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松花江上的雾凇之都

你可能只知道吉林省,不知道还有个吉林市。

广东省没有广东市,四川省也没有四川市。翻遍全国地图,省市重名的也就这一根独苗苗。奇怪的是,她却并非吉林省的省会。但这座城市的重要程度远超你想象,她是吉林省名字的来源。甚至可以说,这里一度是整个东北的中心。

这一切,要从一条江说起。

文/景初

01

吉林雾凇好在哪?

若是在空中俯瞰吉林城,可以看到,呈反“S”形的松花江,贯穿了整片土地。每年冬季,走在吉林市区的松花江畔,都能看到高高低低的树木裹上了银装。抬头看层叠绽放的洁白色树枝,叫人疑心自己是不是进入了琉璃世界。

这就是雾凇。

雾凇不是冰也不是雪,这种奇特的景观,是低温时空气中水汽直接凝华在物体上的冰晶沉积物。生在江岸的雾凇是吉林市最漂亮的一张名片,与桂林山水、云南石林和长江三峡并称为中国四大自然奇观。

雾凇一词,早在南北朝的《字林》中就有记载,“寒气结冰如珠见日光乃消,齐鲁谓之雾凇。”本是北方大地常见的景观,吉林的雾凇究竟好在哪?

这要从雾凇形成的原因讲起。凝成这美丽的冰花,需要丰沛的水汽与极低的温度。东北冬天倒是很冷,但河流一般都会结冰,哪儿来的水汽呢?

吉林雾凇的美丽,来源于松花江,也来源于一段历史。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侵华的日军占领东北,在吉林上游的松花江段修建丰满大坝。他们打着“吃好住好大工价,三年期满免费送回家”的幌子,从华北和东北骗来了大量劳动力。由于日军残暴加上条件恶劣,很多劳工永远地留在了那里。这里有3条100多米长的天然沟壑,掩埋着上万具尸骨,被称为“万人坑”。

松花江经由丰满大坝发电后,水温达到零上4度,形成一段不冻江。这段江水与冬天零下20多度的气温形成强烈反差,每到夜间,江面雾气袅袅,江水蒸腾,在天寒地冻中无处依附,凝结在树的枝杈上。太阳出来后,枝头的雾凇晶莹洁白,反射着日光的璀璨光华。

吉林雾凇不单纯是自然景观,也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者。可以说,这是一种有些残酷的美感。丰满水电站也是全国第一座大型水电站,由于建造的历史时期特殊,大坝有着诸多先天问题,积重难返。于是,在保留雾凇景观的前提下,水利专家设计建造了新坝。去年,运行了几十年的丰满大坝旧坝结束了它的使命,被爆破拆除。

江泽民曾经写诗赞过吉林雾凇:“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

雾凇是来之不易的景观,看雾凇也确实是个艰辛事儿,不但需要一定的运气,还得早早起床。过了十点,这惊鸿一现的华彩也就”香消玉殒“了。

看上去,雾凇好像很紧实的样子,但其实雾凇的结构非常疏松,凝固的水汽层层包裹着枝桠,弹一下这“玉树琼花”就直落掌心。路边常常可以看到顽皮的小孩子给树来上一脚,一瞬间雾凇就化作晴雪,落人一头一身。

02

省名来源于市名?为什么?

吉林这两个字,作为省份和城市的名字早已为人熟知。相对少有人知的是,吉林这个名字,也是因松花江得来的。

吉林地处松花江沿岸,航运非常便利,明代的时候选择在这里造船,所以城市就叫做船厂。清代,这座城改叫吉林乌拉,在满语里的意思是“江边”。如今,这个名字简化成吉林,吉林省的省名,就来源于它。

吉林有个别名,“江城”。这个名字来源于康熙皇帝的一首诗《松花江放船歌》,里面有一句,是“连樯接舰屯江城”。

1676年,康熙将宁古塔将军驻地转移到吉林城,从此这里成为松花江流域的中心。六年后,康熙东巡吉林。此前他平定了三藩和准噶尔叛乱,但沙俄仍在东北虎视眈眈。虽然打着“我来观俗非问兵”的旗号,但他到了吉林兴致勃勃,冒雨检阅了精锐水师。三年后,正是这支水师摧毁沙俄舰队,巩固了东北边疆。后来,清朝陆续修建了多座边镇,吉林城居中,被称为“东北第一雄镇”。

可以说,吉林市是一个因江而兴的城市。如今,吉林市的繁华地带和值得游览的景观,大多集中在松花江两岸。

吉林大桥是松花江在吉林市段最重要的桥梁,也是主干道吉林大街的一部分。在桥的北侧,坐落着吉林市的地标摇橹人。一个乌黑精壮的汉子摇着橹,象征着这座城市作为船厂的历史和激流勇进的精神。在它旁边,有一座精致小巧的天主教堂,是清代法国人修建的哥特式建筑。

吉林大桥的南侧是世纪广场,这是一座综合性的文化地标。大型广场、博物馆群、江南公园在这里汇集,经常举办各种展览和美食节。

吉林市博物馆最珍贵的藏品,是迄今为止收集到的世界上最重的石陨石。它被称为“吉林一号”陨石,重达1770公斤,1976年坠落在吉林市郊。据目击者说,当时天上滑过了一条长长的火龙,落地溅起原子弹一般的巨大蘑菇云。如此巨大的陨石落在市郊,没有造成任何人员伤亡,确实非常难得。

吉林是个山清水秀的城市,除了松花江穿城而过,还有众多群山环抱。每到秋季,山上红、黄、绿色彩纷呈,像是打翻了油画的调色盘。这就是当地人最爱的”五花山“。有趣的是,这里恰好有四座山,对应了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之说。

龙潭山便是青龙,山上一座据说用来锁龙的水牢,故得此名。白虎是小白山,清代皇帝在小白山设立了望祭殿,用来祭祀长白山。朱雀山则对应着朱雀,距离丰满大坝不远。天气晴好的时候站在山上,可以直接看见丰满大坝。它的主峰,被当地人简单粗暴地叫做“猪嘴砬子”,东峰上有块10多米长的猪形巨石,也被叫做“魔猪石”。北玄武指的是哪座山有些争议,说玄天岭和北山的都有,但其中更为有名的是北山。北山是当地人一年四季休闲的号去吃,而且每年都会举办庙会,游人香客摩肩接踵,有“千山庙会甲东北,吉林庙会胜千山”的说法。

03

江带来了什么?

人因水而聚。松花江流淌过的这片土地,成为多个民族的聚居地。

吉林市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当属满族。乌拉街满族镇是满族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中国满族第一镇”的称呼。在这里,可以体会到最地道的满族风情。吉林市有个满族文化协会,每年颁金节时会举行盛典。颁金节在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三日,是满族的诞生和命名日,也是满族最重要的节日。

这里的鹰屯,依旧保留着驯养海东青的习俗。海东青是满族的最高图腾,《本草纲目·禽部》记载:“雕出辽东,最俊者谓之海东青”,它是满族人的最高图腾。在渔猎时代,海东青是猎人捕猎的好帮手。

根据动物学家的考证,海东青可能是矛隼。鹰屯保留了古老的驯鹰文化,每到春天的时候便会把驯好的海东青放飞,让它们回归自然去繁衍后代。

在乌拉街,能吃到最正宗的白肉血肠火锅。满族一直以来都有吃火锅的传统,金代,女真人在野外狩猎时,就会架起火来煮鹿、狍子等猎物的肉片。如今的满族火锅,主角是白肉、血肠、酸菜、粉条,在大锅里挤挤挨挨,热闹非凡。待到煮开,热气便袅袅地从铜锅蒸腾起来,香味也随之飘散开来。

除了满族,吉林市是朝鲜族的聚居地。朝鲜族最受欢迎的食品之一就是冷面了,正宗的冷面是用荞麦面压成的,配上牛肉片、辣白菜、黄瓜丝、煮鸡蛋等配菜。夏天的时候,一碗冷面的汤里往往还带着冰碴子,一口汤下去,爽到天灵盖一激灵。冬天的时候来上一碗温汤冷面,又是一份别样的熨帖。除了冷面,朝鲜族也喜欢做打糕,在吉林街头,常常可以看到一个精壮的汉子抡起木制的大锤,一次一次重重地捶打在糯米团上。糯米经过捶打之后的口感柔中带韧,切块后滚上黄豆面,淡淡的米香味吃多少也不会腻。

吉林的文化和美食,由于因水而聚的人们,兼容并包,又发展出了自己的特色。

走在街上,你会发现烤肉和撸串的店遍地都是,密度非常惊人。东北每个城市的烧烤味道都不一样,这也是每个在外的人最想念的乡情。不少吉林烧烤在调味上更偏向于朝鲜族口味,看着红彤彤一片,其实不怎么辣。不太能吃辣的人,也可以尝试。鲜香的肥牛片和整块的牛排,以及腌制入味的熟筋,放到篦子上,”兹拉“一声,勾人的肉香便溢了出来。

在松花江边,吃开江鱼是每年的传统。丰满大坝上游的人工湖松花湖解冻后,饿了一冬天的鱼便被人们打捞上来,它们体内基本没有废物,肉质紧实。松花湖的鱼有“三花一岛”之说,当地分别称鳌花鱼(麻鲤)、边花鱼(长春鳊)、吉花鱼(鳜鱼)和岛子鱼(白鱼)。特别是清蒸白鱼,味道鲜美,鱼肉滑嫩,是本地人喜欢用来款待客人的名菜。

一条松花江,带来了雾凇这般的美景,也滋养着沿岸的人。松花江对吉林的意义,是母亲河,又远不止母亲河那么简单。可以说,是她把那些浩荡的历史与广袤的空间融合在一起,成为我们如今看到的吉林城。

Tips:

距离近的小伙伴,更推荐高铁动车出行。距离吉林市最近的机场是长春龙嘉国际机场,位于两城之间,下了飞机到市区还要再坐动车。

比起雾凇岛,作为本地人我更推荐观赏雾凇的小众景点:吉丰东路。因为它离丰满大坝很近,如果这里都没有雾凇,其他地方就就更难有了。

如果要吃吉林烤肉,推荐大唐食代,很受本地人欢迎的一家炭火烤肉。如果要吃锅包肉,推荐平平小吃,环境很一般,但味道一绝。想吃冷面的话,推荐明月冷面馆,可以做温汤/凉汤,酸甜口/咸口,凭喜好选择。回族小吃推荐牛马行饸饹铺。煎粉是吉林市特有的小吃,路边小店就可以尝试。吉林最讲究的老字号是糕饼店福源馆,糕点的分量和东北菜一样大。

住宿推荐住在吉林大桥附近,这里交通便利,到各个景点游览都比较方便。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