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年的第一把火!看艺术家黄锐如何在糖舍激活春节的生命力 —凤凰艺术

蛇年火神

近日糖舍AURUA著名艺术家黄锐携手开启了全新的艺文实践计划——糖舍“年兽”计划,创作了艺术装置作品《蛇年火神》。

艺术家黄锐以现代主义的几何形态与抽象手法,重新诠释了传统文化中的蛇年神话,探索生命、火焰与自然之间的深刻联系

以下是“凤凰艺术”为您带来的现场报道。

▲ 燃烧中的艺术装置作品《蛇年火神》 摄影:平深

穿越绵延起伏的喀斯特峰林,抵达漓江之畔,人们远眺着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它映射出人类社会从蒙昧走向文明的过程,串联了人们以心灵之愿与天地的对话,描绘着岁月的更迭,也承载了春节这一传统节庆凝聚的历史意义。

这场燃烧仪式带领人们迎接“巳时新岁”,同时也点燃了春日里万物复苏时蓬勃的生机。人们以艺术之名,在跳动的火光和升腾的烟雾中,凝望着人类的原始智慧,也创造着传统文化在当下变幻万千的可能性

打开凤凰新闻客户端 提升3倍流畅度

▲图艺术家黄锐点燃《蛇年火神》 摄影:何俊杰

以“蛇”年为开端

由生命起源的传说引出“社神祭”

2025年1月21日阳朔糖舍主品牌AURUA开启了全新的艺文实践计划——糖舍“年兽”计划

该计划以艺术家为主导,与“糖舍跨年艺文祭”项目中以建筑师为主导的“火塔”计划呼应,通过“一年双祭”的形式,于每年的岁末年初举行燃烧仪式,仪式被命名为“社神祭”,每年正月期间都将邀请一位艺术家,在糖舍创作一件融合十二生肖形态特征及年兽创想的装置作品并在正月完成燃烧。

▲ 黄锐《蛇年火神》素描,2025

2025年蛇年,中国迎来了第一个非遗版“春节”,而“社神祭”以蛇年为开端的构想,则源自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重要人物“伏羲女娲”,他们的传说与“蛇”有着深刻的文化关联与象征性,同时也承载着天地创生、生命延续的多重文化意义,以天地初开、生命起源的传说为起点,引出“社神祭”的开端,期待以此链接自然生生不息、转化再生的能量。

▲ 艺术家黄锐现场指导《蛇年火神》搭建摄影:何俊杰

2025年作为 “社神祭”的起点,糖舍携手现今艺术CASHART特别邀请了当代著名艺术家黄锐作为开启“社神祭”的首位艺术家,创作了艺术装置作品《蛇年火神》

该作品结合十二生肖中“蛇”的形态特征,摒弃古代神话的泛物质时代,重拾主题、形式、空间和方法,使用现代主义几何图形透过抽象线索寻找生命至上的精神升华。

蛇年火神枕冬燃春

以艺术链接天地人之间的对话

2025年2月2日,农历正月初五,蛇年社神祭如期而至。

清晨,艺术装置《蛇年火神》周围被摆放上极具阳朔在地特色的风物,包括12类谷物在地果品山林原生植物AURUA PAPER系列风物(糖、茶、米、盐、酒),以及酸、甜、苦、辣、咸相关的味觉要素,以祈福四季和煦万物皆安。与此同时,漓江之畔一场盛大的舞狮表演揭开了社神祭仪式的序幕,明黄色的醒狮随着鼓点跃动翻滚, 犹如燃烧的火焰, 在仪式开始前点亮了人们的热情与想象。

午后,音乐人在卧亭下用电子音乐带领宾客们感受着别样的山水清音之美,灵动的音符让自然之景熠熠生辉,而在这场极具现代感的现场音乐表演之后,一场盛大的非遗“傩戏”表演也在糖舍水谷广场展开。

▲ 非遗“傩戏”表演在糖舍水谷广场展开,摄影:何俊杰

傩戏以面具为主要艺术造型,起源于商周时期的方相氏驱傩活动,在传统的华夏文明中,"傩"是历史久远并广泛流行于汉民族中的具有强烈宗教和艺术色彩的社会文化现象,它蕴藏着汉族先民自然崇拜、图腾崇拜的意识。

当表演者们化身成为古老的神灵与鬼怪,伴随着锣鼓的配乐,围绕着“蛇年社神祭”的艺术装置《蛇年火神》舞动,每一个动作都仿若与天地神灵的对话,神秘的色彩如同古老的召唤,他们借由祭祀舞蹈之姿,展现着传统文化的传奇色彩,也以此将传统文化当下的艺术创造相连。宾客们齐聚于水谷广场,观赏了这场神秘与庄严并存的表演。

▲ 非遗“傩戏”表演在糖舍水谷广场展开,与艺术家黄锐的艺术装置《蛇年火神》进行互动,摄影:何俊杰

傍晚时分,由Wright Communication创始人夏金婷主持当代著名艺术家黄锐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王璜生浙江省建筑设计研究院第九建筑设计院院长甘海波草月流花道艺术家覃夕家CASHART现今艺术创办人薛俊浩参与的“蛇年社神祭”主题对谈,也围绕着艺术装置《蛇年火神》展开。

艺术家黄锐介绍了《蛇年火神》的创作契机和创作这件作品的过程,而参与对谈的嘉宾们,则分享了各自对“社神祭“燃烧仪式的期待,以及对装置作品《蛇年火神》的观赏视角和思考。

“蛇年社神祭”主题对谈摄影:何俊杰

夜幕降临,伴随着“社神祭”祈福仪式的展开,人们在水谷广场的景观池边站定,1969年的糖厂老建筑,依然在夜色中绽放着新生的光彩,而《蛇年火神》燃烧仪式也即将以此为背景正式展开。

燃烧仪式前的祈福仪典摄影:何俊杰

艺术家黄锐手持火把,点燃导火装置,火苗迅速的蔓延至装置,跳动的橙红色描绘出作品的轮廓,作品中圆形、方形、三角形的几何形态象征着天地人,此刻”火”成为媒介,链接着天地人之间的对话,而作品中枕木和钢板材料的运用,也蕴藏着工业化进程的历史,仿佛回应着场地内老糖厂工业遗存在当下书写的传奇。

这团艺术之火,枕冬日之寂寥,燃春日之盎然,激活山水间万物的新生;以传统仪式的内核,融汇春节的传统习俗,在当下带领大家重新感悟着原始智慧。它扎根于人们内心和自然的脉络中,以艺术为媒,把燃烧作为催化剂,令其在当下焕发着源源不断的生命力

燃烧仪式,摄影:何俊杰、平深

巳时新岁万象回春

燃烧是生命循环与再生的过程

蛇年社神祭在农历正月初五完成燃烧仪式,燃烧后便迎来了二十四节气之首——立春,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新年的开始,这团乙巳蛇年的新生之火,象征着净化与更新,传承着古老的信仰与传统文化创造的精彩,也以艺术的表达让新与旧在山水间产生了全新的对话,为传统仪式注入了新的生机。

《蛇年火神》的燃烧蕴藏着天地运转的变易和生命的循环再生,让人们在万象更新之时,拥抱每一个崭新的开始。

燃烧后《蛇年火神》残存的废墟摄影:何俊杰

“我们说生命如火,人生如水,水有了断,火有燃尽,人有生老病死——人从动物群中脱颖而出,因为点火,发现火的燃烧。道教中的祭火仪式,出处及沿革变化无穷。但是蛇年艺术之火恐怕天下第一遭。我们的目标是在摒弃古代神話的泛物质时代,重拾主题、形式、空间和方法,我们使用现代主义和几何图形,我们用抽象线索寻找生命至上的精神升华。但是火一烧,什么都不存在了,留下了废墟和一片乌黑,这是我们寻求的结果吗?难道真有烈火重生?!”

——黄锐

(凤凰艺术 综合报道 编辑/罗欣雨 索菲 责编/dbk 索菲)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