解、达到共识是可能的。

快手易萱:年轻人灰心郁闷的时候喜欢看李子柒

以下是论坛实录:

胡玲:易萱是快手扶贫办的副主任,你认为快手在扶贫方面未来的着力点在哪儿?尤其是刚才谈到消除愚昧和教育这些部分?

易萱:我进入互联网公司来做扶贫、公益这方面的工作,给我感触最深的就是在减贫这一块,确实精神扶助比物质扶贫更难做。因为我的工作每年会接触大量来自乡村最基层的无论是政务工作者还是农户,还有一些来自乡村的年轻人给我感觉最受触动的是他们比较强的一种跟社会的割裂感,和他对于自身的定位的不确定性。我们邀请他参加一些活动或者是邀请他参与一些项目,他会觉得我可以吗?我具备这样的条件吗?我行吗?尽管他在很多方面做的非常成功、有成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但是放在广义的平台上,他有非常大的对自己的不确定性,这其实是来自乡村和城市二元的身份识别上面给他带来的。

我看过这篇文章《北上广没有靳东,四五线没有李诞》,而且这篇爆火的文章中有很多部分涉及快手、抖音这样的平台。那篇文章里说,中国可能会存在一种折叠,然后有不同的圈层,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彼此都能看到,然而并不能真的打通和设身处地的去为别人着想或者能理解对方的价值观。

恰恰相反,我可能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觉得其实相互看见只是第一步,我并不认为这个东西是不能理解和达到共识的,我们只是处于这种达到共识的第一个阶段。

快手有不断传承的口号,其实跟被看见的过程和乡村识别的价值直接相关。最早我们说在快手看见每一种生活,就是我们认为所有的生活都值得被别人看到,有更多展示的机会。现在我们会说,在快手拥抱每一种生活,你会发现它和“看见”不一样,它其实也体现了乡村的一个价值,乡村的价值起源一定是更多的乡村风土人情,一些物产、一些人的美好之处,乡村的一些更有中国元素的文化被看到,只有被看到才有可能有被认同的机会。我现在倒是觉得,在目前中国的这个阶段,被看到已经通过移动互联网,大家已经比较稀松平常了。

胡玲:能够被触及到了。

易萱:对,乡村既能看到城市的生活面貌,我们有很多职场精英的剧,一些生活剧,供五环外的人看到,同时通过移动社交这种直播平台,有很多乡村人的生活带给像很多大学生、很多在城市生活的人一种田园牧歌般的诗意,大家也很向往,比如说李子柒,比如快手上面很多大的主播,我们发现他很多粉丝群在一二线城市,有很多人在我们做访谈的时候会说,在考研、在工作,他觉得最灰心、最郁闷的时候,他刷一些乡村的生活,是一种压力的释放。其实这就是被认同和认可。

快手易萱:年轻人灰心郁闷的时候喜欢看李子柒

乡村的价值是一个强需求,体现在几个方面,一个其实刚才阿里的胡老师有介绍,电商这一块绝对是强需求,因为生活在一线的人,他每天都在说我买不到新鲜的菜,我吃不到很原生的食品。但是乡村又有很多供应链没有打通,可能很多蔬菜就烂在地里,通过这种更好的信息分发形式,之后就会弥补,其实这是乡村特产的一个强需求。乡村文化何尝不是强需求?

胡玲:对的。

易萱:最根本的中国文化就是生根于乡土的,我们保存这种乡村的文化,一些古老的习俗,所谓的马上的春节、我们的年味,其实就是守住中国人的根,它绝对是强需求的。所以我也认同张琦老师刚才的观点,它并没有高级和低级之分,它只是不一样,都有相互借鉴参考和磨合的价值。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